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六章 物產豐富的美洲新大陸

第兩百七十六章 物產豐富的美洲新大陸

一萬兩千年前到四萬年前之間,智人為了追獵猛獁象和其他動物踏上美洲大陸。狩獵者中有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和阿留申人,他們留下來都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在航海家哥倫布踏上美洲前,大約有一兩千萬印第安人遍佈於整個美洲,大致有五種社會形態:遊動的採集狩獵者、定居的採集狩獵者、部落氏族、農耕酋邦、國家(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和瑪雅城邦國家)。

此時的美洲印第安人生產水平大致處於新石器時代,金屬很少用於工具或武器,多用於裝飾品。沒有發明車輪,沒有馬匹和駱駝,生產力低下,本土存在的三個文明體彼此也沒怎麼交流。三大文明又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他們在某些方面的發展卻早已經進入奴隸社會。

美洲人口此時約為450萬左右,最稠密的地區是肥沃的墨西哥山谷,這裏擁有整個美洲大陸的1/3以上的人口,其中包括奧爾梅克人的繼承者特奧蒂瓦坎人、瑪雅人。還有1/3以上是南美的印加人,剩下小部分是北美及其他地方的人。

在北美,聖勞倫斯河及五大湖以北15萬,以南50多萬,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區,尤其是遼闊空曠的美國和加拿大西部。在這兩個帝國之間或周遭地區,比如加勒比海地區、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有着許多農業、半農業和採集漁獵的部落,這些部落又給美洲大陸人口增加了20多萬的人口。

巴西叢林和阿根廷、智利等地方的南部凄涼荒地也是如此,在這些最邊遠地區間生活的人處於狩獵、採集、種植、農業等不同階段,畢竟生活在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已經是印加帝國邊緣地區的農民。這些大大小小的部落,從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到火地島的雅甘人,每個部落每一小群人都計算在內,可能也沒有30萬人口。

後世學者普遍認為,人類最早在一萬年以前的冰川時期末期從西伯利亞穿越一個大陸橋到達美洲。這些到達美洲的移民具備游牧狩獵的熟練技術,追求着一種與狩獵並重的採集植物的生活方式。並因此導致乳齒象、長毛象、馬、駱駝以及其他龐大哺乳動物在此地的滅絕。

生存是人類進化與發展的根本,是食物支撐着這一切,遠古農業的出現讓人類第一次有機會穩定地獲得食物,無需完全依賴大自然的施捨,也無須以生命為代價去追逐獵物,更為重要的是,人類由此才真正開啟了文明的時代。

據測算,在採集和狩獵時代,26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養活一個人,而在農業開始發展的時代,0.1平方公里就可以養活一個人,正是農業的發展支撐着人口數量大大增加。

公元前6000年,秘魯一帶的印第安人就開始種植菜豆、藜麥等作物,並在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間開始種植玉米、馬鈴薯、南瓜和辣椒等。當地印第安人培育的農作物還包括西紅柿、花生、西葫蘆、草莓、棉豆等等。

公元前4500年,中美洲區域,也就是如後來的墨西哥一帶的印第安人開始種植玉米(一說印第安人在大約公元前3000年將野生玉米培育為人工種植的農作物)、南瓜和辣椒等作物。另外,當地印第安人培育和種植的農作物還有紅薯、牛油果(鱷梨)、可可、向日葵等作物。

印第安人還馴化了紅薯、葵花籽等許多種食物,這些食物來自於美洲,來自印第安人成千上萬年的馴化和培育。

其中,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是印第安人將野生玉米馴化為人工栽培作物,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有20多個品種,生長期有長有短,短的只要3個月左右就成熟了。1900年後,歐洲人把它帶到舊大陸,由於它適應性強、產量高、播種和收穫季節早,很快便在世界各地種植起來。特別是在高原、乾旱和陽光充足的地區,玉米是主產作物.目前,在世界各種糧食的總產量中,玉米的產量佔四分之一。

玉米幾乎是所有地區的主要產品,最初只是一種雜草,其穗還沒有一個人的拇指甲大。印第安人將它培育成一種長棒子上長滿一排排種子的作物。他們徹底培植了玉米,使它變得只有依靠人類才能生存;如果人們不種它,它就會滅絕,因為培植后的玉米已不能散播自己的種子——玉米粒。

玉米子粒除了可以供人類食用外,工業用途極廣,可制澱粉、酒精等;稈、葉、穗可作飼料;根、葉均可入葯。印第安人培育出玉米,是一件了不起的農業試驗,因為把野生玉米植物培育成農作物,是非常困難的。以至於後世玉米的培育被列為植物遺傳學上最難的課題,而印第安人在5000年前就將它培育成功了,這相當的了不起。

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物是馬鈴薯,又名土豆、地瓜、洋芋,也是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這是後世白人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在世界農作物中佔據重要地位,它不僅可作主食,還可做成菜肴。每個白人國度的食物鏈中可以缺少其他但唯獨不會缺少馬鈴薯,而黃種人的食物中,馬鈴薯也佔有重要地位,只不過沒有白人那麼單調而已。

