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章

571章

才脫虎口,又入狼穴,說的就是漢桓帝了,雖然漢桓帝非常信任那些宦官,所以將這些宦官都一一封侯,結果這些宦官可都不是什麼老實人,直接選擇了梁冀的老路——挾天子以令諸侯。

於是乎,外戚梁冀的屍體,就成了這些宦官的墊腳石,宦官勢力直接全盤接過了外戚勢力的地盤與人員,這讓漢桓帝無比的鬱悶,又是無可奈何。

而主持圍攻抓捕梁冀的五名宦官單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除了單超還算不錯之外,其他四人都被成為了“左回天,具獨坐,徐卧虎,唐兩墮。”,由此可見其他四人的飛橫跋扈,可不亞於梁冀了。

因為這五名宦官都被同時封侯,所以又被稱為“五侯”,當時那些原本依附於梁冀的官員,都為了自己的小命而轉投了這五名宦官,這也進一步加強了宦官勢力的能力。

而在此時,年老體弱的李固也已經死去了,所以漢桓帝就只得依仗杜喬的能力了。

杜喬出身官宦世家,祖上累世為二千石官員,所以杜喬少年好學,研習過《韓詩》、《京氏易》、《歐陽尚書》等比較偏門的經典,而且以孝行而聞名。

雖然杜喬是官宦子弟,卻經常徒步挑擔到外地求師學習,所以杜喬在年輕時為太學生,受到了司徒楊震的徵辟,後來逐漸遷升擔任南郡太守,調任東海國相,入朝授任侍中。

漢安元年的八月二十一日,朝廷派杜喬等八使分別到各州郡進行視察,表揚有德行和忠於職守的地方官吏,對於貪贓枉法的人,尤其是屬於刺史、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將他們的罪行用驛馬迅速上奏朝廷;屬於縣令、縣長及以下的官吏,便就地直接逮捕法辦。因此杜喬以侍中之職代理光祿大夫,受命巡察兗州,之後杜喬上表奏稱太山太守李固政績為天下第一;陳留太守梁讓(梁冀之叔)、濟陰太守汜宮、濟北太守崔瑗(崔瑗實際上並未貪污,但二人都與梁冀有聯繫)三人都有大罪,不過因為梁冀的關係最後不了了之,而杜喬在回京后,被授任太子太傅,升任大司農。

當時梁冀有兄五人,以及一些中常侍都沒有什麼功勞卻蒙受封賞,於是杜喬上書勸諫,但漢順帝並未聽從,之後益州刺史種暠彈劾永昌太守劉君世送金蛇給梁冀,事情被發覺之後,金蛇最後被交付到大司農處,梁冀向杜喬說,自己想要借去看看,但是杜喬不肯,因為杜喬知道梁冀肯定是有借不還的,所以梁冀開始對杜喬懷恨在心,而這時杜喬後接連升遷至大鴻臚,遇到了梁冀的小女兒病死,漢順帝令公卿都去送喪,只有杜喬一個人沒有去,於是梁冀更加恨了他,杜喬此後升任光祿勛時,遇到擁立漢桓帝的事件,最終入獄。

此時的杜喬雖然也是垂垂老矣,但是還是給漢靈帝提出了一個建議,那便是驅虎吞狼,以宦官來對付宦官!

畢竟如今的形式,宦官勢力已經是一家獨大,五侯尤其強大,外戚勢力與世家勢力幾乎可以說是被碾壓了,因此只有從內部挑選幾名合適的宦官加以培養,使其忠心於漢桓帝,最後就可以與五侯分庭抗禮,慢慢的解決五侯了。

於是乎,漢桓帝選擇了當時還只是小宦官的王甫,曹節等人加以培養,不過因為當時的五侯勢力太過於強大,漢桓帝決定將曹騰重新啟用。

畢竟曹騰之前是梁冀在宦官勢力中的重要盟友,不過在梁冀倒台之後,曹騰一直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但是因為曹騰本來就是中常侍中的老臣,而且與梁冀保持着一定的距離,所以曹騰一直都是被無視的狀態。

曹騰,字季興,東漢著名的宦官,在漢安帝時期,曹騰就入宮為宦官,鄧太后看曹騰年輕、溫順、忠厚,就選曹騰倍伴太子(也就是之後的漢順帝劉保)在東宮讀書,服侍生活起居,由於曹騰為人恭謹,很受太子的喜愛,所以漢順帝即位后,曹騰就被升任為了中常侍。

