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章

572章

之後張綱知道梁冀想要對付自己,所以乾脆也來了假死,金蟬脫殼,開始隱居於深山老林。新網址:www.56shuku.net

不過杜喬以前就讓人去招攬過李綱,但是李綱當時對朝政已經非常失望了,所以李綱並沒有接受杜喬的招攬,繼續在深山中隱居。

不過現在,梁冀已經死了,杜喬再次拉攏李綱,李綱這一次則是欣然接受。

於是乎,李綱接受了杜喬的位置,開始在漢桓帝的身邊提供建議,而杜喬也在這時選擇了告老還家,因為杜喬知道自己已經是命不久矣了。。。

所以,李綱對於漢桓帝的建議,那便是開始拉攏文士勢力了,畢竟文士勢力雖然在手上沒有多少實權,但是文士勢力的名聲好啊,對付那些宦官有着額外的優勢,可以說是文士勢力教訓起來宦官勢力,可以說是打不還口,罵不還手了。

所以,這裏又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歷史轉變,那就是楊賜的曾祖父——楊震,竟然比歷史上晚出現了數十年,而且楊震也是弘農楊家的奠基人,第一位弘農楊家的大漢三公。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東漢時期名臣,從其父楊寶研習《歐陽尚書》,師從於當時的太常桓郁,通曉經籍、博覽群書,當時的眾儒生都稱讚他道:“關西的孔子楊伯起。”

而作為一個著名文士,楊震一開始也是不應州郡禮命數十年,堅決不出仕為官,直到五十歲時才開始步入仕途。被當時的大將軍鄧騭徵辟,又舉茂才,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元初四年(也就是公元117年),入朝為太僕,太常,等到永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20年)升為司徒,延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22年)為太尉,楊震在任內因正直不屈權貴,又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為中常侍樊豐等人所忌恨,所在延光三年(124年),結果被人罷免,又被遣返回鄉,途中飲鴆而卒,直到漢順帝繼位,才為楊震下詔平反。

這是歷史上原本的楊震,但是在這個世界裏,楊震到了漢順帝繼位的時候才出生,因為當時的朝中混亂,年輕的楊震一直居住在湖城,就像真實歷史上的楊震一樣,也是幾十年都不應州郡的禮聘。

就這樣過了十多年之後,很多人都認為楊震年紀大了,應該是出去做官了,結果這樣的勸說反而讓楊震不出仕的志向更加堅決,畢竟楊震覺得自己不適合當官。

直到後來,有冠雀銜了三條鱣魚,飛棲在楊震的講堂前面,有人就拿着拿着魚說:“蛇鱣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大漢三公的意思,先生從此要高升了。”

於是乎,在這個時候的楊震三十多歲時才在州郡任職,當時的大將軍還是梁商,因為聽說楊震是位賢人,於是舉其為茂才,四次升遷後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在這裏,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四知事件,也是小學課本的內容。

當時楊震在前往郡里巡邏路過昌邑時,從前他托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任昌邑縣長,所以王密就去看望楊震,晚上又送給楊震十斤金(當然了,這裏也有可能是指的銅錢)。

所以當時楊震就說:“老朋友我知道你性格,你為什麼就不知道老朋友我的性格呢?”

王密以為楊震怕人發現,所以就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

於是乎,楊震開口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說的王密慚愧地離開。

後來楊震轉任涿郡太守。任內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的請託,所以楊震的的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樸,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楊震為子孫佈置產業,楊震確認為,“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不是很好嗎?”

