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開發荊楚 百家來投

第三十三章 開發荊楚 百家來投

李治沒有急着讓百姓搬遷,而是打開大唐地圖,把目光放在了并州地區。并州在後世的山西一帶,北邊是後世的內蒙古草原;南邊是河南道;西邊是關中;東邊是河北。

遷移百姓,往哪裏搬?南邊河南道、西邊關中,不可以。那裏也是地狹人稠的地方。河北也不可以,河北民風太過彪悍。往北,進入內蒙古草原,李治也不願意,畢竟這麼多百姓遷移過去是去耕地,從事農業的,破壞草原,到時候再彌補,代價太大。於是,他考慮再三,決定向南搬,跨過河南道,開發荊楚地區,也即後世的湖北地區。

湖北位於長江中游,因位於洞庭湖以北而聞名。境內江河湖泊縱橫,氣候溫濕,雨量充沛。內有江漢平原,水稻種植可達一年兩熟或三熟。明代時,被譽為“湖廣熟,天下足。”意思是只要湖北地區糧食豐收了,就足夠了全天下百姓一年吃的了。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頭鳥,又稱九鳳,是楚國先祖崇拜的神鳥。這句話是說湖北人像天上的九頭鳥一樣自強不息,獨立自主;堅忍不拔,生命頑強;耿直豪爽,熱情仗義;敢作敢為,足智多謀。

湖北人對朋友,兩肋插刀;對敵人,則血戰到底;古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湖北人,聰明能幹,“惟楚有才”則是讚美湖北人。近代湖北最大的特點是“敢為天下先。”從率先實行洋務運動,到辛亥革命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都是敢為天下先的實例。湖北人聰明,卻缺少了一股大氣。帥才、將才不少,可是領導者卻沒有出現過。

既然選擇了搬遷荊楚地區,第二日,李治就帶着薛仁貴、王方翼兩大跟班以及晉王府五百侍衛,騎快馬前往荊楚地區考察實際情況。

荊楚地區自然條件優越,人口稀少,農業、漁業開發都很不到位。適合百姓遷徙居住。此外荊楚地區,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有大唐三大名樓之一的武昌“黃鶴樓”。

三國時孫權建立黃鶴樓以瞭望軍情。到唐朝,黃鶴樓由軍事性質轉為著名的名勝景點,享有“天下絕景”的美譽。唐朝時,崔顥寫過“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李白為孟浩然寫過: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後世那位開國偉人則寫過: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寫盡偉人風采。在風吹浪打中游泳,比在院子裏散步強太多了。人生就應該多經歷風吹浪打,不應該平平靜靜。一代偉人性格躍然紙上。

湖北更有名山——武當山。

看着美麗的荊楚地區,李治決定搬遷百姓,開發荊楚。

返回長安,李治立即着手開發荊楚地區的準備工作。這日,薛仁貴來報:“府外,魏徵魏相帶領兩位年輕人,前來拜見。”李治放下手頭的事情,趕緊到府門口迎接。魏徵和兩位年輕人對李治行禮,李治連忙扶起,一起向大廳走去。

到了大廳,分賓主落座后,魏徵站起來說:“我的身份,晉王殿下是否已經察覺?”

李治回答:“你應該是一位法家名士。”

魏徵坦言道:“不錯!晉王殿下所說不錯,我是出自法家。”然後指着兩位年輕人說:“這是我的兩位師侄——戴胄、劉洎,都是我法家的優秀弟子,戴胄明法,劉洎直諫,望殿下能用之。”

李治正愁手下人才短缺,聞之當然喜不自勝,欣然同意。

送魏徵等人離開后,劉弘基帶着兩位年輕人前來拜見,李治見到了那兩位名叫唐休璟、高侃的墨家弟子,李治也很高興的接納了。

之後,唐儉也帶着兩名縱橫家弟子,前來拜見,一位是精研吐蕃、天竺各國的王玄策,一位是精通西域的郭孝恪。李治也高興的接納了。

再之後,是雜家,劉仁軌、劉仁願、魏元忠前來拜見,李治也是欣然接納。

最後是農家的婁師德、許知遠、馬斌前來拜見,李治也接納了他們。

這麼多人才,李治對其中兩個人非常感興趣,因為後世李治知道他們的故事,很傳奇。

一位是劉仁軌,這位仁兄,由縣令一步步做到了宰相,政績很出色。當上宰相后,他一直和武則天作對,結果武則天當上皇帝后,一個詔令把已經年過七十的他趕到了剛剛被大唐征服天寒地凍的高句麗,希望他能死在高句麗。當時高句麗反抗不斷,高句麗旁邊的百濟秘密聯合日本,偷襲高句麗。結果劉仁軌出人意料的憑藉高句麗駐地少量唐軍,用計謀一舉打敗百濟、日本聯軍。可謂行政軍事均很出色。後來連武則天也沒辦法,劉仁軌功績太大,就又把他調回了長安做宰相。他做宰相后,依然和武則天作對,一直到他死去,至死不渝,忠於唐室。他讓我想起了電影《功夫》裏周星馳被斧頭幫老大打的慘不忍睹,也要拼盡全身力氣拿個小木棍,敲斧頭幫老大一下。很執着,很固執,很頑強的一個老頭。

