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康乾盛世

所謂的康乾盛世

在馬戛爾尼們眼中,什麼盛世,滿清“不過是一個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就可以把他打___倒在地”。馬戛爾尼在出使日記中說:中國“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裏,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瘋狂的戰船。如果說已在過去的150年間依舊能夠航行,以一種貌似強大的外表威懾鄰國,那是因為僥倖出了幾位能幹的船長。一旦碰到一個無能之輩掌舵,一切將分崩離析,朝不保夕。即使不會馬上沉沒,也是像殘骸一樣隨流東西,最終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遠不可能在舊船體上修復”。

他們除了在整體上從制度層面對當時中國進行觀___察以外,還深入到生活、技術、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在他們眼中,貧苦的中國人生活質量相當掩蔽,飯食不但粗,而且做飯的地方相當臟;中國人對陳規陋習頂禮膜拜,對機械工藝一無所知。建築雖然遠看富麗堂皇,近看卻做工粗糙,鍍金不勻;製革技術和遠航技術都比西方落後;發明火藥的民族竟一見放空炮就嚇得魂不附體,令人不可置否。中國人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中國社會關係建立在一種愚蠢的形式主義基礎上,所以人們“膽怯、骯髒並殘酷”。

馬戛爾尼們還研究了滿清的法律,認為“一個民族的法律是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性格明白無誤的見證”。但滿清的法律如何呢?“天朝的法律只是十分細緻並不斷地干涉個人行為”!所以,它不可能強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因為“一個民族是否強盛和幸福完全要嚴格地取決於它的每人誠實的榮譽感是否強烈”!

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等人記錄下這段話:“滿清初期,他們表現得非常兇殘。建國后的最初幾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殺。強迫留辮子引起了騷亂,結果都被鎮壓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爺的種族坐穩了江山,對一個奴隸的民族實行統治,種族隔離是全面的,嚴禁不同種族間通婚,北京的整個北城都沒有漢人,專供滿人居住。宮內女眷(包括奴婢在內)無論如何只要清一色的滿人,要防止一切種族混雜的情況。而宮內太監又毫不例外地全是漢人。這多有象徵意義呀!讓韃靼人繁殖,讓漢人絕種。這就絕對保證了沒有任何不純的混雜。”

英人軍官F·A·Lindley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寫道:“為了徹底消滅愛國情緒,滿洲人強迫被征服的中國人剃去他們從古以來就作為珍愛裝飾的長發,強迫他們垂辨,並採用韃靼服裝,違者處死。據說,寧死不肯忍受這種民族屈辱的人有千千萬萬。變更民族裝束在一切征服手段中是最明顯最能壓制人的;這無疑是粉碎中國人民精神的有效方法。凡不肯忍受的就失去了頭顱。”

“在清王朝的進展和維持時期,慘道屠戮的犧牲者之多,是歐洲人從來所不能思議的,雖然根據清人入侵以來不斷發生的人民反叛和對人民所施行的屠殺的確鑿記載來判斷,這些被毀滅的生命是從亞歷山大到成吉思汗以來歷罕見的。滿洲人的野蠻統治是史無前例的;他們的殘暴的酷刑,尤其施於反叛者的酷刑,以及他們所制定的刑律,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污點。”

……

“中國人在滿洲人入侵之前是富足的。優裕階級的住屋舒適而堅固。現在中國人已沒有多少顯著的財產,稍露財產跡象就成為政府官吏的勒索對象.從韃靼人進入中國那天起,中國就不斷地衰落下去,現在人民可以比作匍匐地上的牛馬,有一天算一天地活着,最墮落的迷信使他們的智慧變得遲鈍愚昧。……”

這些,在《停滯的帝國》一書中說得很詳細。馬戛爾尼們戳穿了滿清的盛世神話,在天朝皇帝和文人們的盛世頌歌震天響的時候,認為滿清是衰敗之世,沒落之世,毫不留情地指出:“最終它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的狀態”!

