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傳家寶刀

第五百七十六章 傳家寶刀

貶去當校書郎不說,李忱乾脆把人發配到瓊州去當校書郎,當地實在嚴重缺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邊荒,以自己得性命,去搏一個未來的前程。很多人都挑選一些比較不那麼荒涼得地方,或者說,還沒那樣的覺悟。

這導致李忱即使不願意把邊疆當成流放處,也不得不讓一些人過去填補空缺,不然實在找不到人。很多人寧可混日子-也不願意去邊疆。讓本來就比較辛苦的一些邊疆地區,經常官員都是身兼數職。

雖然當地事物也沒那麼多,可是架不住蠻荒,人又少,單是跑來跑去也很辛苦。李忱不得不多補充人手。

李忱也不是什麼沒度量的人,只是,這傢伙太煩人了。是啦,穀賤傷農,可問題是,大唐還沒到那種地步。

糧食種得多了,不會拿去喂牲口嗎?歐洲人就是地理大發現,引進土豆后,才有了一個飛躍。土豆種得多,讓人吃得飽不說,還可以拿去喂牲口,牲口吃不完嗎?開玩笑,那怎麼可能,養豬、養牛,一頭消化不完,就養兩頭。

或者,自己吃不完,還可以推銷給游牧民族,他們絕對不會嫌多。現在大唐每年秋季收成后,就有不少商隊,運一些粗糧到草原上,牧民買粗糧來補充冬季甘草得不足,自己也換換口味。

如果牲口真的多到,連肉價都被打下來,還可以釀酒不是。甚至,李忱還打算推出薯片,薯條。穀賤傷農?拜託,大唐目前還沒到那種地步。只有不夠吃,沒有太多的情況。

況且,李忱早就預料了這種情況,有兩個方案。一個是輪耕,人總不能老是吃土豆,吃蕃薯,雖然這種作物營養價值高,熱量也高,可也不能老吃同一種,輪種不同種類作物,有助於恢復地力,減少病蟲害發生,並且保持價格。

其次,就是種植經濟作物了。李忱老早就在推廣,種植一些經濟作物,然後糧食靠海外運輸。

不過狀況有點出乎李忱意料之外,因為看到有利可圖,所以很多農民都開始改種經濟作物,甘蔗、棉花等等。這導致糧食大量減產。其實根本不需要怎麼去宣導,農民看到有利可圖,自然就會改種。

此外,他也高估大唐的海運能力。這年代,靠海外運輸畢竟還是不夠。海商只是順帶稍待一些糧食回來,那怕是專業得糧商,也沒辦法大量提供糧食。

畢竟受時代和科技限制,這各年代,還不是李忱穿越前,那個全球化得年代,那個時候可以,現在還不行。

不過,剛好,高產糧食作物可以彌補這個缺口。農民也不需要挑什麼好地,只需要一些邊角地,或是以前看不上得荒地,就可以用來種植,大大彌補了糧食不足的缺口。

所以,你能怪李忱生氣嗎?還穀賤傷農,自己笨不說,自己觀察力不夠,光會想着禁種這種方式,上書不夠,還動員全家來堵路。圖的是什麼,邀名?還是單純得蠢?

