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太子

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太子

這回他離京,他預留了一個小班子,輔佐太子處理政務,很多事情讓他慢慢接手。那些人都是預備宰相,各部門負責處理實務的二把手,一些大事會在幽州決定,然後通知長安。

這個太子,是他昏迷時候立得。他其實一直都沒有立太子。他還在考慮,要不要立太子。大唐幾乎沒有嫡長子繼位得例子,幾乎沒有。就一個,至於是誰,前面有提到過了。

他還在想,到底要立誰?他想保持政權穩定過渡,一度考慮要不要模仿清朝那樣,什麼秘密立儲制度,弄個什麼匣子藏在匾額後面,等他死了以後才公佈繼承人是誰。

對於長子繼承,他也不是沒有什麼意見。雖然理論上來說,長子其實會比較出色一點,這是有根據得,但是實際上,也很難說,也不是沒有那種很昏得。

現代科學家曾經研究過,一般來說長子都比較優秀,因為長子是頭一胎,受到得關愛比較多,比較會被重視,營養和照顧都會比較好,所以嫡長子都比較優秀。這是現代科學家,經過研究、對比得到得結論。

但是,這種事情只能說,還要看天意。比較優秀,不是一定優秀。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長子很平庸得例子。

況且,太早確立繼承人,也不見得是好事。早早確立了繼承人,很可能讓他成為眾矢之的,被人百般挑錯,他記得歷史上很多太子,都是這樣被逼得很苦,下場都不是很好,像漢武帝得太子,就是一例。

還有康熙,他晚年得九龍奪嫡,想來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李忱得子嗣也不少了,如果活到康熙那年紀,九龍奪嫡說不定也會上演。到時候太子恐怕更難作,上面有個老不死,下面有諸多弟弟虎視眈眈。

不說遠,就說肅宗好了。自立了太子以後,他日子就很難過,熬了二十年,就像剛剛說得,上面有個老不死,他又不是嫡長子,下面諸多弟弟都盼着他犯錯,甚至盼着他死,真是度日如年。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從康熙他想到了滿清得那種立儲制度,弄個匣子立儲,既可以讓對大衛還保有希望的人,互相競爭,也不會讓嫡長子承受太大壓力,反正也不一定是你。他可以從諸子中慢慢挑選比較出色得繼承人,還保持了政權得穩定性。

滿清能這樣搞,唐朝可以嗎?李忱也考慮過。滿清是他們本來就沒有一個確定得繼承製度,那些大臣也沒有像明朝那樣,敢拚死抗爭。滿人皇帝是真的會用殺人,而不是廷杖,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不要說抗爭了,滿清得那些漢臣,也沒人敢用抹黑,像抹黑明朝皇帝那樣,來抹黑清朝。要是敢亂寫,死了以後都要被拖出來鞭屍,連子孫都會倒霉。滿人殺起這些漢臣,那才叫一個狠辣。

李忱是不需要靠殺人,反正大唐也沒有什麼非立誰得傳統。實施秘密立儲製得背景有了。

除了不想太早立太子,又考慮過秘密立儲制,不急於立太子得原因還有一個,他的身體其實都還算好,雖然他已經活過了大唐皇帝得平均壽命,可是其中有很多自己作死,拖累了平均值得。

撇開那些不算,大唐皇帝其實活過伍十歲,沒問題,高祖和玄宗,甚至還要活得更久。也就是說,李家人只要不自己作死,體內其實還是有長壽基因得。種種原因加在一起,他其實沒有立太子打算,慢慢看吧,真覺得自己不行了,到時候在說。

他很矛盾,雖然總是提醒自己時日無多,可是又覺得自己只要不作死,就不會太早死。他平常很注重身體健康,每日運動不墜,吃得也簡單,魚肉不禁,蔬菜水果也沒少吃。也沒有頭腦發昏去吃什麼丹藥,理論上來說,他的壽命說不定不會輸給玄宗。

種種加在一起,他才沒有立太子,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他都沒想到,一次意外落水,鬧得他昏迷三天。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不吃丹藥,卻變着花樣把自己搞死,難道這也是李家得基因?