這句話,不但驗證了當時,而且為以後的中國歷史所證明,且不說了。而應該思考的是國人的盛世觀。什麼是盛世?在馬戛爾尼們看來,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處於強盛期,是看其政治制度是否進步,是看法律是否背離人性,是看國民精神是否受到壓抑,是看物質生活質量如何。但在後世文人的眼中,只要皇帝的位子穩,越坐越長久,沒有第二者來搶奪就是盛世了,至於制度如何落後**,如何摧殘人性,人們的精神如何畸形,創造力如何受到傷害,則都不必想了。直到現在,他們還對“康乾盛世”津津樂道,認為是歷史上偉___大輝煌的一頁,是民族的驕傲,是我華夏之所以能萬古長存以至不滅的明證。這實在是令人悲哀而又哭笑不得

明末清初平民思想家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盛世是這樣概括中國社會經濟狀況的:

(根據日本學者研究,康熙中期是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時期,從此以後在人口壓力下,中國的人均GDP開始一路下滑)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谷賤而艱於食,布帛賤而艱於衣,舟轉市集而貨折貲,居官者去官而無以為家,是四空也。

金錢,所以通有無也。中產之家,嘗旬月不觀一金,不見緡錢,無以通之。故農民凍餒,百貨皆死,豐年如凶,良賈無籌。行於都市,列肆琨耀,冠服華腆,入其家室,朝則熄無煙,寒則蜷體不申。吳中之民,多鬻男女於遠方,男之美為優,惡者為奴。女之美為妾,惡者為婢,遍滿海內矣。

乾隆朝詩人魏來朋的《鬻子行》寫道:

濰北邑當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煙。無麥無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懸。膝下嬌兒莫能蓄,百許銅錢即便鬻。但令得主免飢餓,寧甘下賤為人仆。交錢交兒說分明,錢交兒不隨人行。翁亦無奈強作色,驅之使去終不能。望兒揮手頻頻打,旁觀誰是解救者?頻打頻來懷中藏,兒聲長號翁如啞。

再看看西人的回憶

明末西方傳教士還在讚揚中國物產極為豐富,物質生產能力遠勝歐洲,聲稱"大明人"是"衣飾華美,風度翩翩".而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在乾隆時期的出使日記中卻說:

“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裏,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10]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節。〕在馬戛爾尼眼中的康乾盛世是這樣的..."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着吃"

下面是一些有良知的歷史學家的記載

山西產好鐵,滿清就向山西的冶鐵戶征鐵,所征之數不斷增加。雍正時征2.5萬斤,乾隆時增加到5萬斤,嘉慶時又增加到20萬斤。征鐵給的鐵價、腳費不到市價的1/6,近於掠奪!潞安府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絲織業中心,潞綢精美,被滿清列為貢品,每年派造的數量,大大超過機戶的承受力。明朝盛時,潞安府有機織1.3萬多張,明朝派造3000匹。經過明末戰亂,清代僅剩織機300張,居然還是派造3000匹,致使“機戶支價賠累,蕩產破家”,逃亡的不少,但滿清朝廷並不因此放棄派造,直到機戶完全逃光,潞綢在歷史上消逝,才算停止。

松江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成為明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蘇松財賦半天下”,蘇州、松江兩府的田賦位居全國榜首,其上繳中央的錢糧總額超過了浙江全省。當時松江的面積是蘇州的十分之三,而賦稅額卻是蘇州的一半,因此,在明代,松江的賦稅額為全國最高。然而松江的棉紡織業到清代開始退步,葉夢珠在《閱世編》中說:明朝“標布盛行,富商巨賈操重資而來市者,白銀動以數萬計,多或數十萬計,少亦以萬計”,而到了清朝,“標客巨商罕至,近來多者所挾不過萬金,少者或二三千金,利亦微矣。”令:"聞開礦之事,甚無益於地方,嗣後有請開採者,悉不準行"。對於不能封閉的冶鐵廠,則抽十分之二的重稅。到乾隆時,全國合法的鐵礦廠只有九十三處了。

BTW1:第一個對康乾盛世提出質疑的人大概是魯訊,他看了外國人的一些記載,懷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獄吹出來的.康乾盛世的工業總產量其實不及明末萬曆

大家都知道宋朝工商業極為發達,而明朝則有進一步發展,鐵產量為北宋的兩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為紡織品的主流產品.無論是鐵,造船,建築等重工業,還是絲綢,棉布,瓷器等輕工業,在世界都是遙遙領先,工業產量佔全世界的2/3以上,比農業產量在全世界的比例還要高得多,而康乾盛世雖然人口數倍於明朝,然而鐵和布匹這兩項指標性的工業產品的總產量卻始終未能恢復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康乾盛世結束不久,中國工業產量僅為全世界的6\%.無論是總產量還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康乾盛世”都遠遜明代,具有歷史上罕見的全面頹廢崩潰之勢。

