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卷六

○禮

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發,太子嗜鮑魚,而太公弗與,太公曰:“禮,鮑

魚不登於俎,豈有非禮而可以養太子哉?”尋常之室無奧剽之位,則父子不別;

六尺之輿無左右之義,則君臣不明。尋常之室、六尺之輿,處無禮,即上下踳

逆,父子悖亂,而況其大者乎?故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

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禮者,所以固國家,定社稷,使君無失其民者也。主主臣臣,禮之正也;威

德在君,禮之分也;尊卑、大小、強弱有位,禮之數也。禮:天子愛天下,諸侯

愛境內,大夫愛官屬,士庶各愛其家。失愛不仁,過愛不義。故禮者,所以守尊

卑之經、強弱之稱者也。禮:天子適諸侯之宮,諸侯不敢自阼階。阼附者,主之

階也。天子適諸侯,諸侯不敢有宮,不敢為主人禮也。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

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至也。君惠則不厲,臣忠則不貳,父慈則教,

子孝則協,兄愛則友,弟敬則順,夫和則義,妻柔則正,姑慈則從,婦聽則婉,

禮之質也。

禮者,臣下所以承其上也。故《詩》云:“一發五豝,吁嗟乎虞。”騶者,

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天子佐輿十乘,以明貴也。二牲而食,以優

飽也。虞人翼五豝以待一發,所以復中也。人臣於是所尊敬,不敢以節待,敬之

至也。甚尊其主,敬慎其所掌職,而志厚盡矣。作此詩者,以其事深見良臣順上

之志也。良臣順上之志者,可謂義矣。故其嘆之也長,曰“吁嗟乎”。雖古之善

為人臣者,亦若此而已。

禮者,所以節義而沒不遝。故饗飲之禮,先爵於卑賤而後貴者始羞,淆膳下

浹而樂人始奏。觴不下遍,君不嘗羞;淆不下浹,上不舉樂。故禮者,所以恤下

也。由余曰:“干肉不腐,則左右親;苞苴時有,筐篚時至,則群臣附;官無蔚

藏,腌陳時發,則載其上”《詩》曰:“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

以為好也。”上少投之,則下以軀償矣;弗敢謂報,原長以為好。古之蓄其下者,

其施報如此。

國無九年之蓄,謂之不足;無六年之蓄,謂之急;無三年之蓄,國非其國也。

民三年耕,必餘一年之食;九年而餘三年之食;三十歲相通,而有十年之積。雖

有凶旱水溢,民無饑饉。然後天子備味而食,日舉以樂。諸侯食珍不失,鐘鼓之

縣可使樂也。樂也者,上下同之。故禮,國有飢人,人主不飧;國有凍人,人主

不裘;報囚之日,人主不舉樂。歲凶谷不登,台扉不塗,榭徹干侯,馬不食谷,

馳道不除,食減膳,饗祭有闕。故禮者,自行之義,養民之道也。受計之禮,主

所親拜者二:聞生民之數則拜之,聞登谷則拜之。《詩》曰:“君子樂胥,受天

之祜。”胥者,相也。祜,大福也。夫憂民之憂者,民必憂其憂;樂民之樂者,

民亦樂其樂。與士民若此者,受天之福矣。

禮,聖王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嘗其肉,隱弗忍也。故

遠庖廚,仁之至也。不合圍,不掩群,不射宿,不涸澤。豺不祭獸,不田獵;獺

不祭魚,不設網罟;鷹隼不鷙,眭而不逮,不出植羅;草木不零落,斧斤不入山

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刳胎,不殀夭,魚肉不入廟門,鳥

獸不成毫毛不登庖廚。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則物蕃多。湯曰:“昔蛛蝥作罟,

不高順、不用命者,寧丁我網。”其憚害物也如是。《詩》曰:“王在靈囿,麀

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皜々。王在靈沼,於仞魚躍。”言德至也。聖主所在,

魚鱉禽獸猶得其所,況於人民乎!

故仁人行其禮,則天下安而萬理得矣。逮至德渥澤洽,調和大暢,則天清澈,

地富熅,物時熟,民心不挾詐賊,氣脈淳化。攫齧捕拏之獸鮮,毒蠚猛虭之蟲

密,毒山不蕃,草木少薄矣,鑠乎大仁之化也。

○容經(連語)

志有四興:朝遷之志,淵然清以嚴;祭祀之志,諭然思以和;軍旅之志,怫

然慍然精以厲;喪紀之志,漻然氵愁然憂以湫。四志形中,四色發外。維如□□

□□□□。志色之經。

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師師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禮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

婉;軍旅之容,湢然肅然固以猛;喪紀之容,怮然懾然若不還。(容經)

視有四則:朝廷之視,端氵不平衡;祭祀之視,視如有將;軍旅之視,固植

虎張;喪紀之視,下氵不垂綱。(視經)

言有四術:言敬以和,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氣折聲,軍

旅之言也;言若不足,喪紀之言也。(言經)

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間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

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容)

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

俯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坐容)

