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法醫定律 人口搬遷

第三十二章 法醫定律 人口搬遷

李治又向狄仁傑講解了法醫的着名定律——羅卡交換定律:凡兩個物體接觸,必會產生轉移現象。在犯罪現場,犯罪嫌疑人必然會帶走一些東西,也會留下一些東西。即犯罪現場必會留下犯罪嫌疑人的痕迹。並告訴狄仁傑偵辦案件時,可以使用常識、計謀、甚至是假託鬼神,都可以加速案件的偵破。

這些知識,狄仁傑覺得很新穎,很感興趣,很實用。

數日後,皇帝李世民見到了李治和狄仁傑,李世民指着狄仁傑問道:“這位就是你收的弟子?此人才學如何?”

李治回答:“狄仁傑正是我的弟子。此人日後必定可以定國安邦,斷案如神。”

在李治專心教導狄仁傑時。朝堂上,卻爭吵不休。因為人口和土地,也因為大唐的田制“均田制”。只要百姓成年國家就授予其土地。大唐的疆域是遼闊的,可是有的地方是地廣人稀,萬里不見人煙;有的地方卻是地狹人稠,如關中、河南、并州等地。

地廣人稀的地方,成年的百姓能一人一次獲得耕地數百畝,有些還會達到上千畝。地狹人稠的地方,成年的百姓則一人僅能獲得數十畝,最多百畝。隨着人口的增加,這讓皇帝李世民和眾朝臣十分焦慮,一人僅能獲得數十畝耕地,這太少了,太對不起百姓了,於是他們想到了一個辦法——搬遷,把人口密集地方的百姓向人口稀少的地方搬。保證每個百姓至少都應該有數百畝甚至上千畝的耕地。這讓李治很無語。

大唐的疆域很遼闊,國土面積達到了1239萬平方公里,比後世中國大了279萬平方公里。北方由於打敗了突厥,擒獲了突厥頡利可汗,北方邊境到達了西伯利亞(現在俄羅斯境內安加拉河流域),設有安北都護府;南到越南河靜,設有安南都護府;西到中亞鹹海(現在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設有安西都護府;東到大海。

而大唐人口,皇帝李世民的貞觀年間,不過2500萬。

提到了大唐土地、大唐人口,不得不提一提大唐的糧食。

大唐的糧食是夠大唐百姓吃的,雖然畝產量低,但是架不住人家耕地多啊,到貞觀十年後,大唐的糧倉都是糧滿為患,市場上,一石糧食不過二、三錢。

想起所有朝臣都希望百姓能夠搬遷,生活的更好。

李治心中暗道:一人數十畝,將近百畝耕地,還嫌少。你讓後世中國一家幾分地,怎麼想?想起後世2009年北京市一地,人口達到了2200萬,2011人口高達2800萬,才說北京擁擠,地狹人稠,現在,整個大唐全國總共才2500萬人口,還不如北京2011年一個市的人口多。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說地狹人稠,準備搬遷到地廣人稀的地方,你讓後世北京人怎麼想?

既然皇帝、群臣都說地狹人稠,需要搬遷,那就搬唄。反正也不關李治什麼事。可是皇帝李世民突然宣佈為了考驗幾位皇子,讓太子、魏王、晉王三人每人負責一個地方的搬遷。太子分到的是關中,魏王分到的是河南,而李治分到的是并州。這讓李治很鬱悶。

大唐人的鄉土觀念都特彆強,都不願意搬,於是有朝臣建議,不能光搬遷百姓,還要搬遷豪族。而且豪族搬遷要首先搬,只有豪族搬了,百姓們才會搬。皇帝李世民表示同意。先搬豪族,再搬百姓。

搬遷其實是個很麻煩的事。所有人都知道,為了讓子孫生活的更好,確實需要搬遷。可是大唐人的鄉土觀念都非常強烈,在原來的地方生存,都是親戚朋友,鄉里鄉親的,很多事都可以互相幫忙,可是搬到陌生的地方呢?會不會受到當地人的欺負?

而豪族呢,好不容易把家安到了長安、洛陽、晉陽附近,生活豐富多彩了起來,可是現在讓他們往荒無人煙的地方搬,他們肯定很不願意;豪族們不搬,百姓們也有樣學樣,也不搬。

河南道、并州還好說,關中,尤其是長安附近的李氏皇族,讓他們搬,他們更是不願意。畢竟長安才是整個大唐的帝都,權力中心啊。搬遷一開始,高祖李淵的第五個兒子、和魏王李泰交好的荊王李元景就和太子承乾對上了,

李元景質問太子承乾:“你現在還只是太子。做為侄子就要把你的親叔叔往邊遠地方趕,你的孝心呢?你的仁義呢?我可是當今陛下的親弟弟,你的親叔叔。我就不搬,我看你能想出什麼惡毒的主意,把我趕走。”

太子承乾灰溜溜的回到了東宮。

皇帝李世民聽說后,大發雷霆,對李元景下令:“你敢對抗國家政策?現在我命令你搬,你第一個搬!限你三天,搬出長安!”

荊王李元景迫於無奈,搬出了長安。眾人見皇帝決心已下,大搬遷才陸續正式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李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李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法醫定律 人口搬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