所謂的“康乾盛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很多的歷史學家們將“康乾盛世”稱為輝煌,是因為他們覺得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傳統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創造了中國歷史的奇迹。他們認為國家統一的最終完成,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學術文化的集大成趨勢是“康乾盛世”最顯著的歷史特徵。

然而事實如何呢?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號稱盛世的其他各個時期相比較,就會發現,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它都遠遜前代,具有歷史上罕見的全面頹廢崩潰之勢。

國家統一的不穩固

國家統一,在中國歷史上是至高無上的基本原則。然而與唐、元幾代不同,在清代,統一問題,尤其是邊疆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和中原地區中央政府的關係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准格爾葛爾丹一統漠西,即在中亞一帶建立相對統一的政權組織,與中原地區相抗衡。康熙有過不徹底的短暫的大統一,但不久即被分裂,繼之而起的雍正,又對新疆出現的分裂苗頭不加重視。只是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統?新疆為標誌,才勉強恢復了前幾代的疆域,所謂的“康乾盛世”從此達到了繁榮的頂峰,即所謂“鼎盛”、“全盛”時期。學者王鳴盛在《平定準噶爾賦》讚揚清廷:“天祚神聖,**雍和;中外?福,寰宇一家。文軌齊於要荒,聲教訖於幽遐”,即是對這種表面繁榮景象的歌頌。然而為了這所謂的“鼎盛”,康雍乾三代卻付出了極高的代價,甚至弄到康熙駕崩時整個國庫只剩下50萬兩白銀的尷尬境地。這就是康熙時代龐大而又低效的軍隊和頻繁的愚蠢的戰爭帶來的後果。而號稱“十全武功”的乾隆,其後期更是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財政黑洞。

康乾時期之所以能以盛世得名,在很大程度據說是因為這個時期的人口創造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奇迹:然而事實上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口爆炸(在盛世時期,中國人口從1億增至3億)這就給後來的工業化埋下了禍根,使得中國後來的工業化時期人口失去了增長的空間,從而嚴重製約了工業化進程。(傳統的早期工業化必然導致人口增加。)

文化氛圍

學術文化的凋敝是康乾時期中國文化的顯著趨勢。學術在任何時候都是客觀社會生活在精神領域的集中體現。與表面“繁榮”的社會形勢不同的是,康乾時期的學術文化表現出與盛世不協調的凋敝氣象。明末發達的哲學一夜之間似乎消失了,傳統儒學的人文關懷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以考經證史為重要特色的考據學興起,推動着學術向著無聊的方向發展。考據學對清代學術的敗壞,不但表現為它徹底斷送了古代哲學的發展,也表現為它促使知識界徹底地進入了“考古期”。滿清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製造了幾百起的文字獄,(連“清風明月”四字都可以導致文字獄,想像力倒是很豐富)還將百萬以上的知識分子流徙到窮山惡水的滿洲。康乾對文人的極端摧殘焉能不導致文化的凋敝?於是乎八股與考據得以茁壯成長。

我不知道現在為什麼許多的電視,都是在歌頌清朝的,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清朝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最美麗、人民生活最好的時代的。可是君不見,努爾哈赤時候遼東的百萬漢民存活的有幾許?,清軍入關時候的殺的人又有幾許。縱觀清朝的建立和滅亡的兩百多年的黑暗日子裏,我們漢族又死了多少。可能有人就會打抱不平了。誰叫他們阻擋民族統一了。汗!難道說這些話的人不看看我們是犧牲了人,流了多少血才把這個壓在我們頭上的大山,華夏的寄生蟲給挖掉的嗎?如果讓你回到清朝,拖着長長的辮子,說話都不能大聲的地方(小心被當著心繫,明朝的叛賊給咔嚓了)。就是漢人在一起超過十個人就是謀反的朝代。你願意去嗎?恐怕你也不願意吧!可是,有時候我就想不明白了。這清朝到底有什麼值得吹噓的盛世,他們是擴大了疆域,打敗了入侵者。讓人民吃飽飯了?沒有吧!那為什麼就有這麼多少吧清朝吹噓得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呢!就是大唐的李世民也不敢說自己是“千古一帝”。(這話肉麻我都想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亡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亡清
上一章下一章

所謂的康乾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