而甘薯(又名紅薯、白薯、山芋、番薯)與馬鈴薯同為8種主要糧食之一,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除了上述馬鈴薯和甘薯這兩種主要的塊根作物外,印第安人還培育出了木薯、山藥等多種薯芋類作物。印第安人培育的豆類作物,對世界農業的貢獻也是很大的,除了中國大豆和歐洲蠶豆以外,有不少食用豆類植物都是印第安人培育成功後傳到世界各地的。

玉米是一種高禾植物,而豆類都是低禾和藤蔓植物,根據這一點,印第安人將玉米和豆類植物套種,首創了植物間作技術,這對充分合理使用土地,促進世界農業耕作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花生米是人人喜食的一種食物,但事實上後世它傳到東半球的歷史也只有400多年,是印第安人貢獻給全世界的又一豐產物。加上人們日常食用的西紅柿、南瓜、西葫蘆和辣椒,也是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如果沒有他們的貢獻,很難想像我們今天的飯桌上會失去多少美味的菜肴。

在後世,巧克力糖是一種風靡世界的糖果,它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可可粉,而可可也是印第安人首先培育出來的。據後來的研究發現,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一半以上出自於印第安人的雙手。當然了,美洲也有許多動植物是從歐洲帶來的,比如小麥、大麥、米、豆莢、各種水果、甘蔗、豬,馬、牛、羊、驢、騾、雞和山羊。

至公元前1500年,即食物種植最終成為社會決定性因素之前的漫長的“早期農業”階段。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種植物,與整個歐亞大陸所培植的植物一樣多,這確是一個非凡的成就。印第安人培育的食用植物引種到世界各地,大大豐富了人類的飲食,為人類的繁榮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證。而這一切,馬上就要通過亞歷山大提前1800年發起的大航海來完成了。

美洲的發現為世界人民提供了很多藥物,比如可卡因、吐根、瀉藥、半邊蓮、秘魯樹脂、撒爾沙植物的干根、煙草、瑪卡和奎寧。即便到了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中約有三分之一可以追蹤到美洲。

印第安人利用大量有毒植物的技術,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中之一是木薯屬植物,即美國的木薯澱粉,印第安人去掉其中致命的毒素,保留了澱粉。印第安人種植的其他重要植物有煙草、葯鼠李、紫錐菊、可卡因、山金車花、因皮卡克和奎寧等。

這些幾乎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印第安人對於3000多種植物的特殊治療效果有充分了解,他們甚至知道從樹上刮下來的黴菌里有盤尼西林(青霉素)這種抗生素;他們會用煙草給傷口消毒,清除蜱蟲;他們還知道仙人掌可用來治療由維生素C缺乏引起的壞血病。許多歐洲水手在海上的長途航行中患上了壞血病,多虧印第安人他們才活了下來。

紫錐菊的葉子可以用來包紮傷口,達科他印第安人(蘇族人)喝這種花的汁液,以此來治療敗血症。印第安人還從灰熊身上學到了清除寄生蟲的方法。灰熊在捕食鮭魚的同時,會吃進去很多寄生蟲,為了排出寄生蟲,它們會吃百合的根莖,這種植物有非常好的通便功效。

白有鼠尾原產於美國南部與墨西哥北部荒漠地區,常製作成香杖用於焚香祈禱,相傳能凈化居所,驅散邪靈;也作為香薰,中國稱之為白聖香,具有香煙凝聚如絲帶,香氣淳厚而不膩的特點,適用於品茶、閱讀、打坐、SPA、瑜伽、午休的香薰。

白鼠尾草作為美洲傳統藥用植物,還可作為驅蟲滅菌、煙熏治療、美容護膚、烹飪調料、養生茶飲,萃取精油、製作香包等。

西洋蓍草株高可達1~2英尺(30~60厘米),生羽狀葉片,平頂的小白花簇。西洋蓍草的葉片長久以來一直被用作治療傷口,西洋蓍草茶則用於刺激食慾,治療痢疾以及退熱。西洋蓍草酊劑(Tinctureofyarrow)是一種止血劑。

西洋蓍草是鄉間小路旁常見的矮樹叢,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及日照充足的環境,主要產於歐洲、西亞及北美。它可以長到90厘米高,羽狀葉,看來像蕨類一般,粉紅色與白色的花成束地長在它有稜有角的粗莖上。它也被叫做“多葉鋸草“,顯然是因為它羽狀葉的外觀而得名。有抗炎、抗菌、抗痙攣、收斂、促進膽汁分泌、利尿、化痰、退燒、補身、驅蚊的效果。

西洋參原產北美洲的加拿大南部和美國北部,苦寒清泄,甘寒涼補,入心、肺、腎經,為寒補之品,既善補氣養陰,又善清火生津,主治氣陰兩虛,也可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增強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的增殖。

在這些發現最終證明兩半球的農業有其獨立的起源之前,美洲種植的植物沒有一種是在東半球培植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亞歷山大四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亞歷山大四世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兩百七十六章 物產豐富的美洲新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