在擁立問題上,因為曹騰是現在漢桓帝這一邊的,所以漢桓帝即位后,曹騰與長樂太僕州輔等七人,因定策有功都被封為了亭侯,其中曹騰被封為費亭侯,升任大長秋,加位特進。

而曹騰此時已經在宮廷裏面供職三十多年,經歷了四位皇帝,都未曾有過失,而且曹騰所推薦的都是天下知名的人士:陳留的虞放、邊韶,南陽的延固、張溫,弘農的張奐,潁川的堂溪、趙典等人,都是後來的東漢重臣,這也算是為之後曹操在洛陽城內做官打下了基礎。

而且杜喬認為,曹騰為人胸懷寬廣,當時的蜀郡太守托送計簿的官吏,順路送禮物賄賂曹騰,結果益州刺史種暠在斜谷附近查獲了書信,就上書奏告蜀郡太守,並因此彈劾曹騰,請求將曹騰交給廷尉問罪。

因此杜喬建議漢桓帝放曹騰一馬,畢竟杜喬知道書信是由外頭來的,應該和曹騰沒有多少關係,所以漢桓帝也沒有怪罪曹騰。

而對於種暠的彈劾,曹騰並不計較,還時時稱讚種暠是個能幹的官吏。當時的人都因此讚美他。

曹騰自幼入宮后與女子吳氏結為“對食”(古代皇宮中,宦官與宮女的數量十分多,因為入宮容易出宮難,因此為了相互照顧,宦官經常與宮女結為名義上的夫妻,一起吃飯生活,所以成為對食)夫妻,所以在曹騰死後,他的養子曹嵩(曹操的父親)承襲了他的封爵。

並且在太和三年的六月二十六日,魏明帝追尊其高祖父曹騰為高皇帝,其夫人吳氏為高皇后,直到西晉代魏,這個稱號都一直保存着。曹騰也成為曹魏王朝六個擁有帝號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騰,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叡、魏元帝曹奐,而曹芳和曹髦則未能享有帝號)。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統王朝皇帝稱號的宦官,僅此曹騰一人。

不過重新被漢桓帝啟用的曹騰,卻是自知自己時日無多了,已經無法再輔佐漢桓帝,所以曹騰向漢桓帝推薦了自己的樣子——曹嵩,並且繼續憑藉著自己在宦官勢力的地位,幫助漢桓帝扶持王甫與曹節上位。

所以漢桓帝接受了曹騰的建議,開始重用曹嵩,希望曹嵩能夠在官場上有所作為,以對付五侯,而曹嵩則是依靠曹騰的關係網,以及漢桓帝的支持,加上得體的待人處世,官場上一路順風順水,不過因為出身一般,所以曹嵩並沒有趕上漢桓帝對付五侯的計劃,不過曹嵩依舊是在漢桓帝末年,得以官拜司隸校尉,到了漢靈帝即位之時,曹嵩又升任大司農、大鴻臚,先後掌管國家的財政禮儀,位列九卿,位高權重。

而這曹嵩並不像養父曹騰是個清廉之人,所以曹嵩多年為官,因權導利,曹家可謂富甲一方,因此到了東漢末年,朝中有花錢捐官的制度,所以曹嵩並沒有滿足於大鴻臚的職位,花去萬金為自己捐了太尉一職,而當時的太尉僅次於大將軍,曹嵩由此達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生子當如曹操,養子當如巨高(曹嵩的字)。

曹嵩一直是膝下無子,到了中年才得子曹操,開始的時候,曹嵩並不太喜歡自己的這個大兒子,因為曹操年輕氣盛,沒有功名卻愛舞槍弄棒,常常為曹嵩闖來一堆麻煩。要不是曹嵩德高望重,曹操可能早就被送進大牢裏了,但是後來曹嵩的朋友呂伯奢在山東為官時,專門給曹操舉了孝廉,曹操因此當上了洛陽北部尉,負責京城治安。

而曹操功必賞過必罰,把京城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條,顯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華,曹嵩才開始對這個兒子刮目相看,並從此鼎立扶持,很快曹嵩安排曹操出任頓丘令,后又輾轉回京,出任言官議郎,到了黃巾之亂的時候,在曹嵩的疏通下,這才讓張讓舉薦曹操出任騎都尉,后因戰功升濟南相,任東郡太守。再到後來曹操成為“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出兵平西涼韓遂、邊章之亂,曹嵩在幕後起了巨大的作用,否則這些功勞還真不是曹操能夠染指的。

