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結構>
結構的方式是指小說總體是用何種結構形式組織全篇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1單線型結構
構成小說情節的線索只有一條。情節單純,線索明晰,小說白始至終圍繞中心人物展開有頭有尾的情節,使主題在完整的情節描寫和人物刻畫中表現出眾這是中國小說創作的傳統的結構形式。這種形式,其實也在目前的中外小說創作中廣泛使用。特別在我國,不僅在短篇、中篇中廣泛使用,在長篇中也是主要結構形式之一。短篇小說《傷痕》寫曉華在突然變故的打擊之下,斷絕了和母親的關係,十六歲就下了鄉。可是“叛被母親的“黑鍋”一直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入不了團,連和另朋友好下去的勇氣也沒有了。打倒“***”后,她在母親病危的情況下趕回上海,可是母親已經病逝。整個故事只有一條線索,就是曉華的遭遇。美國丈夫里?科爾曼的社會問題小說《克萊默夫婦》(大中篇)提出了西方社會存在的“家庭崩潰”的社會問題,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成為暢銷書,共主要情節線索只有一條,即將德和喬安職的關係及兒子的撫養問題,結構形式也是單線型的。
這種結構有兩個特點:
第一,多是圍繞一兩個主要人物展開情節描寫。《喬廠長上任記入《小鎮上的將軍》、《悠悠寸草心》、《如意》、《蝴蝶》、《大埔下的紅玉蘭》、《蒲柳人家》、《張鐵匠的羅曼蟲b1《人生》等中篇、短篇小說就是這樣安排情節的。長篇小說,圍繞一兩個人物單線型地組織情節也有不少,如《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磋蛇歲月》(人物略多,主要情節線索仍然是單線型的)、《英蓉短》等。
第二,作品只安排一條線索。上面是從人物安排上說的,這裏則是從情節線索安排上進行分析。這條單線要貫穿始終,沒有第二線索干擾,更沒有兩條以上線索穿插。中國古典小說,如“三言”、“二掐”中記述的大量短篇小比大多使用這種結構方式。小說的情節內發端??展開??結局直至尾聲,次第展開,環環相扣,所以它的結構形式也可以說是“鏈條式”的。
2複線型結構
小說安排的線索有兩個,就構成複線式結構。《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線索就有兩條:一條以涅倫斯基和安娜?卡列尼綳為主;一條以列文為主。長篇中的線索往往在兩條以上(不全如此);中篇、短篇中也可以有兩條以上的線京,如《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線索就有兩條??存妮一條、荒抹一條。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在長篇中,這種複線型結構,出於兩條線索同時展開,使得小說反映的生活內容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會刻畫得更豐滿、更充分。
3輻射型結構
這種結構方式的特點是作者的“透視點”很集中,整篇小說的情節線索都從這一點救射出去。王蒙和湛容的一些作品格這種方式運用得很嫻熟。典型的文例是《人到中年》。小說的複雜內存是從陸文?躺在床上的朦朧追憶中散射出去的。
意識流小說常用這種結構方式。
4蛛型結構
三條以上線素互相交又,盤根錯食象一個蛛。《水滸傳》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線索,其中的很多線索是交織在一起的,使得結構有氣魄,生活內容複雜豐民《戰爭與和平》也是如此。象《紅樓夢入情節線索繁多,互相交叉,把生活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用蛛形式組織起來。又如柳青的《創業史》有四條線索同時展開:一條是以梁生寶為代表的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貧下中農的活動線索,一條是以郭振山為代表的黨內的反對派的話動線索;一條是以姚世瘸、郭世富為代表酌堅決反對合作化妄圖恢復舊秩序的復辟勢力的活動線氯一條是以梁三老漢為代表的“中間人物”的活動線索。這四柬線索,互相衝突,互棉交叉,織成了一個有機的,組織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巨大結構架式。
