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18章 美國:金權的“圈裏人”(1)

18.第18章 美國:金權的“圈裏人”(1)

本章導讀

美國歷史最為獨特之處就在於一切都幾乎是從一張白紙上起步。深受宗教迫害的人們從歐洲和其他地區湧入這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新大陸,白手起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美國不具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商業資本主義時代就已經完成的原始資本積累,也沒有歐洲大陸幾千年創造出的市鎮、鄉村、港口、橋樑、公路等基礎工程的家底,這是一個幾乎永遠對資本與人力需求極度旺盛、無法滿足其胃口的市場。

極端豐富的自然資源、嚴重短缺的勞動力和高度稀缺的資本三大因素匯聚在一起,終於創造出一個迥然不同於歐洲的金融生態環境。這裏沒有令人窒息的封建等級制度,沒有偏執瘋狂的宗教壓迫,這是一塊天賜的國際銀行家的樂土。金權在這裏野蠻生長、肆意擴張、日漸粗壯、遮天蔽日。政權對金權從壓制到控制,從抗拒到默許,從排斥到聯合,從合作到順從。

金權是個好東西,為了達成目的,它更多使用誘惑而不是強迫,它更在乎激發人內心的慾望而不是僅從外部施壓,它強調利益均沾而不刻意區分敵我。

在整個19世紀,美國成長起了一大批猶太國際銀行家族,他們中間最為炫目的就是猶太國際銀行家族,這些家族包括:賽利格曼(Seligman)、貝爾蒙特(Belmont)、希夫(Schiff)、庫恩(Kuhn)、雷波(Loeb)、沃伯格(Warburg)、斯佩爾家族(Speyer)、雷曼(Lehman)、高曼(Goldman)、賽克斯(Sachs)。這些家族有一個顯著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全部都來自德國。如果我們說今天的華爾街90%的金融權力都掌握在猶太銀行家的手中,那麼這些銀行家族就是他們力量的根源、勢力的根基。明白了他們背景的來龍去脈和相互之間的人脈關係,我們才能對今天所發生的金融海嘯和其他國際金融動向有一個基本判斷。

畢竟,社會是許多由人組成的不同圈子所構成;畢竟,每個圈子裏都由無處不在的人脈所串聯起來;畢竟,這是一群能量非凡的人組成的圈子。

賽利格曼:從小商販到國際銀行家

19世紀20年代的賽利格曼家族,仍然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經營貨幣兌換這種猶太銀行家族的看家生意。德國當時還不是個統一的國家,由30多個邦聯小國組成,這些小邦國的貨幣體系又自成一體,南來北往的客商攜帶着不同的貨幣使用起來非常麻煩。

約瑟夫·賽利格曼是賽利格曼家族的小神童,8歲時就幫助大人們在銀行打下手,他在收錢的時候很快發現各地區錢幣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小約瑟夫的本事比他的年紀長得快,12歲就開始走街串巷,逐漸成長為一個精明的錢幣兌換商。他的主要生意就是幫助外地客商把帶來的其他地區的金銀幣兌換成本地的貨幣,然後再把買進的外地貨幣賣給那些準備到其他地方去旅行或者經商的本地人,從中賺得一點點差價。通過貨幣兌換生意,小約瑟夫開始了解到外部世界的經濟信息和地理情況,包括貨幣之間的兌換關係,漸漸地形成了一種敏銳的商業嗅覺。

19世紀30年代,德國開始了工業革命的進程,巴伐利亞的傳統手工業者在大工業浪潮的衝擊下,逐漸喪失了工作機會,當地的手工業發展也日漸蕭條,越來越多的當地猶太人紛紛漂洋過海到美國新大陸去討生活。

1837年7月,年僅17歲的約瑟夫帶着母親在他內褲裏面縫進的100美元,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紐約,正好碰上了美國1837年大蕭條,年輕的約瑟夫開始了艱辛的美國起家歷程。紐約的股票崩盤和經濟衰退使得約瑟夫很難在那裏立足,他不得不一路向西走到賓夕法尼亞才算落下腳來。他從收銀員開始做起,每年的工資不過區區400美元。

約瑟夫是一個極端注重觀察生活細節的人。在做收銀員的時候,很多農場主偶爾趕着馬車風塵僕僕地來到小鎮上的集市採購東西的情形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一邊留心觀察一邊詳細記錄這些農場主買的每一件東西和它們的價格,晚上回家仔細分析。經過一年的時間,他構想出一套自己的商業模式,如果帶着農場主們所需要的商品上門推銷,為他們省卻長途跋涉的勞苦,那麼客戶們是願意為此多付一些錢的,而他賺的就是這個“增值服務”。主意已定,約瑟夫馬上買了一些鏡子、戒指、刀具、小珠寶、手錶等價值高重量輕的小商品裝入背包,開始徒步行走在賓夕法尼亞的曠野村鎮之間,上門推銷商品。他的商業模式被證明大獲成功,不到半年就掙到了500美元的第一桶金。他趕緊將德國老家的親戚們召集過來,幾個兄弟一起開始了行商生涯。不久,賽利格曼兄弟們又合夥開了一間自己的雜貨鋪,開始了坐商生意。長期的推銷練就了賽利格曼兄弟的如簧口舌,他們對生意的名言就是:“賣給客戶需要的東西算不上做生意,賣給客戶不需要的東西才是做生意。”

