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三都之賦

第一百七十章 三都之賦

司馬光雖是啞然半晌但依舊沒有排除他身為士大夫的驕傲和孑然。看了看依舊端坐在主座的滄月,司馬光輕咳幾聲,清了清嗓子,整了整衣冠,對着滄月國主再拜說道“滄月國主,有所不知,君實自成年之後便想着為國分憂,為民而戰。”

司馬光張開臂膀似是接納天地“滄月國主可知,民族氣節何謂?民族氣節正是天地間的純粹,也是人性中的大善。”

滄月國主雙手合十,斜靠椅背笑起“說來聽聽。”

司馬光口沫橫飛的說道“民族氣節,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固守所學,盡我所知,耕耘桑田,造福民生。民族氣節講究的是行的端做得正,講究的不亢不卑也講究的是不偏不倚。君實不才,在儒學上更嚮往老子的道學,無為而治,自有天道。”

滄月國主嘴角揚起笑“那請司馬光來辯上一辯,何謂自有天道,如何?”

司馬光擰起眉毛“滄月國主此話何意?”

滄月國主笑起“你的士大夫氣節,讓孤看上一看,又如何?不是幕僚亦是節使嘛。”

司馬光挺直了腰板,感覺滄浪的國主南國滄月似是一個欣賞他的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

司馬光說起話來都帶着精氣神“回滄月國主,這天道,如果說是天理昭昭自有倫常,那麼這倫常便是道德的底線,是亘古不變的傳統也是百姓心中的那一道坎,一道良心不泯的坎。”

滄月淡淡笑着“良心的坎嗎,倒是一件好事。”

司馬光點頭笑起“良心,天地良心的良心。這世間什麼最缺少,就是良心,一個能對得起自己有對得起他人的心,一顆能對得起好人良民有對得起鄰里街坊的心。君實自認為這樣的天倫地常,這樣的無為而治才是最好的。”

滄月摸了摸下巴,帶着些許的興趣“那你這小小的幕僚如何先安定自己呢?當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司馬光想了想,帶着一絲倔強“懷才在身,怎能怕洛陽紙貴?”

滄月嘴巴咧開,笑出聲“君安知洛陽紙貴?孤如果沒記錯,這個典故甚有意思。君實可知?”

司馬光直直的看向滄月國主,不答話,也不回話等着滄月國主自行解說。

滄月國主笑出聲“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廣為流傳,人們嘖嘖稱讚,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抄寫這篇千古名賦。然而,左思寫成《三都賦》卻是歷經很多曲折才得到重視的;沒有伯樂識才,也許這篇《三都賦》便成為一堆廢紙,不得流傳。司馬光,你可知這左思?”

司馬光作揖而語“書生怎能不知左思?左思小時候,他父親就一直看不起他。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痴痴獃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自己小時候。”

司馬光愈說愈起勁,張開胳膊,揮舞着手臂“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着落有根據,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后,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裏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司馬光說到此處嘆了一口氣,有些惜才“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他卻受到了譏諷。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說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他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還給弟弟陸雲寫信說京城裏有位狂妄的傢伙寫《三都賦》,他寫的東西只配給自己用來蓋酒罈子!”

司馬光頗為不平是說道“那些文人們一見作者是位無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細看左思的《三都賦》,搖頭擺手,把一篇《三都賦》說得一無是處。”

司馬光被左思的故事感染了些許,感嘆出了知音難覓的孤寂之情“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沒,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張華先是逐句閱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讚左思的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謐先生為人正直,可以和他一起把左思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司馬光有些感嘆的說道“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他還請來著作郎張載為《三都賦》中人魏都賦做注,請朱中書郎劉逵為蜀都賦和吳都賦做注。劉逵在說明中說世人常常重視古代人東西,而輕視新事物、新成就,這就是《三都賦》開始不傳於世人原因啊!”

司馬光感嘆完畢,抬頭看向滄月國主,有些許希冀“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懂得文學之人無一不對它稱讚不已。同是一篇文章,有人將它貶得一錢不值,有人使之名噪一時。這其中當然有鑒別力高低人區別,可是更重要人是反映了人們是否重視新生力量,能不能慧眼識英才的問題。”

滄月點點頭“君實果然是個博學多才的,只是你可知這《三都賦》是如何?不妨背一段來聽聽?”