蛛型結構在推理小說中往往表現丸同時寫幾條表面上看不出來聯繫的線索??把情節的撤出去,隨後收,使各條線索的必然聯繫浙瀝顯露出免把各條線索集中在案件的結局上。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如《藍寶石》、《英犬》、《恐怖谷》就慣用此法。當代日本推理小說家仁水悅子的《貓知道》(江戶川亂步獎獲獎作品)把這種結構形式用得很到家。
5迴環型結構
這種方式的作用在於使情節線索之間能“咬得很緊,前後融為一體。張弦的《扯不斷的紅絲線》可作為典型文例。楊玉潔參加了文工團,組織股長馬秀花把她介紹給齊副師長,她不同意,她的女友汪婉芬取代了她;她則和蘇駿結了婚。蘇被打成右派,思想、性格發生很大變化,他們離了婚。而齊副師長的妻子汪腕芬也病故了。二十六七年後,馬秀花又來把博再介紹給齊;傅終於沒有扯斷這根紅絲線。博轉了一大圈,終於轉回來了。在結構上,人物關係形成一種迴文式的迴環:博齊??蘇博??齊傅。情節的發展沿着倒轉迴環的方式展開。王朝聞曾在成都的一次講演中,把結構的辯證聯繫概括如下
(省略)
6情緒型結構
有的小說,在結構上,看不出情節線象故事性不強,或根本無故事性可言,只寫一些事,全篇側重於作者情緒的抒寫。組成小說結構的主要部分就是情緒型描寫。它用以吸引讀者的並不是生動的信節,而是流動的意識,對細節的精彩描繪和對感情的細緻生動的抒寫。意識流小說常用這種結構形式。所謂無情節小說,採用的也是這種結構形式。
近年國內小說創作中,不少作者在作品中,或局部或整體地運用這種結構形式,不注重情節,不講故事,如王蒙的《春之聲》、《夜的眼》竿。又如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使情緒貫徹全篇,成為組織小說材料的無形線索。
7板塊型結構
現代小說的結構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樣,不少作者已不道扼以上的情爺結構形式,使小說結構有很大的“隨意性”。作者在小說中‘隨意”地寫出一個人物,並對他進行描寫,然後放在一邊;或“隨意”描寫某種心別、景物,又放在一邊,這種胡寫白成一統,有一定獨立性,有它白己特定的內容,形成一個穩定的板塊。這些板坎有時互相靠攏、碰撞,發生聯結,仍能使人了解整個情節的過程;也有的板塊在表面上根本無任何聯繫,更談不到聯結,但是讀完全篇,卻可以由讀者自己把它們聯結起來,或者說,作品表現出來的思想線索,無形地把它們串聯了起來,然後作用於讀者的意識,使讀者意識到板塊之間的關係。各個部分自成板塊,這是與以上方式不同的地方。
這種結構形式顯然已經丟棄了“過渡段”、“過渡句”等常聞的過渡方法,甚至丟棄了有過渡作用的標點;如冒號、則節號等,而直接把前後完全不相干的板坎“前言不接后語”地聯在一起。
這種結構形式,可能有貫串情書,也可能沒有。
有貫申館節的,如茹志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形成一塊獨立的板塊,但情節人物又是貫串前後的,這種結構形式叫“冰糖葫蘆式的結構”。
沒有貫穿情節的板塊結構,如意識流的某些小說??象法國作家普魯斯持的意識流小說《斯萬的愛情》即其一例。在國內小說中,很少完全沒有貫串線索的這種結構形式。現代西方的這種結構形式的作品,往往寫了較多的下意識的活動,甚至是夢境、“魔幻”以及施催眠術后的“無意識”幻覺等。也正因此,自成一塊的具體內容,不僅可以與主體毫無關係,而見在小說中,某些板塊毫無可取和必要。在一些現代派小說家中,這種結構形式已成為純粹的形式主義,究竟能有多少讀者,究竟又有多少讀者能加以卒讀,是很難說的。人們已經越來越看不懂這種現代派小說了。
