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購艦事宜

第十一章 購艦事宜

方懷讓小德子把鄭觀應帶了下去,只留下李鴻章。剛才一直沒有作聲的李鴻章這時道:“皇上,辦報一事還需謹慎。國家諸事正處於方興未艾之際,若傳出不利朝廷之言論,只恐驟生變亂,於國不利啊。”

方懷搖了搖頭,李鴻章才智是有的,但就是太謹慎了,方懷看向他道:“正因為國事初興,有很多地方是我們未在意的,所以才要辦報紙。它就是朕立的一把劍。再說鄭觀應也不是那些迂腐的書生,他知道朕辦報紙的意思,會知道分寸的。我們還是不要諱疾忌醫的好。”

“皇上所言甚是,是臣思慮欠妥了。”

方懷點點頭,看向李鴻章道:“購艦的事情怎麼樣了?”現在他最關心的就是大清的力量,畢竟中法之戰明年就要開打了。陸戰我還不擔心,畢竟陸戰的主要戰場在中越邊境,離法國遠而離中國近,不管調兵還是補給都佔有很大優勢,歷史上陸戰中國也是勝了的。現在有新練了湘、楚、淮三軍,左寶貴、劉銘傳、聶士誠都是難得的將才,要說陸戰壓倒法國自己還是有信心的。但海戰就不好講了,列強逼中國屈服的慣用套路就是利用絕對制海權把大炮架在你家門口,如果不投降就把你家掠奪一番,再打個稀巴爛。現在大清的建設剛起步,決不能遭受這樣的打擊。

李鴻章這時道:“啟稟皇上,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已經答應了我大清的要求,另外德國的另一家造船廠漢堡造船廠也願替我大清訓練一些水勇,希望我們能在他們那裏造艦。”

“可以。”方懷想了想道:“不過你去對他們說,朕要造的是世界一流的鐵甲艦,不要拿那些擺不上枱面的東西互弄朕。還有你要多派些人去監督造艦,多多學習洋人的造船技術,總有一天我大清也要造自己的大艦的。”

李鴻章聽了不由兩眼放光,滿面紅光地道:“英國人見我又在德國增造艦隻,還發來照會,抗議我對其採取貿易歧視,要求一體對待。”說著話,李鴻章一臉的蔑視。

“哼”方懷聽了不由冷哼一聲,當初土耳其在英國定造兩艘鐵甲艦,這兩條艦一名“格爾來”號,一名“奧利恩”號,排水量4830噸,后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借口中立,撤除了與土耳其的合同,但為了避免承造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倒閉,便準備把這兩艘鐵甲艦賣給中國,而中國也答應了,但後來英國又單方面變卦,使得這筆買賣落空,要不然中國也不會向德國定購軍艦。

方懷此時冷冷道:“英國人想幫我大清造艦,可以,不過要他們拿出點誠意來,人家德國人都把薩克森戰列艦拿出來了,英國人也應該把英弗來息白戰列艦拿出來。”

英弗來息白戰列艦是英國七十年代中期設計的主力戰列艦,排水量11800噸,船舷裝甲最厚處達608毫米,要知道當時定、鎮二艦的排水量也不過7670噸,船舷裝甲才355.6毫米,就算這樣,定、鎮二艦也被日本視為巨無霸,而在甲午海戰中,定、鎮二艦平均每艦承受了200枚炮彈,卻依然屹立不倒,甚至連裝甲最薄的船尾也沒有被打碎,可以想見定、鎮二艦裝甲之厚實,而英弗來息白的裝甲比定、鎮厚了幾乎一倍,真不知什麼樣的大炮能將其擊沉。英弗來息白是世界上最先的戰列艦,他一出世就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可以說它是戰列艦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不過英弗來息白可以說是英國的當家戰艦,要他們拿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歐洲列強對出售戰列艦一直有很大的限制,像歷史上日本就一直買不到戰列艦,只能以巡洋艦作為主力戰艦。定、鎮的建造只能說是一個意外。

果然,英國沒有捨得拿出英弗來息白,不過還是答應幫中國建造兩艘最先進的穹甲巡洋艦(歷史上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就是這級別的),並且同意將原來土耳其定購的兩艘鐵甲艦改裝后折價賣給中國。

另一方面,出乎方懷的意料,大清周報的出現竟然引起朝中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一致歡迎,而正在京中準備會試的學子對報紙也是極其熱心。

洋務派和頑固派之所以歡迎是因為他們多了一個闡述自己觀點、擴大他們影響力的地方,底下學子高興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展示才學、“上達天聽”的捷徑。

方懷看到這樣,便乾脆讓鄭觀應開出一個專欄來,以方便洋務派和頑固派吵架。事不吵不明,理不辨不清,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現在中國正面臨“千古未有之變局”,讓方懷不禁想起了宋朝的王安石改革,洋務派的觀點並不一定總是對的,頑固派也並非沒有可取之處,兼容並蓄才是帝王之道。

這些天來,兩派是越吵越烈,像今天在金鑾殿上頑固派就大肆抨擊洋務派辦的工廠是“虛耗國帑”、“便於浮冒”。

早上方懷剛一上朝,大學士徐桐就站出來參劾李鴻章所辦洋務“敗壞人心”,是“用夷變夏”,甚至連“禍國殃民”、“洪水猛獸”這樣的詞都用上了,徐桐說:“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夫四民之中,農居大半,男耕女織,各職其業,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機器漸行,則失業者眾,胥天下為遊民,其害不能言矣。古來聖君賢相講富強之道者,率皆重農抑商,不務盡山澤之利,蓋所稱為極治者,亦曰上下相安,家給人足,足以備預不虞而已。”更拿前朝說事,說“康乾之世非有機器也,然而廩溢庫充,民豐物阜”。

徐桐站出來,竟然滿朝官員有大半附和,洋務運動辦了快二十年,朝中的頑固派依然如此強大,這實在是一件奇事。其實這與洋務派辦的工廠弊病太多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這些企業採用的是官督商辦,管理極其落後,用人唯親,不能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很多企業都是一些大官僚的附屬物,只是為了顯示這些官僚政績的;

再有就是這些企業的技術和設備大多從外國引進,關鍵技術都控制在洋人手裏,受洋人的制肘極大,一旦有戰事,工廠很可能無法生產;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企業基本為供應軍隊而建立,也就無所謂“盈利”,所以每年耗費極多,才引起頑固派的攻擊。

要應付頑固派的攻擊,就要先解決這些洋務企業的問題。

方懷把前世一些國有企業改革的方法拿了出來,前世他在國有資產管理局工作了近十年,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可以說頗有心得。

比如說採用領導負責制度,將企業負責人的待遇、升遷和企業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制定《勞工法》,保護工人的利益;再有就是建立現代財政體系,提出“國家預算”這一概念,以後這些企業將和部隊脫離聯繫,戶部每年拿出一定的財政預算撥款給兵部,由兵部選擇定購,這樣就加大了這些企業之間的競爭,畢竟只有生產出優質的武器才能獲得訂單。

不過這些想法只能慢慢來,看到下面一大片附和徐桐的官員,方懷可以想見如果他真的把這些想法實行了會遭到多大的阻力,大清現在就像一個重病纏身的病人,只能用緩葯而不能用急葯,急則必生變亂。

首先是要改變朝廷官員的觀念,這就需要一批新鮮血液,一批有朝氣、有新思想的年輕官員。現在的朝廷實在是暮氣重了些。

好在今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在他的記憶中,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就是在這次會試中考取了進士,而另一位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康有為也是在這一年參加了科舉考試,只不過最終他名落孫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清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清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購艦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