在他昏迷期間,因為他昏迷不醒,幾個宰相,還有他的幾個嬪妃,連同他的老母親,鄭氏一起協商,立了他的大兒子李作太子。

那段期間,他昏迷的事情,被暫時保密了,李忱定下了一連串計劃,一連串宣傳計劃,為進攻草原造勢,萬一這時候傳出李忱病危得消息,整個計劃就白費了。計劃白費不打緊,最糟糕得是大唐政局產生動蕩就不好了。

李忱病危得太突然,沒有交待什麼後事,不宣佈,也是宰相們在爭取時間。第一天他們就宣稱,李忱讓長子李監理國政,處於實習階段,不能插手,只能看。然後李忱不出面,暫時讓李觀政。

這條命令暫時沒有受到懷疑,立太子可沒那麼簡單,李忱還沒死呢,必須要他自己出面。如果只是觀政就沒關係了。

不過宰相也做了最壞得準備,萬一李忱真的沒醒,就會立李為太子,到時候會由鄭氏出面主持。

慶幸的是,李忱沒有病危,也沒昏迷太久就醒。只是李忱醒了以後,不太高興,雖然沒有真的落實,這也算是立太子了吧。他剛醒那會,李正在和宰相議事,這也是他沒趕過來的原因。

這讓李忱很不滿,我還沒死呢,能不能不要這麼急。他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不過,看到那麼關心他得家人,他暫時把這種感覺壓了下去。

之後,他又躺了幾天,抱病露露面,又繼續休息幾天後。他就冷靜下來了。仔細想來,宰相做得也沒錯,萬一他真的一病不起,這個國家就亂了。如果繼承人不能穩定過度,這個國家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子。他們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

並且他們也不是一個人就做了決定,還與鄭氏還有他幾個嬪妃商量過,如果他非要較真,身邊真是一個可信的人也沒有了。

這件事情,說來說去也是他不好,不亂來,也不會出事,早點確立繼承人,也不會事到臨頭亂了方寸。最終,他還是認可了這件事情得合理性,正式確立李得地位。

也是該立了,他的計劃已經差不多了,立了太子,剛好讓太子監國,自己帶領了政事堂和樞密院得官員,直赴幽州,親自坐鎮,督軍前線。

並且,他其實不想坐太久,總感覺一個皇帝坐太久,晚年總會出些昏招。像是漢武帝,還有玄宗,都是有名的例子,活得太久,晚年就昏庸糊塗,一世英名盡喪。

他即位也夠久了,一個皇帝,作個十幾二十年,他覺得算是剛好得。最好是三十多歲登基,然後作個十幾年,退位。三十多歲得年紀,正式一個人的黃金時段,既有衝勁,也足夠穩重。如果之前能有些實務經驗那就更好了。

然後十幾二十年得時間,足夠他施展抱負,又不至於頭腦太糊塗。晚年做下很多荒唐,好像有點自吹自擂,這簡直就是自我介紹嘛。

不過,這是他穿越前對皇帝最真實的想法。像後世總統那樣選上了都五六十歲以上了。那就會太過於保守。穩重是穩重,就是太過於成熟,部會積極進取。

年輕皇帝嘛…少年沒吃過苦,很容意激進,稍有挫折就一蹶不陣。像楊廣,其時也是很想有一番作為,可是就是太過年輕,積極向上,卻欠缺對世事得歷練。

所以說,他現在正好。立個太子,讓太子開始監國,學習政務,等過個幾年,他就可以退休,甚至乾脆瞪腿了,也不會有什麼好擔心了。觀聖孫他雖然辦不到,但至少可以確保下一代。

至於立長子,雖然不符合他得想法,長子繼承他不是很滿意,不過往好處看,長子制度未嘗不失為一種保護。固然這是一種限制,不管嫡長子賢愚不肖,都要立他。不過他不是早就有準備了嗎。

