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澳洲淪陷

第十五章 澳洲淪陷

有一個詞叫“大國沙文主義”,一般來說這個詞是形容侵略成性的俄羅斯人的,中國本來還不到那種程度,但林婉芸政府收攏權力,開始中央集權,為了穩固地位和爭取民望,對外進行侵略擴張是必然的事。

明帝國時代,帝國政府想的一直是收復東三省,完成國家統一,明日戰爭結束后,東北順利回歸大明,而林婉芸也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的頂點。那時候的她,還沒有顯露野心,等到策劃奪取遠東和尼布楚,林婉芸或許想的也只是收復兩百年前的故土,但“十年戰略”的新鮮出爐,終究讓她的野心徹底暴露在陽光下。

每個人都有野心,只是大多數人平平凡凡,有野心沒能力,有能力沒有施展的舞台,都是無用的。林婉芸有野心,有能力,而且有了滿足野心的舞台,不得不說,天時地利人和,她一個不漏地都佔全了。

是早有預謀,還是時勢造就?除了林婉芸自己,誰也說不清楚,她能帶着中國走向何方,更是一個未知數。

我已經說了太多的廢話,作為一個歷史的記錄者,我從不喜歡假設,因為歷史就是歷史,但我可以換一個角度詮釋,至於歷史能不能真正改變,我不知道,至於最後的結局如何,我亦不知曉——算是天機不可泄露吧,一個民族具備了侵略性,並有了侵略的資本,以前我們溫和的同胞非常鄙夷俄羅斯人的侵略成性、美國人的霸權主義、東南亞諸國的流氓無恥,但是,當中國完成崛起,走向必然會踏上的路,又能如何?

好了,不說了,鏡頭轉向澳大利亞。

上回說到日軍登陸澳洲北領地達爾文,英澳聯軍退守城內,澳大利亞不是英國本土,英軍主力全在歐洲,在亞洲的勢力範圍主要是印度,所以主力又在印度,為了維持印度的穩定,雖然中國是盟國(英國對中國肯定有防備之心),但還是要保留一定數量的軍隊,畢竟印度最近越來越有獨立的傾向,雖然溫馴異常兼懶惰成性的印度人沒有掀起大的暴亂,但聖雄甘地在一戰後發出的口號“不合作運動”,確實給印度的英國人帶來了極大不便。而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脆弱的國家,獨立時間不長,人口稀少,經濟基礎幾乎為零,工業基礎倒是在英屬殖民時期有了一點底子,但凡一個有點實力的國家都能輕易打下澳洲,這並不是大話。

澳軍的戰鬥力不值一提,而英軍主力根本就不可能萬里迢迢從歐洲趕到大洋洲,尤其德軍正在策劃進攻英國本土,日軍輕易地擊潰了達爾文守軍,英軍在抵抗失利的情況下撤退,澳軍則慢了一步,再加上指揮混亂,被日軍趁勢包圍,迫不得已之下,向日軍繳械投降。達爾文是北領地最大最重要的城市,雖然戰略意義並不是很大,主要是海軍有用,因為達爾文港的吞吐量超過萬噸,這是英國人當時建造的。

攻打澳洲的日軍由陸軍中將畑俊六指揮,這位前世的日本帝國名將盛名之下無虛士,僅僅一個月時間就將英澳聯軍打得潰不成軍,迅速佔領了西澳大利亞地區全境——這和澳洲的特殊國情有關,澳洲大陸土地面積七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卻只有十分之二三,澳洲又只有可憐的七百萬人,就是到日後的二十一世紀,也僅僅兩千多萬,人口密度如此之低,讓日軍的推進速度神速且遭遇的抵抗微乎其微。

英澳聯軍崩潰之後,澳洲聯邦政府驚慌不已,現在要想收復失地是不可能了,而英國人又不會在印度不穩定的情況下全力救援澳大利亞,誰都知道印度對於大英帝國的重要性,而澳洲已經獨立了,就是沒有獨立,澳洲可憐的人口,勞動力和市場對英國並不重要,所以實際上澳洲沒有救援的對象了。當然,有人想到崛起的中國,但中國軍隊在陸地上的確是一把好手,海上則只是一盤菜,別說來大洋洲,就是在東海溜一圈都得害怕聯合艦隊會不會過來“兜風”!