順便說一下,現代國外最引入注目和受讀者歡迎的小說,大多是有貫串線索的或有貫串情節的,得諾貝爾獎金的大多數作品都屆此類。板拍成電影,產生巨大影響的也是此類作用,如科爾曼的《克萊默夫婦》的同名影片在1980年美國電影藝術科學院第五十二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評選中獲得五個最佳獎。
在國內,由於長期存在的民族形式相傳統的影響,一般來說,讀者喜歡該的小說(即擁有最多讀者的)是有貫串線索和有比較精彩的情節的小說。我國的作家們必須考慮到讀者的這種欣賞和閱讀習慣。
國內有貫串線索的扳塊結構作品,如西西的《四等艙》寫得就比較好。這篇小說在形式上有一定獨創性,它以“我”這個業餘文學作者為貫串線索,把小說分成許多塊,各不相關:
1四等艙的旅客們去飯廳里買飯,都買的是八角一份的。
2飯後吃什麼茶,是否吃紅茶菌最好,大家議論紛紛。
3大家閑聊:小孩說“我爸爸是連長”;司機說老太太福氣好。於是,大家又談到孝與不孝。大學生大談代溝,批判“懷疑一切”的“難道”論。
4大學生等談對文學作品及電視的看法。
此外,還談到在外國人面前的態度,老太大想給兩個青年男女做媒;小孩忽然肚疼,大家着急;寫萍水相逢又馬上分別的離別,表現了友好和高尚。
試看這些板塊之間有何矛盾衝突、有何情節、有何聯繫可言?但是通過“我”這個貫穿線索,把這些板塊聯結在一起,說明“四等艙確實比我原來想像酌要好很多”。他們互相關心、愛護,開城布公,爽朗直率;有時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情操,有時又流露出低級庸俗的思想感情。
這種板塊型的結構,其實並不好寫,它要求有較高的文學筆法。取材看起來是零亂的,但又是精選過的,表面上是想寫什麼便寫什麼,似乎可以無休止地寫下去,但又使人覺得作者及時打住,恰到好處。
……
短篇小說的結構
導語:此篇談論的主要是短篇小說創作的結構問題,涉及創作的常識與技巧,屬於小說作者必須掌握的內容。
1確立結構體。
將結構核通過橫向、縱向的立體展開,便形成結構體。它是小說內容具體體現的藝術框架,也是短篇小說表現階段最關鍵的一環。古今中外的作家均強烈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如美國作家艾薩克?辛格當被人問及寫作哪一方面最困難時,答道:‘故事結構。我認為這最困難。怎樣構成一個故事使它有興趣。最容易的則是實際寫作。一旦結構定了,寫作本身--描寫和對話--就隨流而下了。
對短篇小說結構體的設計與展現,必須體現六個字:簡潔,形象,興味。而這六字,則主要落實在場面(或稱描述單元)與情節(或稱事情轉折點)的設置、把握上。只有將兩者適當地結合起來,才能成為好的小說結構體。
對短篇小說來說,一般由一兩個描述單元(很少超過三個)為重心,加以必要、合理的情節轉換來組成。如何士光《鄉場上》,全篇只有一個場面:鄉場上糾紛;魯迅的《葯》,只有兩個主要場面:買葯與祭子。
描述單元猶如情節線的橫切面。而在短篇小說總篇幅為定量的前提下,則這切面與切點的關係自然成反比。即是:切點多,則切面小:切點少,則切面大。
因此,在設計結構體時,橫向的切面展開與縱向的情節進展要有精心設計。切面展開形成場面(描述單元),有助於細緻形象地表現生活與塑造性格;情節進展則有助於引人讀興,搖曳生姿。
除場面與情節的設計外,短篇小說尤重開頭的技術。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短篇小說來說,尤其如此。短篇小說的開頭,一般向讀者展示一個特殊的有興味的形象小場面。然後,用簡潔筆墨介紹背景或問題,下面緊接着進入‘主體‘,即主要的場面中人事矛盾衝突的展現。因此,盡量用一個精彩的小場面作為開頭,是短篇小說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短篇小說開頭部分很自然地和不可避免地要向讀者交代背景、介紹人物,極容易由‘說明性材料‘構成。所以,形象化的描述在消除枯燥乏味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以形象吸引讀者,並以形象的矛盾衝突或問題引起讀者懸念)。
如李銳的《厚土》系列小說《眼石》:
