聊聊《我是歌手》第三季四期

聊聊《我是歌手》第三季四期

?新鮮出爐,和無關,具體的看法可能會偏頗,但其中的一些觀念和中將出現的大體上是一致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分說分說~

第四期。

第一首,孫楠《這一次我絕不放手》

副歌體現了水平,主歌的效果卻不夠好,輕得過分了。這個鍋也許在歌詞,也許在編曲,也許在演唱,也許在收音。從細節來說,“讓我思念”這句沒處理完美,思字太短,聽起來在情緒上有些不連貫。嘛,相比來說,這算是雞蛋裏挑骨頭的範疇了。

第二首,張靚穎《離歌》

作死就會死,或者說求仁得仁。一首歌不是自己覺得好,自己就能唱好的。細節上的問題太多,簡單來說就是毀歌。話說回來,一個以“海豚音”被人所知的歌手,唱一首自己想唱的歌時,因為硬唱功而砸了,從長遠來說,也不是不可接受。也算是一次磨礪吧。另外,這版的編曲存在問題,各種樂器之間的搭配不是相得益彰。

第三首,黃麗玲《愛上你等於愛上寂寞》

喜歡一首歌而唱很正常,模仿或者不模仿原唱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效果如何。她唱得沒有問題,但也只是沒有問題。就像一件工業產品,厘米級別來說,是完美的,在同級精度的產品里最好。但如果遇到毫米級並且是好的產品時,就是被碾壓的了。或者說,她最大的問題在於……竟然以那英為標杆。

第四首,胡彥斌《don’tbreakmyheart》

如果說張傑在上一季始終是想證明“我能這麼唱”,直到最後才進入“我想這麼唱”的境界,那麼這一季的胡彥斌從一開始就是“我想這麼唱”。但問題在於,一個真正優秀的流行音樂人在二次創作一首歌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詞曲本身的意境,然後是創造性的選擇一種和原版不同的唱法,營造一個和詞曲涵義匹配的不同的藝術形象。就像同一株苗長出不同的枝。而胡的改編,卻是嫁接式的創作,忽視了歌詞本有的內涵。所以很多專業的音樂人為他能做到他們做不到的編曲而讚歎,聽眾卻有很大一部分覺得他在毀歌。在這首歌里,最大的問題,同樣如此。胡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理念問題。直白點兒說,就是人文素養還需要積累。或者說,現在的流行音樂界裏,很一批從業者處於一種誤區,認為流行音樂的重點是旋律,歌詞是從屬地位,甚至可有可無。持這樣態度的音樂人,可能創作出經典之作,卻幾乎不可能出現傳世之作。

第五首,古巨基《突然好想你》

沒啥值得細說的,和黃麗玲的類似,還有所不如。情感的細緻和技術上的完整都沒問題,但技術上的精度終究是厘米級的……(可以以老狼在“歌聲飄過30年”里現場唱的《同桌的你》為對比,那是完美的厘米級)

第六首,韓紅《莫尼山》

如某位網友的說法,把中文部分去了效果更好——但這不是韓紅的問題,而中文歌詞和旋律的契合度的確要差一點兒。前面老在說厘米級的精度,這裏,韓紅則是毫米級的。銅武器和鐵武器的區別,當兩者積澱都成熟時,沒法比。或者說,大陸體制內科班出身的很多歌手都是鐵器,但其中大部分都錘鍊不夠,或者錘鍊方法不對,韓紅這種精鐵式的效果,遇到青銅水平,就是一刀兩斷的效果了。第七首,李健《貝加爾湖畔》這是一個完整而鮮活的藝術形象,不為比賽而存在,只因自己應當如此存在。(相比這個節目裏一些歌手的編排里總有一些解讀不出目的和意義所在高音,你可以發現這首歌的編排上的高低強弱都是為了表達情感)這種感覺,這種境界,往往在創作歌手的現場演唱里出現,純歌手能達到的,無不是歌唱家。但是,嚴格來說,這個版本也不是沒有問題,李健的硬唱功終究是短版,很多地方其實可以更好,但對於初聽者來說,其中的情感和藝術形象的優美,足夠掩蓋很多高標準下算是問題的問題了。或者說,在聽慣了中島美雪巔峰期的現場版后,國內的娛樂性音樂節目,絕大多數都很本能地橫挑鼻子豎挑眼了。

返場,李榮浩《笑忘書》

不如王菲,但不同於王菲。這算是石器水平或者說分米級精度了?但的確是他自己的藝術形象,無愧創作歌手的身份。總的來說,在聽過老太婆的現場后,對於國內娛樂節目的演唱,難免會有覺得不盡如人意的味道,絕大多數出現的風格和演繹,都是人家玩兒剩下的,而且玩得更好。

如果不信,可以聽聽——(全程開無雙不戴監聽的老太婆)畢竟,藝術是沒有上限的,對於值得期待的歌手,不能以低標準來說其完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漫步歌神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漫步歌神路
上一章下一章

聊聊《我是歌手》第三季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