由於機緣巧合,約瑟夫很早就認識了當時在第四步兵師服役的西蒙斯·格蘭特。格蘭特當時的駐紮地就在賽利格曼雜貨鋪的附近,格蘭特經常溜達到賽利格曼的鋪子買幾樣好看的首飾給他的未婚妻。很快,約瑟夫和格蘭特就成了無話不談的鐵哥們兒。誰能想到這個格蘭特就是日後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名將格蘭特將軍,後來的美國第18屆總統。

約瑟夫的雜貨鋪在過去若干年的經營中,已經開始涉及簡單的銀行基礎業務,比如根據客戶的信用進行賒賬,買賣幾筆欠條,甚至收取一些客戶的存款,並為其開設一個賬戶,用以支付貨款。

約瑟夫是一個喜歡琢磨的人,在經營雜貨鋪的過程中,他突然悟出買賣商品和買賣金錢有巨大差別。在商品買賣行為中,只有在雜貨店開門並能賣出商品時,才能賺取利潤;反之,如果商品沒賣出去,那麼就處於佔用資金的閑置狀態,甚至是處在負債的狀態之下。但是金錢就不一樣了,金錢24小時永遠處在活躍狀態之中,其買賣交易和店面開門時間沒有關係。因為產生利息,金錢一旦開始工作,是一天24小時,一周7天,一年365天,沒有節假日,無需休息中斷,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地“自主永動”。約瑟夫終於悟出金錢是可以更快創造更多財富的最美妙商品。

經過15年的積累,賽利格曼兄弟有了一些積蓄,未來的發展方向成為大家爭論的焦點。悟通“錢理”之後,約瑟夫極力主張應該向銀行業進軍。於是兄弟們收拾停當,動身前往紐約投身一個令所有猶太人嚮往的行業——金融業。此時這幾個雜貨鋪店主自己也預料不到,短短十幾年後,他們將成為世界級別的國際銀行家,深刻影響到美利堅合眾國的財政與外交政策。

奧古斯特·貝爾蒙特的“美聯儲”

與賽利格曼同期到達紐約的還有一個在歷史書上留名的人物,他就是奧古斯特·貝爾蒙特。貝爾蒙特也是猶太人,比約瑟夫·賽利格曼大3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貝爾蒙特13歲時,就到法蘭克福為羅斯柴爾德銀行作免費學徒。他脾氣暴躁、舉止粗魯、放蕩不羈,卻是個天資聰穎的金融奇才。初進羅斯柴爾德銀行從掃地工做起的貝爾蒙特,沒過多久就積極提出各種工作建議,展露不凡的才能,很快被特許旁聽只有合伙人才能參加的重要會議。可惜貝爾蒙特身上野氣十足,舉止完全沒有貴族風範,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讓羅斯柴爾德面上無光。羅家慧眼識珠,不拘一格用人才,把年輕的貝爾蒙特轉派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做管理工作。貝爾蒙特21歲時被派駐古巴的哈瓦那,不久即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美國代理人的身份來到紐約發展。

隨着經濟高速發展和跨大西洋貿易急劇增長,紐約迅速躥升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中心,西部地區的小麥、麵粉、棉花,大量湧入紐約出口到歐洲,同時歐洲的工業品也經由這裏大舉進入美國市場。商業與貿易的空前繁榮在信用、融資、貼現、清算、保險、外匯等方面對金融服務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在紐約,來自大西洋兩岸的匯票集中貼現,信用額度密集交易,巨量資本頻繁流動。歐洲雄厚的資本經由紐約的債券市場滾滾湧入美國的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1792年建立的紐約股票交易所甚至比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歷史還要悠久,美國重量級的公司紛紛在這裏上市,每年高達數億美元的股票在此間易手。這一切帶動着金融業飛速發展,紐約很快成為波士頓和費城之後的第三大中心城市。

與其他新英格蘭地區的情況迥然不同,作為一個新興城市,紐約沒有波士頓、費城、查爾斯頓等傳統新英格蘭大家族盤根錯節的勢力所形成的僵化與死板。傳統家族在這個年輕城市裏,並沒有佔到明顯的優勢。波士頓和費城的主流經濟基本上都被老牌大家族壟斷,風格嚴密而呆板。如波士頓的卡波特·羅威爾·勞倫斯家族集團,主要通過金融來控制紡織業,李·希金森·傑克遜家族則控制着貨幣市場,這兩大軸心基本掌控了波士頓地區的經濟。費城則有數家全國大型商業銀行,被漢密爾頓家族、莫里斯家族和威靈家族壟斷。這三大家族對美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控制力延至今日不衰。