後來時局動蕩,十常侍亂政時,曹嵩辭官之後居於洛陽,因為董卓入襲漢宮,王允呂布誅殺董卓,李傕郭汜大交兵等事件的影響,關中地區已成了是非之地,所以曹嵩帶着家資家眷到泰山華縣避禍。

初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93年),一直居于山東的曹操與徐州陶謙發生的爭端,華縣正是前線地區,所以在次年,曹嵩就帶着次子曹德與妻妾,打算離開刀兵之地,前往曹操的大本營兗州,不料行蹤泄漏,被陶謙派兵圍住,曹操派兵將接應不及,曹嵩及次子曹德,夫人(曹操之母),姬妾趙氏皆成了刀下亡魂。

當然了,《三國演義》中對這一部分情節進行了改寫,認為曹嵩是在過徐州境內的時候,一開始是受到了徐州牧陶謙的保護,但是最後被陶謙的手下張闓殺害,所以曹操才會以為父報仇為名義出兵攻打陶謙,並且在徐州屠城,以為報復。

但是在《後漢書》,《三國志》,《世說新語》等書中,都是認為曹嵩之死,是因為曹操在之前與陶謙發生了多次衝突,因此陶謙在得知曹嵩秘密過境的時候,派兵將其殺死。

話說回來,曹騰也知道自己的養子,現在還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曹騰在依靠着自己在宦官勢力中的地位,開始幫漢桓帝暗中挑選當時的朝中高官,詢問他們的意向,想要看看他們是否願意出手對付五侯。

而杜喬在與曹騰進行了一番商議之後,一起向漢靈帝推薦了當年與杜喬一起巡視天下的八使之一——張綱。

張綱少時勤奮好學,對經學有一定研究,他雖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紈絝習氣,很注意氣節方面的修養,所以當時主管教化的司徒知道張綱品學兼優,是個人才,便徵召他但任朝廷御史。

而當時的漢順帝劉保,是由宦官扶持當上皇帝的,因此,當時的外戚勢力與宦官勢力權勢很大,互相勾接,專橫跋扈,陷害忠良,危邦亂國,目睹此情,張綱深以為憂,毅然向漢順帝上書,陳述對國事的見解和主張,希望皇上“割損左右”以順天下人心,結果奏摺被宦官們給扣下了。

到了永建、陽嘉年間,朝政更加混亂,民不聊生,漢順帝一面向上天祈求保佑,改永和六年為漢安元年;一面派遣八名專使巡行各州郡,宣講聖上的威德,推薦人才,彈劾奸佞。

而這八名專使大多是年老博學名士,都有顯要的職位,只有張綱年紀最輕,官次最低,張綱離京出巡到近郊洛陽都亭,便將車輪卸掉埋在地下,憤然宣稱:“豺狼當道,安問狐狸!”,張綱隨即草擬奏章,先彈劾太尉桓焉、司徒劉壽“尸位素餐,不堪其職”,又揭露司隸校尉趙峻、河南尹梁不疑、汝南太守梁乾等貪贓枉法、違法亂紀,並用檻車將他們送交廷尉治罪,而且還指控魯相寇儀有犯罪行為,寇儀畏罪自殺。

而後張綱又不顧個人安危,上書曆數當朝國舅、大將軍梁冀等十五條罪狀,京城為之震動,漢順帝知道張綱仗義執言,既不採納,也不降罪,受到衝擊的梁冀等十分懷恨,伺機報復張綱。

恰好當時的廣陵郡有個叫張嬰的人,聚集數萬人在揚州和徐州之間抗擊官府,並且殺死了徐州刺史,前後盤踞達十餘年,朝廷深感棘手,所以梁冀意欲借刀殺人,乘機指使尚書推薦張綱出任廣陵太守。

張綱赴廣陵,率領郡吏十餘人來到張嬰營壘,張嬰不解來意,閉壘嚴防。張綱派人將手書傳喻張嬰,說明自已是奉詔宣慰,並非開戰討伐,所以張嬰見綱來意誠懇,出壘相迎。

張綱以利害禍福曉喻張嬰,張嬰很受感動,決定投誠,次日張嬰便率領部眾萬餘人,與妻子一道歸降。張綱設宴慶賀,將其部屬遣散,勸他們回家種田,又給張嬰選擇住處,划給田產。

張嬰一事平息后,朝廷將論功行賞,但梁翼從中阻梗,所以只得作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帶着成都回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帶着成都回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