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搖掉,肩不上下,身似不則,從然而任。(行容)

趨以微磬之容,飄然翼然,肩狀若氵不,足如射箭。(趨容)

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動也,穆如驚倏;其固復也,旄如濯絲。(跘旋之容)

跪以微磬之容,揄右而下,進左而起,手有抑揚,各尊其紀。(跪容)

拜以磬折之容,吉事上左,凶事上右,隨前以舉,項衡以下,寧速無遲,背

項之狀如屋之氐。(拜容)

拜而未起。(伏容)

坐乘以經坐之容,手撫式,視五旅,欲無顧,顧不過轂。小禮動,中禮式,

大禮下。(坐車之容)

立乘以經立之容,右持綏而左臂詘,存劍之緯,欲顧,顧不過轂。小禮據,

中禮式,大禮下。(立車之容)

禮,介者不拜,兵車不式,不顧不言。反抑式以應武容也。(兵車之容)

若夫立而跂,坐而蹁,怠懈,志驕傲,視數顧,容色不比,動靜不以度,

妄咳唾,疾言嗟,氣不順,皆禁也。

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髮就大學,蹍大節焉,

業大道焉。是以邪放非辟,無因入之焉。諺曰:“君子重襲,小人無由入;正人

十倍,邪辟無由來。”古之人其謹於所近乎?《詩》曰:“芃芃棫樸,薪之

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趨也。

古者聖王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鳴玉者,佩玉也。上

有雙珩,下有雙璜,沖牙蠙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行以《采薺》,趨以《肆

夏》,步中規,折中矩。登車則馬行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故

《詩》曰:“和鸞噰々,萬福攸同。”言動以紀度,則萬福之所聚也。故曰:

明君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貌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

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承其上,以接其等,以臨其下,以畜其

民。故為之上者敬而信之,等者親而重之,下者畏而愛之,民者肅而樂之。是以

上下和協而土民順一。故能宗揖其國以藩衛天子,而行義足法。夫有威而可畏謂

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文。富不可為量,多不可為數。故《詩》曰:“威儀棣棣,

不可選也。”棣棣,富也。不可選,眾也。言接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內外、

大小品事之各有容志也。

子贛由其家來,謁於孔子。孔子正顏,舉杖磬折而立,曰:“子之大親毋乃

不寧乎?”放杖而立,曰:“子之兄弟亦得無恙乎?”曳杖倍下而行,曰:“妻

子家中得毋病乎?”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顏色聲氣,各有宜稱,所以明尊卑,

別疏戚也。

子路見孔子之背,磬折舉褎,曰:“唯由也見。”孔子聞之,曰:“由也,

何以遺亡也?”故過猶不及,有餘猶不足也。

語曰:“沉乎明王,執中履衡。”言秉中適而據乎宜,故威勝德則淳,德勝

威則施。威之與德,文若繆纆,且畏且懷,君道正矣。“質勝文則野,文勝質

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龍也者,人主之辟也。亢龍往而不返,故《易》曰“有悔”。悔者,凶也。

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曰:“勿用”。勿用者,不可也。龍之神也,其惟茲龍乎?

能與細細,能與巨巨,能與高高,能與下下。吾故曰:龍變無常,能幽能章。故

聖人者,在小不寶,在大不宨;狎而不能作,習而不能順;姚不惽,卒不

妄;饒裕不贏,迫不自喪;明是審非,察中居宜。此之謂有威儀。

古之為路輿也,蓋圓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宿,軫方以象地,三十輻以象

月。故仰則觀天文,俯則察地理,前視則睹鸞和之聲,側視則聽四時之運。此輿

教之道也。

人主太淺則知闇,太博則業厭,二者異失同敗,其傷必至。故師傅之道,既

美其施,又慎其齊。適疾徐,任多少,造而勿趣,稍而勿苦,省其所省,而堪其

所堪。故力不勞而身大盛,此聖人之化也。

○春秋(連語)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問,曰:“王安

得此疾?”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譴之而不行其罪乎,是法廢而威不立也,

譴而行其誅,則皰宰、監食者,法皆當死,心又弗忍也。故吾恐蛭之見也,遂吞

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賀曰:“臣聞‘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王有仁德,天

之所奉也,病不為傷。”是昔也,惠王之後而蛭出,故其久病心腹之積皆愈。故

天之視聽,不可謂不察。

衛懿公喜鶴,鶴有飾以文綉者,賦斂繁多而不顧其民,貴優而輕大臣。群臣,

或諫,則面叱之。及翟伐衛,寇挾城堞矣,衛君垂淚而拜其臣民曰:“寇迫矣,

士民其勉之!”士民曰:“君亦使君之貴優,將君之愛鶴,以為君戰矣。我儕,

棄人也,安能守戰?”乃潰門而出走。翟寇遂入,衛君奔死,遂喪其國。故賢主

者,不以草木禽獸妨害人民,進忠正而遠邪偽,故民順附而臣下為用。今釋人民

而愛鳥獸,遠忠道而貴優笑,反甚矣。人主之為人主也,舉錯而不僨者,杖賢也。

今倍其所主而棄其所杖,其僨仆也,不亦宜乎?語曰:“禍出者禍反,惡人者人

亦惡之。”管子曰:“不行其野,不違其馬。”此違其馬者也。

鄒穆公有令,食鳧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於是倉毋秕而求易於民,二石粟

而一石秕。吏以請曰:“以秕食雁,為無費也。今求秕於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

以秕食雁,則費甚矣。請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

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豈為鳥獸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