開頭是一個形象逼真的具體場面呈現:一輛滿載石灰的馬車行進在陡峭山路上。副手憤怒、悲痛、無地自容的心中、眼內,世界上一切景物人事均是變形、變態之後的一個狂暴、混亂的世界!加以女人失魂落魄的驚呼,車把式驕橫兇狠的咒罵,牲口的掙扎……逼真的形象直迫讀者眼底,頓時引人入勝。
之後,簡潔交代背景:昨天夜裏,因被迫借了車把式的救命錢,副手無可奈何地將老婆讓車把式睡了……
於是,緊接進入中心場面:丈夫滿臉陰森森的殺機;女人驚恐萬狀,忐忑不安的神色;車把式旁若無人、自信威嚴的姿態……終於發生戲劇性變化:車載過重,將墜深淵。副手以死相拼,搶救了人、馬、車。甚至在關鍵時刻挺身救了車把式馬上要粉碎的生命!車把式於是與副手‘禮尚往來‘:當天晚上,將女人讓副手睡,達到小說高朝。
結尾:副手與女人恢復了心理上的平靜與生理上的往常;車把式品嘗了昨天副手的滋味。
這是一篇典型的短篇小說:簡潔、凝鍊、形象、引人。描述單元與情節轉折達到精巧結合,產生很高藝術價值。
由於結構體是生活場面與故事情節的有機組合,因此,除上述介紹的結構體自身的技術性處理外,結構體的設計、把握還包括結構佈局與生活的內在聯繫問題,即結構體反映生活的角度問題。
短篇小說的結構角度常有以下幾種:
方面--正面;側面;反面。
視野--以小現大;全景式素描。
焦點--外在世界為主;內在世界為主。
以下,分而述之:
正面表現:一般而言,若有可能,並有特色,採用正面表現可直截了當、清晰自然地將要體現的事物及意旨呈於讀者面前。如柯雲路的《三千萬》,契訶夫的《變色龍》,莫泊桑的《米隆老爹》等。
側面表現:這種角度選擇,可使小說新穎獨特、精巧含蓄。如莫泊桑的《在一個春天的晚上》契訶夫的《苦惱》,劉心武的《白牙》,張抗抗的《流行病》等。
反面表現:要反映正義的強盛,偏從邪惡方面的驚惶寫起;歌頌光明之可愛,卻極寫黑暗可憎。如契訶夫的《一個小官吏之死》,從反面揭露沙俄統治的殘酷與等級的森嚴;如莫泊桑的《一個兒子》,用道貌岸然的主人公對過去骯髒行徑大言不慚的炫耀來揭露他的醜惡靈魂;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以恬靜自然的場景來突出‘**‘時畸型、狂亂的罪惡事情等。
以小現大:以小場景、小故事、小衝突,表現大內涵。如古華的《爬滿青藤的木屋》,歐?亨利的《警察與讚美詩》等。可以說,短篇小說從廣義上說,都是以小現大的篇章,不過上述作品場景與寓意之比,更為懸殊而已。
全景素描:指‘生活流‘式作品。似無剪裁地、全面鋪開式表現日常生活的場景、過程,給人一種真實樸質、無絲毫文人刀斧痕的感覺。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方方的《風景》,劉震雲的《單位》等。外在世界為主:即以描述事物、人物的外部形態、動作、過程為主,以形象來再現生活。我國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多如是。
內在世界為主:將描述的重心放在人物的思緒、情感、意念的演進、飄動上,可以深入、直接地表現人物心態。如‘意識流‘小說。
對任何小說來說,結構佈局的本質均是對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的有機藝術組合。但在這基質上,不同小說的結構又有各自特點及要求:
1情節小說。
它主要通過曲折跌宕、引人入勝的戲劇性情節轉換來實現其藝術價值。一般而言,在開頭必須用精彩引人的場面展示出矛盾衝突,給讀者提出一個閱讀問題,迫使他們急切地要了解下面發生了什麼?如何發生?然後,要想盡方法保持住讀者的懸念,使他們隨着作者的誘引,沉溺於一個又一個變化起伏、難以預料的情境之中。直到最後,才使懸念釋放,讓讀者明曉最終答案。
2性格小說。
它以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為中心。好的性格小說往往比情節小說具有更大、更長久的藝術魅力:因為它不是提供聽一遍即可的故事,而是展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一般小說作者都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極力將筆下人物寫得個性突出、不同凡響。於是,在肖像描寫、行動描畫、語言描述、心理描摹上大下功夫,果然也就有了聲色俱備的某種獨特人物形體出來。有的作者更進一步,通過逼真的細節--比如嚴監生臨死不能閉眼,只為多點一根蠟燭之類,將人物神態活畫了出來。應該承認,他們的努力不無效果。但若說因此已塑造出了人物性格,則未免淺顯了些。因為,在塑造人物性格時不能為性格而性格,而應寫出性格的內在依據,讓人物在矛盾衝突的碰撞中表現出鮮明的性格來。