而在年輕且富有朝氣的紐約,傳統家族並沒有佔到明顯優勢。紐約出現了金融業的空前機遇,這就是諸多猶太銀行家在紐約上岸,立下根基,以此為起點逐步成長為美國決定性金融力量的歷史淵源。

貝爾蒙特到達紐約的時候,正好也迎頭趕上1837年美國大衰退的爆發。不過貝爾蒙特與賽利格曼不在一條起跑線上,他的後盾是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龐大金融資源。貝爾蒙特甫到紐約,一出手就震驚了金融界。年僅24歲的貝爾蒙特在一片狼藉的紐約股票市場上,狂掃被低價拋空的債券和股票。而當大批紐約的本地銀行紛紛資不抵債陷入破產邊緣之際,貝爾蒙特大手筆注入重金,令他們起死回生。1836年美國第二銀行被傑克遜總統關閉后,羅家控制下的美國私有中央銀行再度被廢。此時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已沒有“最後貸款人”來拯救瀕於失敗的銀行系統,而貝爾蒙特的出現和出手,事實上起到了中央銀行挽救金融系統的作用,24歲的貝爾蒙特居然發揮着類似今天美聯儲的功能。事實上,他背後強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才是真正控制着美國信用和資金流動的“遠程美聯儲”。

紐約的上流社會

幾乎一夜之間,貝爾蒙特一躍成為紐約顯赫一時的大人物。他能夠調動的資金規模之大,不僅震撼了紐約金融界,也驚動了美國政府。貝爾蒙特立時成為紐約新星,頻頻出席各種社交活動。他既能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也能說標準的意大利語,還能說奇特口音的法語。當時被歐洲人認為粗魯庸俗的紐約,還沒有進化出一種高貴的生活品位和貴族風範,分不太清楚各種口音之間的差別,頓時將貝爾蒙特驚為天人。

彼時的紐約正處在暴發戶急於尋找自身定位的階段,社會各階層初步形成階級劃分。紐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禮儀、穿着、社交圈子和上等派頭。各種各樣的禮儀培訓班多如牛毛,比如教導喝湯不要出聲音,在公共場合不要挖鼻孔,不要老盯着陌生人看,不要隨地吐痰等等。

治理隨地吐痰很是緊要。在紐約劇院裏看完戲,坐在前排的女士往往發現裙子後身被後座吐的痰弄得一塌糊塗。歐洲的旅行者來到紐約,簡直被這經歷嚇壞了,沒想到紐約的社會秩序如此混亂,禮儀如此差勁,完全就是個蠻荒之地和文化沙漠。紐約的上流社會也對此痛心疾首。

此時,來自歐洲,深受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熏陶,舉手投足皆不同凡響的貝爾蒙特閃亮登場了。他馬上被上流社會視為典範,他的言談舉止,行為處事方式,甚至他的口音都成為上流社會男士們競相模仿的對象。

貝爾蒙特還引領了紐約社交風氣的潮流,比如他所創造出來的“漫不經心的無所謂”社交態度,在紐約上層社會被廣泛效法。如果晚飯邀請時間是7點鐘,貝爾蒙特很少在9點之前出現。按照貝爾蒙特的貴族態度,準時赴約不過是一種對於粗魯人的禮貌。

貝爾蒙特在引進歐洲貴族習俗方面經常產生轟動性效果,決鬥就是他的拿手好戲,超速提升了知名度和社會等級感。貝爾蒙特特別注意挑選決鬥的對手,對方必須出身高貴家族。貝爾蒙特曾經挑選了查爾斯頓的海沃德家族的兒子進行挑戰,起因是海沃德在一個餐館跟女友聊天的時候,曾經八卦到貝爾蒙特的出身,他暗指貝爾蒙特是猶太人,這點激怒了貝爾蒙特。在決鬥中沒有人死亡——貝爾蒙特的大腿中了一槍,不過因為決鬥對手是海沃德家族的後裔,這一槍就傷得很值。他在美國上流社會裏的光輝形象一下就樹立起來了,再加上媒體的鼓噪和公眾輿論的好奇,貝爾蒙特眼疾手快地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完美貴族的品牌形象。

貝爾蒙特在紐約生意做得大而紅火。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大量資本在他的運作下,源源不斷流入美國國債市場。1844年,貝爾蒙特剛到美國7年,就被美國政府任命為派駐奧地利公使。美國政府看中的是貝爾蒙特與羅斯柴爾德銀行的淵源,也想離資本的源頭更近一些。

貝爾蒙特如此年輕就這麼有影響力,當然引起了紐約各個階層,尤其是上流社會極大的好奇心。貝爾蒙特自己又極其不願談及身世和過去的經歷,於是種種風言風語在上層社交界流傳,說他能得到羅斯柴爾德家族如此青睞,可能是羅家的私生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18.第18章 美國:金權的“圈裏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