養鳥也?且汝知小計而不知大會。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弗聞與?夫君者,

民之父母也,取倉之粟,移之與民,此非吾粟乎?鳥苟食鄒之秕,不害鄒之粟而

已。粟之在倉與其在民,於吾何擇?”鄒民聞之,皆知其私積之與公家為一體也。

楚王欲淫鄒君,乃遺之技樂美女四人。穆公朝觀,而夕畢以妻死事之孤,故

婦人年弗稱者弗蓄,節於身而弗眾也。王輿不衣皮帛,御馬不食禾菽,無淫僻之

事,無驕燕之行,食不眾味,衣不雜采,自刻以廣民,親賢以定國,親民如子。

鄒國之治,路不拾遺,臣下順從,若手之投心。是故以鄒子之細,魯、衛不敢經,

齊、楚不能脅。鄒穆公死,鄒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四境之鄰於鄒者,士

民鄉方而道哭,抱手而憂行。酤家不讎其酒,屠者罷列而歸,傲童不謳歌,舂築

者不相杵,婦女抉珠<王真>,丈夫釋玦靬,琴瑟無音,期年而後始復。故愛出者

愛反,福往者福來。《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其此之謂乎!故曰: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諸侯有道,守在四鄰。

宋康王時,有爵生鸇於城之陬,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大,必伯於天下。”

康王大喜。於是滅滕,伐諸侯,取淮之城,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

伐社稷而焚之,曰威服天地鬼神;罵國老之諫者為無頭之棺,以視有勇;剖傴者

之背,斫朝涉之脛,國人大駭。齊王聞而伐之,民散城不守,王乃逃於郳侯之

館,遂得而死。故見祥而為不可,祥反為禍。

晉文公出畋,前驅還白:“前有大蛇,高若堤,橫道而處。”文公曰:“還

車而歸。”其御曰:“臣聞:‘祥則迎之,見嬌則凌之。’今前有妖,請以從吾

者攻之。”文公曰:“不可。吾聞之曰:天子夢惡則修道,諸侯夢惡則修政,大

夫夢惡則修官,庶人夢惡則修身。若是,則禍不至。今我有失行,而天招以夭我,

我若攻之,是逆天命也。”乃歸,齋宿而請於廟曰:“孤實不佞,不能尊道,吾

罪一;執政不賢,左右不良,吾罪二;飭政不謹,民人不信,吾罪三;本務不修,

以咎百姓,吾罪四;齋肅不庄,粢盛不潔,吾罪五。請興賢遂能而章德行善,以

道百姓,毋復前過。”乃退而修政。居三月,而夢天誅大蛇,曰:“爾何敢當明

君之路!”文公覺,使人視之,蛇已魚爛矣。文公大說,信其道而行之不解,遂

至於伯。故曰:見妖而迎以德,妖反為福也。

楚懷王心矜好高人,無道而欲有伯王之號,鑄金以象諸侯人君,令大國之王

編而先馬,梁王御,宋王驂乘,周、召、畢、陳、滕、薛、衛、中山之君,皆象

使隨而趨。諸侯聞之,以為不宜,故興師而伐之。楚王見士民為用之不勸也,乃

徵役萬人,且掘國人之墓。國人聞之振動,晝旅而夜亂。齊人襲之,楚師乃潰。

懷王逃適秦,克尹殺之西河,為天下笑。此好矜不讓之罪也,不亦羞乎?

齊桓公之始伯也,翟人伐燕,桓公為燕北伐翟,乃至於孤竹,反,而使燕君

復召公之職。桓公歸,燕君送桓公入齊地百六十六里。桓公問於管仲曰:“禮,

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則燕君畏而

失禮也,寡人恐後世之以寡人能存燕而朝之也!”乃下車而令燕君還車,乃剖燕

君所至而與之,遂溝以為境而後去。諸侯聞桓公之義,口不言而心皆服矣。故九

合諸侯,莫不樂聽;扶興天子,莫不勸從。誠退讓人,人孰弗戴也?

二世胡亥之為公子,昆弟數人,詔置酒饗群臣,召諸子賜食先罷。胡亥下陛,

視群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諸侯聞之,莫不大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

下之棄之也。

孫叔敖之為嬰兒也,出遊而還,憂而不食。其母問其故。泣而對曰:“今日

吾見兩頭蛇,恐去死無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聞見兩頭蛇者

死,吾恐他人又見,吾已埋之也。”其母曰:“無憂,汝不死。吾聞之,有陰德

者,天報以福。”人聞之,皆諭其能仁也。及為令尹,未治而國人信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