司馬光一聽欣然應允,說道“

《魏都賦》

魏國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誥曰:“異乎交益之士,蓋音有楚夏者,土風之乖也;情有險易者,習俗之殊也。雖則生常,固非自得之謂也。昔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聊為吾子復玩德音,以釋二客競於辯囿者也。

“夫泰極剖判,造化權輿。體兼晝夜,理包清濁。流而為江海,結而為山嶽。列宿分其野,荒裔帶其隅。岩岡潭淵,限蠻隔夷,峻危之竅也。蠻陬夷落,譯導而通,鳥獸之氓也。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不以邊垂為襟也。長世字甿者,以道德為藩,不以襲險為屏也。而子大夫之賢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麗皇極。思稟正朔,樂率貢職。而徒務於詭隨匪人,宴安於絕域。榮其文身,驕其險棘。繆默語之常倫,牽膠言而逾侈。飾華離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非醇粹之方壯,謀踳駁於王義。孰愈尋靡{艹汧}於中逵,造沐猴於棘刺。劍閣雖,憑之者蹶,非所以深根固蒂也。洞庭雖濬,負之者北,非所以愛人治國也。彼桑榆之末光,逾長庚之初輝。況河冀之爽塏,與江介之湫湄。故將語子以神州之略,赤縣之畿。魏都之卓犖,**之樞機。

“於時運距陽九,漢網絕維。奸回內贔,兵纏紫微。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故荊棘旅庭也。殷殷寰內,繩繩八區,鋒鏑縱橫,化為戰場,故麋鹿寓城也。伊洛榛曠,崤函荒蕪。臨菑牢落,鄢郢丘墟。而是有魏開國之日,締構之初。萬邑譬焉,亦獨焠麋之與子都。培塿之與方壺也。

“且魏地者,畢昴之所應,虞夏之餘人。先王之桑梓,列聖之遺塵。考之四隈,則八埏之中;測之寒暑,則霜露所均。卜偃前識而賞其隆,吳札聽歌而美其風。雖則衰世,而盛德形於管弦;雖逾千祀,而懷舊蘊於遐年。爾其疆域,則旁極齊秦,結湊冀道。開胸殷衛,跨躡燕趙。山林幽岟,川澤回繚。恆碣碪?於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南瞻淇澳,則綠竹純茂;北臨漳滏,則冬夏異沼。神鉦迢遞於高巒,靈響時驚於四表。溫泉毖涌而自浪,華清盪邪而難老。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厥田惟中,厥壤惟白。原隰畇畇,墳衍斥斥。或嵬罍而衤復陸,或黋朗而拓落。乾坤交泰而絪縕,嘉祥徽顯而豫作。是以兆朕振古,萌柢疇昔。藏氣讖緯,閟象竹帛。迥時世而淵默,應期運而光赫。暨聖武之龍飛,肇受命而光宅。

“爰初自臻,言占其良。謀龜謀筮,亦既允臧。修其郛郭,繕其城隍。經始之制,牢籠百田。畫雍豫之居,寫八都之宇。鑒茅茨於陶唐,察卑宮於夏禹。古公草創,而高門有閌;宣王中興,而築室百堵。兼聖哲之軌,並文質之狀。商豐約而折中,准當年而為量。思重爻,摹大壯。覽荀卿,采蕭相。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遐邇悅豫而子來,工徒擬議而騁巧。闡鉤繩之筌緒,承二分之正要。揆日晷,考星耀。建社稷,作清廟。築曾宮以回匝,比岡隒而無陂。造文昌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規。崶若崇山嚬起以崔嵬,髧若玄雲舒蜺以高垂。瑰材巨世,參差。枌橑衤復結,欒櫨疊施。丹梁虹申以並亘,朱桷森布而支離。綺井列疏以懸蒂,華蓮重葩而倒披。齊龍首而涌霤,時梗概於滮池。旅楹閑列,暉鑒抰振。榱題黮,階盾嶙峋。長庭砥平,鍾虡夾陳。風無纖埃,雨無微津。岩岩北闕,南端逌遵。竦峭雙碣,方駕比輪。西辟延秋,東啟長春。用覲群后,觀享頤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驕女謀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驕女謀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三都之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