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熱帶海洋氣候使海南陰雨連綿,海口所的主幹道上,行人稀少,一座新建的大宅院卻格外的顯眼。
本來肖克垣不同意破費銀子弄這麼大一個宅院的,可李承順的建議也未嘗沒有道理,華威的產業這麼大,總得有個辦公、開會的地方吧?
窗外,雨水沙沙的擊打在地面上,漸漸匯聚成流,順着屋檐不斷下落的雨滴,在水面濺起漣漪,迅速向周圍擴散開來。
肖克垣平靜的望着窗外的細雨,忙碌的世界忽然變得悠閑,桌上擺放的花生米勾起了肖克垣的食慾,伸手拿起一粒,慢慢的放進嘴裏,細細的嚼着。腦海里勾勒着下一步的宏圖。
鄧善的默許,使海南的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再有兩個月,田地里的農作物就可以收割,那麼就可以緩解現在的緊張狀況。起初幾萬戶人家的海南,短短几個月人口增加到15萬戶,這麼大規模的移民,已經使海南的糧食供應吃緊。大量的招募有了初步的成果,3萬多人的部隊已經是這次招募的極限,再多就會影響農田的勞動力。
原本打算走精兵之路的肖克垣,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現在的兵器,靠幾萬人應付宋朝的數十萬大軍簡直是不可能的。鷥淮設計的槍械也必須要用新的戰術來適應。
潛伏在京都開封的人傳回情報,朝廷已經對海南的異常有所察覺,只是沒什麼動作而已。維持現狀是暫時的,必須早做防備。不過,如果眼前的三萬軍隊訓練結束並裝備齊全的話,加上海南與大陸的隔海相峙,那麼,自己的第一步--------獨立海南還是可行的。
據閻喜旺講,這個潛伏者花了不少的銀子,竟然混了個不小的官,掌握情報的機會越來越多,而且正在逐漸與那些對朝廷不滿的武官接近,如果可能,將對日後大為有利。倒是忘記問閻喜旺這小子叫什麼名字,工作能力蠻強的嘛!
政治宣傳方面,如果太過激進的話,長期接受儒家思想的人們怕難以接受,不妨先打出王小波、李順提出的“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的“均貧富”口號,這口號原本就在百姓中得到認知,加上現在海南百姓的安居樂業,百業復興,繁榮穩定,肯定會引起共鳴。
外交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從局勢來看,自己的舉事,在現階段根本不會對各國有什麼影響,大理會重視在各方面的利益會不會受到損失,西夏和契丹則會坐山觀虎鬥,並趁亂撈取好處,宋廷如對自己用兵也會顧及這一點。如果與西夏和契丹結成聯盟……
想到這,肖克垣否定了這一想法,在心目中,無疑與通敵賣國沒什麼區別,那樣好象成了台灣與美國的關係。而且這樣的指導思想是不會被百姓所接受的,雖然西夏和契丹也是中國各民族的一部分。
肖克垣抓起一把花生,一粒一粒慢慢的放進嘴裏,思維跳躍到軍事上。首先,海防最為重要,海岸線上必須佈置一定數量的火炮,尤其是海口。
招募的士兵在施慶野的組織下訓練一段時間了,從中選拔2000人的精英,調給了黃逸民由他帶領進行特種訓練。那麼,常規軍的訓練內容、部隊編製、部隊指揮人才的培訓應該馬上着手進行了。
肖克垣想到這裏,伸手去抓花生,卻發現盤子已經空了,撫了撫身上花生米的碎皮,站了起來。望着窗外,雨,依然瀝瀝的下着,正如此時的心緒,綿綿不斷…………
半個月後,正規軍隊正式組建,全稱海南第一軍,編有兩個師和一個海軍艦隊。每個師10000人,各下設直屬教導營、火槍營(由於火槍還沒有批量生產,所以火槍營和火炮營只是先挂名)、工兵營、通信營、警衛連、偵察連和獨立野炮營等作戰保障分隊。海軍艦隊5000人,由於只有戰船三艘(原瓊洲駐軍所有),和小船二十三艘(漁船),大部分人員暫時只能協防海岸,原瓊洲駐軍歸編為海軍岸防部隊。軍直屬部隊有特種兵縱隊,教導營、通信營、警衛連、偵察連和岸防火炮營,共9000人,其中3000人在九海,被編為第一獨立團。
肖克垣要求所有連級以上軍官必須輪番在軍校培訓,否則不能任職。由於部隊組建,大量缺乏部隊基層指揮員,只能從原特種部隊中抽調近千人分派到基層暫時充當各級軍官,以便從基層物色後備,進入軍校學習。
正規軍的訓練與特種部隊不太相同,肖克垣對此要求嚴格,一切都按照戰時模擬進行,由施慶野負責執行。
日常的訓練軍容隊列內務部隊紀律學習。
行軍行軍日行程50里,必須保持充分的戰鬥準備。
宿營宿營前,要加強偵察、警戒、工程、偽裝等措施。
戰鬥部署根據作戰企圖、任務、敵情、地形等確定部署和實施,必須適應全縱深戰鬥的需要,以發揮整體威力。