一位是婁世德,這位仁兄,性格以謹慎、忍讓著稱,簡直比忍者神龜還要忍者神龜。他做宰相,他弟弟去地方上做刺史,臨行前向他辭別。他反覆告訴他弟弟,去了地方一定要忍讓。他弟弟說:“我會謹記您的教誨,即使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也會擦乾后,毫不介意的。”

婁世德很嚴厲的批評他弟弟:“為什麼要擦乾呢?讓唾沫自己幹了就是。”

不過這位仁兄,卻善於耕種,屯田,他守衛大唐邊疆時,從沒有往朝廷要過一粒糧食,都是自己帶着士兵屯田,自產自用。

法、墨、縱橫、雜、農家人才投靠李治后不久,李治就趕往國子監,拜訪國子監祭酒、當代曲阜孔家族長、儒家名士孔穎達。

孔穎達和李治分賓主落座后。孔穎達開門見山的對李治說:“現在諸子百家優秀子弟紛紛投靠晉王殿下,不知晉王殿下如何使用這些人才?晉王殿下的施政理念是什麼?”

李治回答:“以儒家的“以人為本”、法家的“依法治國”、道家的“休養生息”為主,兼用墨、縱橫、雜、農家等各家理念。

孔穎達覺得李治的治國理念很好,又說:“我儒家自先祖“至聖”孔子創立,先祖性格隨和,包容,其實一直主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我儒家傳人更是為了宣傳儒家理念,春秋戰國時,奔走於各諸侯國,懇請各國君主善待百姓,實行仁政。及至“亞聖”孟子,性格剛直,學術霸道,希望“獨尊儒術”,直到漢武帝時,大儒董仲舒,深受“亞聖”影響,又受漢武帝器重,提出施行了“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理論,曲解了先祖“至聖”孔子的原意。對諸子其他各家,我儒家是有愧疚的。”

聽罷,李治心中暗道:曲解孔子原意,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後世對孔子理論的曲解,都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不過歷史不可否認,儒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巨大。也不儘是壞的影響,民本思想等理論還是很先進的。另外,對於社會道德的影響也是很巨大的。

縱觀歷史,每一次社會道德出現問題,儒家總會出現大儒級的人物,對道德敗壞進行挽回。

孔子、孟子出世,奔走於各國,正是春秋戰國大動亂時期,各國君主均不顧百姓死活,道德敗壞,連年大戰;漢武帝時期,諸侯國林立,不聽王命,社會道德混亂,大儒董仲舒,提倡儒家君臣理念、約束社會道德;宋朝時,不禁商賈,社會金錢橫流。進士榜下,各方權貴對於中榜進士都直接出錢招婿,價高者得之,則出現了大儒朱熹,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封建約束,以求挽回當時日益敗壞的的社會道德。後世批判朱熹理論,我認為是對的,但是不可否認,朱熹理論對於當時的社會道德的約束,作用是巨大的。

後世,一位農民工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對待文明的態度;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待農民,對待廣大農民工的態度,則考驗着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良心。”

而儒家,在中國歷史上,則是中國的良心。他們善待百姓,維護社會道德。後世,物慾橫流、道德敗壞,李治認為與民本思想的缺失,和缺少社會良心人物的出現,關聯很大。知識分子都在玩政治,為政治服務,能不顧個人安危,為老百姓說話的人沒有出現。

李治對於儒家是接受並打算重用的。這一點,孔穎達通過談話,了解的很清楚。於是,孔穎達對李治說:“我儒家也打算送給晉王殿下兩份大禮,希望晉王殿下能夠接受。”

李治表示拭目以待。

孔穎達說:“第一份大禮,和諸子各家一樣,派出我儒家名士王及善、馮元常輔佐晉王殿下。王及善有大略,善於從宏觀方面,看問題、解決問題;馮元常有為政之才,膽大心細,善於處理日常瑣事。望晉王殿下能重用二人。”

李治欣然同意。

“第二份大禮則是我山東曲阜老家附近尚有一家——機關學,乃是“木匠祖師”魯班傳人,不知晉王殿下能否重用?”

李治聽后欣喜若狂,心想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現在最缺的就是技術性人才了。

於是,李治拜別了孔穎達,領着王及善、馮元常,還有魯班傳人們回到了晉王府。

一到府中,李治就讓侍女安排王及善、馮元常下去休息,對着魯班傳人們的領頭人魯武說:“我現在,有個設想需要你們去做,希望你們能幫助我。”

魯武代表眾人表示願意為晉王殿下效勞。

於是李治告訴他蒸汽機的原理和理論。李治心中暗道:“蒸汽機的發明,代表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現在我也要模仿那位開國偉人說過的那番話:‘我們不僅要會做桌椅板凳,我們還要會生產飛機、大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李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李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開發荊楚 百家來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