這些矛盾衝突是:
第一,性格與環境的衝突,通過外在環境與人物性格的特定衝撞,表現出鮮明確切的性格。例如《內當家》中農婦李秋蘭面對改革開放后以前殘酷欺壓過自己的地主以愛國華僑身份重新回來的局面;面對縣委要員以強迫命令方式要求她奴顏卑膝、裝假奉迎的場面,大義凜然、不卑不亢又自然實在地體現出新時期農民的情懷。這性格便紮實、深厚,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性格與性格的衝突。通過彼此對立或不同層次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以對比方式或襯托方式表現人物性格。例如梅里美的《瑪特渥?法爾高納》中,父親正直、仗義、嫉惡如仇的性格與兒子貪圖錢物、出賣他人而背叛諾言的性格的衝突;例如《祝福》中祥林嫂性格與魯四老爺、柳媽及其他人的性格的衝突;《月牙兒》中女兒與母親微妙複雜的性格衝突等。
第三,性格自身內部的衝突。通過人物性格中兩種品質或兩種思想情感的自相矛盾及矛盾的定向解決,來表現人物性格的主導方面。比如魯迅《肥皂》中四銘老爺一方面懷流氓淫邪心理調戲女乞丐,一方面又正襟危坐,以道學家口吻訓拆兒女;比如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真摯、深沉地相愛又受社會輿論、文化習俗束縛而自我剋制、痛苦煎熬的內心衝突等。
性格小說在結構設計上,情節的轉折、變化不宜過多。若轉折點過多,勢必造成切點多、切面小的局面,這樣,人物性格就缺乏必要的橫向展示,而被淹沒在情節過程之中,性格小說便蛻化為情節小說了。
3氛圍小說。
氛圍小說重在用氣氛、意趣感染讀者,因此,如何用生動傳神的氛圍、境界描述來吸引讀者,便是重心所在。
氛圍小說引人入勝的方式大體有兩類:其一,逼真具體的形象描述;其二,細膩傳神的意趣傳達。
前者又可細分:
第一,利用同感。直接表現讀者及熟悉的場景、人事。使讀者倍覺親切,進而獲得感染。比如魯迅的《社戲》:小兒女純情爛漫,鄉間生活質樸真淳,讀罷令人陶醉。
第二,利用陌生感。展現一般讀者所不熟悉的生活畫面,使人讀罷產生因新鮮感所派生出來的欣悅或激動之情。例如鄭萬隆《異鄉異聞》中的一些篇章,即以特定的奇異場景來喚起讀者的感動,喬良的《靈旗》,似乎寫了不少人物、事件,以求再現一段歷史,但就其總體藝術魅力來講,還是由於它創造出了一種現代讀者所陌生的沉重、悲涼、苦澀的藝術氛圍。
第三,利用距離感。將人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人生畫面推到遠處以鳥瞰,或擺到‘別處‘以重視,利用拉開距離、換變角度的方式,吸引讀者情感。比如賈平凹的《夏屋婆悼文》,使讀者如置身冥冥高天之上,用俯視螻蟻般的超脫宏闊眼光掃描一個中國勞動婦女的一生,於是,自然有種幽遠情思與透徹的悟性潛生出來。
後者的意趣傳達也常見兩種情況:
第一,通過心理情緒的藝術傳達,與讀者發生心理交流。比如王蒙的《春之聲》,將岳之峰的心理流動直接向讀者展示出來,引起共鳴。
第二,通過提出新的哲理觀念,引起讀者驚動,陷入新的思考,從而產生藝術效果。這是一種特殊的‘理性氛圍‘。比如魯迅的《狂人日記》,通過狂人的眼、口與心,向讀者傳達出一種社會氛圍,進而提出新的大膽直截的指控:數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只寫着兩個字:“吃人”!
4抽象小說。
抽象小說具有將藝術形象符號化的特點。但儘管如此,它也不能沒有人物、情節、環境的有機組合與配置。因此,抽象小說的結構體設計也應遵循上述三類小說所要求的規則。
而抽象小說還要多一項要求:必須將抽象的哲理與具象的呈示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