戰鬥隊形這是戰鬥決心的重要內容,肖克垣決定暫時由原瓊洲駐軍中的一個正將按宋朝的戰鬥隊形進行訓練(畢竟現在還沒有火槍)。而火槍營的訓練,肖克垣為發揮新製造火槍的最大火力,便於疏散隱蔽和減少傷亡,採用兩列一組,一組射擊,另一組裝填,兩組輪流射擊。槍支還不到位,暫時只能演練隊形。
在肖克垣的嚴格要求下,訓練漸漸有了起色。裝備問題顯得突出起來,工廠在不停的生產戰刀,仍無法滿足這麼多人的配置需要,沒辦法,大刀、長矛先用着吧!現在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火槍和火炮了,但優先裝備的是軍、師直屬警衛連和特種部隊,然後才是火槍營、火炮營。雖然現在還沒有戰爭,可肖克垣心裏已經預感到迫在眉睫的威脅。
鄧善一直冷靜的看着海南的演變,說不出這翻天覆地的變化,該喜還是該憂。喜的是海南的百姓們終於過上了安定且衣食豐足的生活,商人們也在循規蹈矩的做着生意。憂的是,這樣發展下去,必然會引起朝廷的懷疑。這裏仍然不斷的大量湧入遼宋邊界逃難來的難民,又出現這麼大規模的軍隊,朝廷不可能不知道,現在的自己,已經沒辦法回頭。鄧善明白,該找肖克垣談談了。
肖克垣終於吐了一口長氣,鄧善被自己任命為海南省省長后,身上的壓力輕了許多,一來使這裏的一切變化成為順理成章,二來以鄧善在海南的威望和能力,辦起事來比自己要痛快多了。畢竟理不順,名不正嘛!最重要的是鄧善由默許觀望終於發展成為自己陣營的一員,而是最重要的一員,正缺少幫手的自己,又怎麼能不高興呢?這個問題解決了,那麼下一步就該是做思想動員工作了。這方面,肖克垣倒是沒覺到有什麼壓力,本來那些逃難的人們對宋朝廷的軍力軟弱就心懷不滿,致使他們背井離鄉,加上對契丹的階級仇恨,這工作根本就不會太難。想到階級仇恨,肖克垣自己都想樂,這些百姓還不知道什麼是階級呢!哈哈……越想越有趣,不自覺地轉着圈找起花生米來。
看到桌上的花生米,肖克垣心中一暖。這小丫頭,和自己雖然沒說過幾句話,卻對自己的生活習性掌握的十分透徹,忙碌時,絲毫感覺不到她的存在,需要她時,准能體會到她無時無刻的關懷。
肖克垣苦笑了一下,如果她不在身邊,自己還真的一時適應不了呢。
“雪柔……。”肖克垣望着窗外蔚藍的天空,無意識中默默的念着她的名字。
李承順望着潭布村遍佈的糧倉,心中無限感慨。
短短几個月,肖克垣就讓這原本貧瘠的土地,變成了富賈天下的產糧基地,這是多麼大的奇迹。作為華威實業的總管,不能不佩服肖克垣卓越的遠見。幾個月前,自己還為大量湧來的難民吃飯問題擔憂,而現在,從田間富裕出來的大量勞動力,不但能滿足徵兵要求,連生產最緊張的機械廠、火藥廠嚴重的缺員都得到了補充。火槍、火炮的生產在不斷加快,慢慢形成了批量化。兩個師的火槍營都裝備的相差無幾,雖然火炮只裝備了軍直屬的岸防火炮營,這已經是不錯了。還有紡織廠生產出來的淺蘭色的花衣裳和前面帶沿兒的花帽,本來以為會很難看,可特種縱隊的人穿起來是那麼威武。
這一切,都讓李承順覺得象是夢中。想想肖克垣交給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又有些擔憂。大量的鋼鐵用於生產車床類的設備、槍械和火炮,使九海的冶鍊廠不堪重負,現在還要造鐵船,就是怎麼想辦法讓鐵船不漏水就夠喝一壺的了,何況現在的鋼鐵已經快供應不上了。難啊,難啊,“唉~~!”李承順不禁嘆口氣。肖克垣說的辦法能不能行的通呢?大理是有鐵礦,可那是大理官府控制極嚴的礦物,又怎能肯賣給自己?看肖克垣胸有成竹的樣子,難道他真的有好計策?“唉~!”李承順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肖克垣慢慢的送到嘴裏一粒花生米,眼睛獃獃的看着牆上的地圖,腦子裏飛快的想着各種可能發生的事。
楊雪柔輕輕的放下手中的盤子。這已經是第三盤花生米了,自從閻喜旺走後,肖克垣一直在不停的吃花生米。沈括來請教什麼事,都讓他推到幾天後了。楊雪柔有些擔心,肯定是有事要發生,因為她知道,每當肖克垣不停的吃花生,就是他深思熟慮的時候,直到他想好了一切。楊雪柔到門口回頭望了望肖克垣,然後走了出去,門外傳來一聲低低的嘆息。
廣州境內,胡應彪帶着隊伍慢慢的向南行進。
一名硬探(宋朝稱,為武裝偵察員)策馬馳來,下馬跪在地上說道:“報大人,海安水軍高統領已在龍塘等候,隨時候命。”
胡應彪直直的看着硬探臉上的刺字,半天才從鼻孔中發出“恩。”的一聲。拉了拉韁繩,繼續向前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