還清官勒,有時候清官比貪官還要可怕。李忱甚至喜歡有能力得貪官。貪官在他想來,光會貪錢不叫有能力,有能力把事情辦好,順便拿點,才叫有能力得貪官。

一些貪官,只會撈錢,偷工減料,徇私舞弊,設法苛扣。有本事把事情辦好,又能撈些,那才叫有能力。比方說,張居正吧,他算貪官吧,他死後,被抄沒家產。

其奢華得程度,看得萬曆都妒忌,因為張居正總叫他要節儉。可是自己卻過得卻很奢靡。

張居正是貪官嗎?如果照普通標準來看,當然是。以明代官員得薪水,能過日子就不錯了。詳情請看海瑞。

可是張居正可是為人傳誦,他是個能臣,大明朝有他打下得底子,才有了後來的萬曆三大征,他也一洗明朝得沉苛之氣。

李忱是不好明說,只要你能把事情辦好,你貪一點,拿一點這種事情根本管不勝管,不管哪各國家,哪個年代都一樣。公務人員在清廉得國度,總少不了一些徇私,關鍵是程度罷了。

貪官好對付,抓到以後罰款,勞動服務。有能力得貪官,可以睜一眼閉一眼,我就看成果了。

李忱怕得反而是清官,為什麼?因為清官都是對得,貪官都是錯得。這是普羅大眾很質樸得思維,包青天做的都是對得,和都是錯得。貪官即使對得也錯,清官即使錯得也對。

就像這傢伙,有清名有什麼用,完全的固執不通。可怕得是,他固執就罷了,固執得堅持一件錯事,他還有清名,有一層清官光環加身,會讓人家以為他是對得。堅持一件錯事,還讓所有人認為這事是對的,造成的危害比貪官還可怕。

把人貶去瓊州只是讓他離他遠點,省得成天聒噪,後續還沒完呢,他現在還得為這件事情善後。免得為了這種破事背鍋,實在划不來。

李忱只是在傷腦筋,他出征前夕,處理一點小事。他在想要不要設一個官職,設立對外發言人,適時得發表一些朝廷的看法,是不是也該設立一個出版寺了。

李忱從找一個朝廷發言人,跳躍得想到,大唐目前出版事業越來越繁榮,紙價降低,和印刷術得推廣,報紙得活躍,加上李忱推廣識字,這書籍市場越來越活躍。

從李忱讓順天日報設立了出版公司,其他兩大報跟進效仿后,很多出版社都成了。更別提各地成立得地方新聞報紙。大唐似乎有必要,順便建立一個管制新聞以及出版刊物得單位了。順便把朝廷得新聞發言人建立起來,比方說,宣傳一下此次出兵得必要性?

這次李忱執意出兵北方,藉口是奚,契丹等部落,不歸還上次入侵大唐后,掠走得大唐子民,還不斷侵襲大唐草原上得商隊,這是對大唐天威的挑釁。

大唐有義務也有必要,保護子民生命及財產得安全。李忱是天子,百姓奉天子如父母,那子女如果被人欺負,財產被掠奪,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父母就有必要出頭,替子民討個公道。

這話說得很冠冕堂皇,堵住了很多人的嘴。可是,雖然有足夠得正當理由,並且就算沒理由,也沒人敢反對李忱的想法,可是畢竟事不關己,不是所有人都很想要出兵得。

畢竟,大唐的外敵,自從唐初大敗突厥後,北方草原其實威脅不是那麼大。大唐對北方,沒有像漢代那樣大的威脅感。雖然李忱進行了言論引導,可是很多人都知道,那不過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為什麼,只有李忱心裏清楚。

為什麼要出征草原,確實只有他心裏清楚,他要一勞永逸,讓大唐,甚至全中國來自解決北方草原得威脅。

目前大唐,發現新大陸,開始移民后,他相信,大唐絕對可以多存在上百年,就算他的繼任者昏到不再往新大陸移民,民眾活不下去了,也會自發的前往。

就算不前往新大陸,民眾也會知道,海外有活路,有廣大得土地,除非像滿清那樣,完全得遷界禁海,不然民眾自發前往,相信可以讓民亂少很多。人挪活,樹挪死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解決了民亂,他正在逐步解決朝廷分權得問題,確保一個穩定得體制,哪怕後代皇帝很昏庸,至少有個賢明的宰相。關於執政筆得問題,他也非常詳細的跟幾個孩子說過。

皇帝大權獨攬,只會把自己累死,為了不把自己累死,也為了避免有一天,出現昏的皇帝,保持一個賢明的宰相,很重要。也別怕宰相擅權,制度定好,了不起他作八年。

宰相換了人,就算換他兒子,也不見得會和前宰相一條心。只要有一個好得制度,保證分權制衡,又可以不斷培養宰相,大唐政局就不會遭到哪去。

也不怕說連宰相都昏。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人才到處都有,老問題,還是制度,科舉已經很不錯了,考上得都是有些能力得,不會像魏晉時期,就靠着門第、家世來看誰當宰相。結果一個賽一個會清談,本事卻半點沒有。

