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夢 太 極 (下)
張無忌見張三丰如此,怕他有所遺漏,就又背了一遍。待得張無忌第二遍背完,張三丰已經無暇思考這到底是不是自己夢裏所說了,只是口中反覆念叨着那幾句歌訣。一字一句的揣摩消化,時而手足連比帶划,動成弧形,連貫圓活,時而低頭苦苦思索,如痴如醉,如顛如狂。
殷素素和韓素琴對武功並不像武當群俠般痴迷,待到張無忌第一遍將要誦完之時,見了張三丰和群俠的神情,已經知道這套功法非同小可,與韓素琴拿了筆墨,就自己記得的幾句寫了下來,後來張無忌背誦第二遍之時,二人已將漏缺補全。這套歌訣乃是後世陳氏太極拳的總綱,陳式太極拳由明末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庭所創。後來經過楊露蟬、全佑、吳鑒泉、孫祿堂、武禹襄等各路名師發展,自成流派,又派生出楊式、吳式、孫式、武式等等各式太極拳。張無忌沒看過張三丰的太極拳歌訣,只得將它背出,這已經是繼張三丰的太極拳歌訣之後,張無忌記得的最早的太極拳理論了,想來陳式太極成型年代既然在張三丰之後,裏面就不可能沒有張三丰所創太極的影子,不怕張三丰在其中找不到觸類旁通的靈感。而且陳氏之前,太極拳流派甚少,應該與最初的太極理論相差不會太大。
張三丰退身進步,雙手圓轉不斷,武當眾俠緊盯着他的動作,時而迷惑時而欣喜,竟和張三丰有的一比。
張三丰左陰右陽,雙手圈轉不斷,左圈右圈,一個圓圈跟着一個圓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個個太極圓圈發出,粘、引、擠、按,玄妙無方,讓武當群俠一個個看的激動不已。
正當武當眾俠看的如痴如醉之時,張三丰忽地停了下來,雙眉緊皺,苦苦思索。事實上陳氏太極拳比較歷史上張三丰所創的太極,已經多了纏絲和推手的理論。所謂纏絲就是肢體通過弧形的纏繞形成一個空間的曲線運動,用以避實擊虛,借力卸力,同時還可以憑手上的感覺感知對方的薄弱環節,無孔不入,化解來力,推手則是以纏繞粘隨為中心內容,綜合了擒、拿、跌、擲、打等競技技巧,並且還有所發展。譬如拿法,它不限於專拿人的骨節,而是着重拿人的勁路,這就比一般拿法的技巧高明。在我國的武術技擊方法(踢、打、摔、拿、跌)中注入了一個新的內容——推。張三丰初聞此道,大有百尺竿頭另見天地的感覺。然而新窺此天地,一切都只是雛形,再加上這篇歌訣又只是概述性大綱式的歌訣,自然而然的讓張三丰又生出了許多新的疑問。
張三丰思索良久,最終嘆了口氣,抬頭看了看張無忌道:“你還知道什麼,便都說了吧?”張無忌聽他語氣用句,知他起了疑心,看來像這樣完整的歌訣,再也不能背誦,還好自己本來就只記得這一篇完整的,想要再背也無從背起。
張無忌撓撓頭道:“這些句子太師傅念了好幾遍我才能記得,其他的我都記不全了。”張三丰道:“不要緊,你知道多少就說多少吧!”他不說“你記得多少就說多少,而是用‘知道’這個詞,明顯對張無忌所言夢中囈語之說疑慮甚大。
張無忌一邊苦苦思索一邊磕磕絆絆的背道:“內則意氣,外則纏繞{省略號部分為想不起來的空缺},。。。順逆纏繞。。。快慢剛柔、開合曲直互依互化。。。內外相合,節節貫穿。。。剛柔內含,輕沉自然。。。。相連不斷,一氣呵成。。。勁由內換、內氣潛轉。。。太極圓轉,用意不用力。。。由松入柔,運柔成剛,剛復歸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能慢能快,能柔能剛。。。用意不用力,下則氣沉丹田,上則虛靈頂勁,周身輕靈,節節貫串。。。纏繞粘隨。。。連貫而圓活。。。有心運到無心處,虛實交替,身隨意動,有意無意,剛柔相濟。懸柔虛領,頂剛收縮,剛柔相濟。相連不斷、動中求靜。。。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柔中寓剛,棉裏藏針。。。中正圓滿,沉着松靜。。。輕靈圓轉,純以神行。。。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內外相合,處處圓滿。。。身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相連不斷。連綿不斷,勁斷意不斷,意斷神要連。。。運勁如抽絲,一氣貫串,勿令絲毫間斷。。。動中求靜。雖動猶靜(內容太多,後面是真正的省略)......”他這時的苦思和磕拌停頓倒是真的,時隔這麼多年,前世看過的那些理論說辭,現下回憶起來確實十分吃力。也幸好他背的吃力,殷韓二人才跟得上他的速度記錄。
這些句子不再系統,相互間不但雜亂無章,而且在內容上還有着許多關鍵的缺失之處。張三丰屢屢插言相問,張無忌磕磕絆絆,有時還能記起隻字片語,有時全然不知,有時甚至連張三丰所問是什麼意思都搞不明白。張三丰年過百歲,為人處世的經驗何其老到,但慧眼之下竟然看不出他神情間有絲毫故意做作知而不言的跡象。再從他所背的內容本身和對提問的回答上分析,也可以肯定,張無忌確實是真的想不起來那些缺失的內容,而且他也根本不懂太極。張三丰本來對夢中囈語之說疑多信少,此時竟也不免開始動搖起來。但這些念頭也只是在張三丰心中一閃而過,又回到了張無忌所背誦的內容之上。畢竟此時並非相問相試之時,如今最重要的還是要問出那些所謂‘夢中囈語’的具體內容。
那些句子雖然支離破碎亂七八糟,甚至有許多內容和意思重複的,然而它們才是後世太極拳真正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