美國保持中立,荷屬東印度又被聯合艦隊封鎖,澳大利亞已經走投無路,無可奈何之下,澳洲當局在日軍打到羅托距離首都墨爾本(後來的首都坎培拉如今還沒有開始建造)不遠的時候,雖然還有一半國土沒有淪陷,依然選擇向日本政府投降。這倒是讓小鬼子非常意外,但既然好事都自己送上門了,拒絕就是傻瓜,聯合艦隊又輸送了一批部隊登陸東澳大利亞地區,在澳軍停止抵抗地情況下,接收東澳城市。

畑俊六則帶着橫掃澳洲的雄師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墨爾本,接受了澳洲總督(英國女王任命,澳大利亞獨立后失去實權)和澳洲總理的投降書,雙方在墨爾本總督府簽署《日澳合併協議》,宣佈澳大利亞併入日本,不是殖民地,而是“永遠合法的日本領土”。

那一天,是一九四零年五月十一日,德軍還沒有打到巴黎,中國遠征軍還沒有登陸歐洲,隨着澳大利亞淪陷的消息傳遍世界,更多的人不是震驚,而是嘆息。澳洲的實際情況誰都清楚,日軍既然敢放棄遠東而南下,必然是做足了充足的準備,戰鬥力低得可以的澳軍數量又不多,怎麼抵抗日軍如狼似虎地侵略?

緊接着,日本又是在不宣而戰地情況下攻打新西蘭,聯合艦隊根本沒有費多大力氣就登陸了南島,由於新西蘭人口不到兩百萬,澳洲淪陷以後,願意抵抗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說,抵抗意志非常微弱。於是,日軍在亞洲複製了德軍在歐洲橫掃天下的傳奇,僅僅三天時間,新西蘭政府迫於日本當局施加的外交壓力,在首都惠靈頓還沒有淪陷的情況下,宣佈無條件投降。

隨之,畑俊六登上北島,在惠靈頓和新西蘭總督、總理簽署《日新合併協議》,同樣將新西蘭併入日本本土。再然後,日本天皇裕仁下達命令,畑俊六留守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任命為澳洲總督,總攬澳洲軍政。

一切就這麼完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被輕易拿下,不僅讓日本舉國振奮,民眾歡呼,自明治維新以來積累的榮光和民族自信心達到頂點。東條內閣提出了打通“東南亞通道,徹底掌控澳洲”的軍事計劃,但這樣做必然會觸及美國在菲律賓群島的利益,問題再次擺在日本當權者的面前,到底要不要招惹美國?

日本內閣開了無數次會議,裕仁旁聽,但討論來討論去,一直討論了一個月,吵了無數次,卻沒有吵出結果。而這時候中國和蘇聯在西伯利亞的爭奪戰達到白熱化,鐵木辛哥指揮蘇軍層層佈防,並不將着眼點放在中亞,而是北亞,因為斯拉夫人比漢人耐寒,在寒冷的天氣下打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受到了極大影響。

只不過,中國軍隊畢竟背靠本土,距離內地不遠,內地生產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前線,僅僅一個月內,大量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在北亞上空巡邏。前文說過,中國的戰爭機器全力運轉,爆發出的力量震驚中外,開戰九個月以來,中國內地城市的各大兵工廠共計生產了上萬輛各式坦克、近兩萬架飛機以及近十萬門各式火炮。

由於日本放棄遠東,中國軍隊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和蘇聯的全面對決上,畢竟和中國接壤的軸心國成員只有老毛子一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決戰大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決戰大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澳洲淪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