解決了政治,然後就是軍事,相信在他的制度下,還有安使之亂血淋淋得教訓,造反得問題,不會出現。剩下最大的威脅,就是北方草原了。

遼、金、蒙古,對中國來說未來得時間,來自草原得威脅,會越來越大。雖然他相信,有米尼彈在,這些游牧民族,構不成威脅。可是,他不是神,只是個穿越客。

未來的歷史早就被他弄得面目全非,他不知道,未來大唐,或者繼承大唐的政權,會不會又受到來自草原的威脅,所以,他要趁他還活着的時候,一勞永逸得解決那些游牧民族,辦法,他都想好了。

悟空,久等了。見過聖人,不久,貧道也是早到一會。半天可不是一會了,說謊可是會下拔舌地地獄。,李忱開玩笑得說,悟空只是笑了笑,貧道念經理佛,不覺得久。

李忱把人扔下橋,到了他臨時行宮,一個光頭已經在這裏等他接見了。他很熟悉得和來人打招呼。

大家還記得得話,悟空就是李忱當初離開長壽寺時候,跟他同路得那個僧人,後來他們在徐州又碰面了,一起到了揚州,最後他在揚州待了一陣自己離開了。李忱就沒他的下落。誰知道,如今又碰面了,不過已經物是人非。

想來,很多人已經猜到了,李忱打算對草原作什麼。沒錯,就是要用佛教來弱化整個草原。如果要說,中國每個朝代對草原控制最好,李忱得說,是清朝。有清一朝,除了出了個准葛爾部,蒙古對清朝真是很服貼。其中藏傳佛教對控制蒙古幫助不小。

李忱就是要複製滿清當年控制蒙古得情況,利用佛教弱化他們,讓他們每個男丁都出家為僧,去專心侍奉佛祖。只保留一個男丁繼承家業。甚至,他更惡毒一點得,想讓這些草原民族,保持一夫一妻制度。不準娶小妾,至於多餘得女子,當然是嫁給唐人了。

他要用這種方式,慢慢削減草原得人口,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這樣即使大唐亡了,改朝換代,草原民族永遠也不會成為中國的威脅了。

他也不擔心佛教不願意去,這可是一個擴大宗教影響利的機會。佛教在中土,傳播很是艱辛,彷彿又回到了當初傳入得情況。

主要是李忱,道教把李家塑造成了管天管地管人間,不管是天庭、地府,還是人間,都是他李家得天子在位。而隨着李忱大力推廣各種高產作物,被百姓奉為星宿下凡,道教就越發被接受了。

道教被接受,佛教就難受了,若不是李忱為了不讓道教變質,讓佛教監督,現在反而稍稍傾斜向佛教,佛教現在日子鐵定更難過。所以,有這個擴大影響力的機會,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至於道家,他要再考慮看看,這事還不急。

李忱在這邊想着控制草原的事,草原上也在爭吵着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堅決抵抗到底,這是我們祖先船給我們得土地,這次是唐狗無理挑釁在先,若是退讓了,我們如何去面見我們的祖宗。

那是你們心虛了,大唐要來,就讓他們來好了,反正就是服個軟,等唐人走了,該怎樣還怎樣。就是,我們可不想再犧牲勇士,跟唐軍作戰了,我們根本打不贏得。

懦夫,上次打到大唐得土地,我們敗了這回可是草原上,讓那些唐狗認識一下,草原是我們得草原,給那些唐狗一點教訓,不然日後唐狗會對我們與取與求。

對,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我們可不是軟弱得唐人,我們草原勇士,都是以天為蓋,以地為床。哪裏不能去,我們照老祖先流給我們得方式,遷徙家畜,污染水源,讓他們在草原上,饑渴而死。讓那些唐狗乖乖回去奶孩子。

這兩招,向來是游牧民族對付中國的慣用招數,在多方襲擾糧道無效后,他們又祭起了這個傳家寶刀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啟人生之再造盛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啟人生之再造盛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七十六章 傳家寶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