在此之後,楊震被朝廷徵召為太僕,又升任太常,當時朝中的博士選舉大多名不副實,所以楊震推舉通曉經術的名士陳留人楊倫等,傳授學業,受到儒生們的稱讚。

又過了幾年,楊震成為了司徒,恰逢當時的皇後去世,後宮一時無主,所以漢順帝喜歡的一些后妃,便開始驕橫起來,都以為自己能夠當上皇后了。

而在其中,漢順帝的奶娘困為撫養安帝有功,依靠帝恩,已經無法無天,他的女兒伯榮出入宮中,貪贓枉法。

所以楊震就因此上奏漢順帝,希望漢順帝能夠讓她們收斂一點,結果漢順帝將奏摺給自己的乳母等人看了,她們都因而對楊震懷恨在心。

漢順帝的乳母的女兒伯榮,與已故的朝陽侯劉護的遠房堂兄劉瑰勾搭成奸,而劉瑰為了趨炎附勢,遂姿伯榮為妻,漢順帝因此而讓劉瑰承襲了劉護的爵位,官至侍中。

而當時劉護的弟弟可還沒有死,按理來說是不可能讓劉瑰繼承侯位的,所以楊震再次向漢順帝上書,結果漢順帝依舊是無視了楊震。

這時漢順帝突然任命楊震為太尉。而且當時漢順帝的舅舅,大鴻臚耿寶推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給楊震,結果楊震不接受,所以耿寶就親自來詢問楊震說:“李常侍是陛下親近的人,陛下想叫你推薦他的哥哥,我耿寶也不過是傳達陛下的意見而已。”

而楊震卻說:“如果朝廷想令三府推舉,應該有尚書的命令。”,於是楊震拒絕了他,耿寶恨極而去。

之後皇后的兄長,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推薦他的親友,楊震又不接受,而這時的司空劉授聽說這些事情之後,馬上舉薦這二個人,十天之內這兩人都被提拔了,因此,楊震更加遭人所怨。

當時漢順帝下詔讓使者為自己的乳母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人更相鼓動,一時擾亂朝廷,楊震自然是毫不猶豫的進行上書,結果漢順帝又一次無視了楊震的上書,而中常侍樊豐、謝揮等人見漢順帝不聽楊震接二連三的苦諫,便更加的肆無忌憚,進而假造詔書,調撥大司農所管國庫錢糧、將作大匠所管眾多現成材木,各自大肆建造家舍、園地、廬觀,花費人力、財力不計其數。

後來楊震因為發生地震,於是再次上奏漢順帝,結果依舊得不到漢順帝的答覆,而且因為楊震前後多次上疏,言詞激切,安帝已經很不高興,中常侍樊豐等人又都更加對楊震側目憎怨,只是因為楊震是名儒,而不敢加害。

不久之後,河間郡有一名叫趙騰的男子到宮門上書,批評朝政,漢順帝閱后非常生氣,下詔將趙騰收捕人獄,嚴刑拷問,最後以誣惘安帝的罪名結案。楊震知道后,立即上書營救趙騰,結果漢順帝受到了中常侍們的挑撥,反而楊震進行了貶謫。

又過了一年,漢順帝東巡泰山,樊豐等中常侍再次乘機修建房屋,楊震的掾屬高舒召將作大匠令史稽查這件事,最終截獲得了樊豐等人的假詔書,於是楊震寫了一封奏書,要等安帝回來上奏。

樊豐等中常侍聽說了之後,惶恐萬狀,結果正好遇到太史說星變倒行,就一起誣陷楊震說:“自趙騰死後,楊震深為怨怒。並且為前朝的舊部,懷恨在心。”,所以等漢順帝返回,在太學待吉日入宮,晚上派使者持節收楊震太尉印綬,從此楊震於是閉門不見賓客。