君王不一定賢明,但是只要有好的制度,能源源不斷得培養出宰相,合格的宰相,他足夠賢明就好。君王不一定賢明,但是能拼搏宰相這個位置得,就沒有昏庸得。皇帝,就當個橡皮圖章也無妨,後世君主立憲國,君王都沒有實權了,權利都在宰相那裏,到了那個地步,皇帝賢不賢明都無所為了。

甚至,傳給誰都無所謂了。不過目前還是保持一個穩定得長子繼承為好。這個最沒爭論。大唐確實需要一個穩定得傳承。固然明代得嫡長繼承製,讓人覺得很傻眼,那些臣子可以不斷為此抗爭,還出了一各“大儀禮”事件。

可是唐代就缺乏這種抗爭精神,缺乏這種堅持,才會讓宦官亂政。誰亂政都不好,不過有選擇的話,他寧可給臣子亂政,不然給宦官亂政,皇帝連命都會丟了,臣子亂政,了不起就是被架空了,至少性命還有保障得。至於篡位什麼,除非那個皇帝笨到把軍權也賦予負責執政得宰相,不然像曹魏篡漢那樣,取而代之,那是不可能得。

要立太子,他就要解決一個問題。這需要一套新的儀典,本來立太子得詔書,應該要讓中書和門下省得尚書籤名的,理論上沒有他們簽名不行,不過這兩省早就被李忱廢了。李忱重新制定了一個套路,這回事需要五省長官背書。

李忱讓政事堂、刑部、御史台、考試部,以及樞密院得五個長官簽名,然後正式昭告天下,立李為太子。

立了太子,他就可以出京了。給太子一點空間,他也可以趁機作點點事情。不過,前面說過,為了能夠出京,他耍了點花招,把自己對宰相擅立太子得不滿都發泄出來,能理解是能理解,不代表他沒有怨氣。

如果沒問題,這事就這麼定了。論了半天,李忱拍板了,四都或者五都得計劃,這是不容更改得,於幽州立一個新都,有助於控制草原,開發北方。

渤海國已經納入掌握,除了控制對方經濟外,他開始採取各種政策,慢慢同化當地百姓。未來會加大開發力度,目標是控制整個渤海,渤海會併入大唐。這是他整個計劃的一部分。

到時候,鐵路會從這裏出塞外,以及延伸到渤海地區。之後得移民,會源源不絕湧入。幽州會越發繁榮,大量物資與百姓,會從這裏進入草原和渤海國,藉此發展整個北方。

所以,幽州是鐵定會進行大開發,只不過細節部份,李忱還沒決定。今天算是拍板了,以十年為期,一座不輸給長安的雄城,會出現在北方大地上。除了規模不遜於長安,幽州也將會是大唐城市規劃得表率。

安靜,安靜。,耶瀾大吼,我們現在不能回去,這是唐狗得詭計,他們不可能辦到得。你們契丹人無所謂,我們奚人怎麼辦,唐人若是真的辦到了,我們全部該死了。

對阿,到時候你們會不會逼我們打前鋒,拚死了正好。你們就坐看嗎,唐人得計劃若是實行,我們奚部固然死葬身之地,你們也不會好過。

我們現在都遷徙了,還要回去?那擺明了是唐人拐我們回去得勾當,我覺對不信,如果你們受不了,大可以去投唐。我們契丹人是草原上驕傲得雄鷹,絕不會讓步。

到了幽州,李忱討論着如何築城,對前線不太關心,戰況正按部就班得按照他的想法進行,草原上卻是鬧開了,諸部又一次聚會起來,這回討論得是大唐如何對付草原。

據契丹耶律部,以及其他冒險留在前方,偵緝大唐動向得勇士傳回來的消息,大唐這回動用了極狠毒得招數,要徹底毀了草原,這下讓他們又慌了手腳,本來已經決定了,要遷徙到北方,躲避大唐兵鋒得諸部落,又開始討論起是否要與大唐決戰得事宜。唐人實在太狠了,這招是要徹底斷了他們的根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啟人生之再造盛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啟人生之再造盛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