樊豐這些中常侍還是覺得不過癮,竟請了剛剛上任的大將軍梁冀,上奏說楊震不服罪,心懷怨恨,漢順帝下令讓楊震送歸原籍。

按照歷史上的劇情,楊震本來是應該死在這裏的,為服毒自殺,但是楊震這一次選擇了回到老家,教書育人。

於是乎,李綱就親自來到了弘農,請出了楊震。

而楊震的給漢桓帝的第一條建議,那便是重用兩個漢桓帝並不想重用的人,因為這兩個人在漢桓帝看來,都是優柔寡斷,貪生怕死之輩。

這第一人,便是胡廣。

胡廣也是出身於官宦世家,但是到了其父親這一輩,就有一些家道中落了。

胡廣在兩歲時便喪母,所謂“少孤貧,親執家苦”,而在母親去世之後,胡廣的父親胡寵,又續娶了胡廣母親的妹妹為妻,給胡廣生了兩個弟弟胡康和胡庚。

胡廣成人以後,就曾入郡府為散吏,到了二十七歲時,胡廣就得到南郡太守法雄的舉薦,被舉為孝廉,到京師參加殿試,當時的漢安帝親自主持考試章奏,就以胡廣為天下第一。

因此胡廣進入仕途后,就收到了重用,雖然多次被罷官免職,或因病辭職,但是朝廷總是對他“禮任甚優,”每次都是“未嘗滿歲,輒復進升。”,所以胡廣歷任過尚書侍郎、尚書左丞、尚書僕射;累升太中大夫、尚書令、太僕、太常、司空、錄尚書事;出為濟陰、汝南太守;入拜大司農、大司空,授太尉、進太傅,居朝為官五十多年,居公相位三十多年,歷事安、順、質、沖、桓、靈六位皇帝,所以又被稱為“五作卿士,七蹈相位,三據冢宰”,可謂顯赫一時。

到了熹平元年三月初八,胡廣在京師洛陽太尉府去世,漢靈帝哀痛不已,親自安排喪葬事宜,詔五官中郎將持節奉冊,贈以太傅安樂鄉侯印綬,給官署**梓楠棺木,賜絲帛含斂之備,賜葬洛陽原陵光武帝墓地,謚號“文恭”,允諾其子孫一人世襲郎中爵位,而在熹平六年丁巳(也就是公元177年),漢靈帝思感舊德,命畫師繪製胡廣和太尉黃瓊的畫像,懸挂在宮內,詔蔡邕撰頌,所以蔡邕奉詔撰寫的《胡廣黃瓊頌》,也一同懸挂在宮內,供皇帝和百官瞻省。

而胡廣所處的時代,在東漢中後期,是漢室江山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時期,當時的吏治**已經開始動搖皇室政權的基礎,而胡廣歷事東漢的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為官三十多年,可謂六朝元老,他清廉正直,明辯是非,不畏權勢,一心匡扶東漢的時局,主張“選舉人才,無拘定製。”

不過胡廣唯一的敗筆,就是在大陰謀家外戚梁冀專權時,他與李固、杜喬一起反對梁冀專權亂綱的伎倆,提出了“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這著名論斷,後來梁冀將李固、杜喬殺害,逼胡廣擔任太尉,導致胡廣只能忍辱負重,秉公仗義,也不為虎作倀,因此不為梁冀所容,曾被梁冀三次罷官。直到梁冀被群臣誅殺,胡廣才官復原職,而胡廣為挽救走向衰落的漢室江山,在揚雄、崔駰所作《官箴》的基礎上,經過修訂、增補,出台了作為朝廷規範各級官員思想行為的《百官箴》四十八篇,全力幫助皇帝整頓吏治。

所以胡廣的一生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稱,具有“性溫柔謹素,常遜言恭色”性格,由於他一生“體真履規,謙虛溫雅,”“柔而不犯,文而有禮,忠貞之性,憂公如家,”最終獲得了“窮寵極貴,功加八荒”的成就,因此胡廣在進入公相之位、擔任尚書令起,朝廷給予的俸祿就達兩千石,而胡廣“尊而彌恭,勞思萬機,”一直到年邁體衰,在任上去世,沒有些許懈怠。

不過在這個時候,漢桓帝雖然讓胡廣光復原職,但是依舊對胡廣有些不爽,因此也就沒對胡廣委以重任,而胡廣也明白漢桓帝的意思,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好說的,也就直接繼續忙着自己的事情了,不再多說什麼。

而楊震與李綱都認為,胡廣絕對會是漢桓帝的得力幫手,因為當時的朝中,已經沒有比胡廣再合適的人選了,畢竟胡廣的能力本來就是十分出眾,所以拋開漢桓帝對胡廣的偏見,胡廣絕對是朝中最值得漢桓帝培養的大臣。

於是乎,楊震與李綱一起向漢桓帝舉薦了胡廣,漢桓帝最後也被楊震與李綱說服了,畢竟當時的胡廣也是逼不得已,才會選擇苟且偷生的,而現在胡廣還是大漢三公之一,能夠為漢桓帝提供大量的幫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帶着成都回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帶着成都回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