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城

第40章 城

在整部《封神演義》中,開篇很長一段都是鋪墊,各位看官直到本書第十五回,才終於看到了本書第一男豬腳老神棍姜子牙。當其時也,姜子牙還是以一個天真爛漫、不諳世事的無知老年形象出場。而到了卷末第一百回的時候,姜子牙已經成長為成熟穩重、心機深沉的姜太公。整部《封神演義》也可以說是姜子牙的成長史。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姜子牙人生經歷中三個重大轉變過程。

首先我們來看看姜子牙出場時的表現。

第十五回中,元始天尊招來了徒兒姜子牙,決定要給他個好差事。姜子牙啊,上山修道整四十年,但是一身道術始終沒啥大進展,高不成低不就,想想這個徒弟沒啥別的本事,人緣還不錯,而且平時也低調,最關鍵的是夠聽話,讓他幹啥就幹啥——封神這件事不容有誤,就讓他去干吧。

可是誰知道姜子牙年已七十有二,心理年齡卻幼稚的可憐,完全沒搞清楚狀況,對於領導交給任務的重要性一點沒概念,也沒意識到這是個在領導面前立功的大好機會,面對領導殷殷期許居然當面拒絕,令元始天尊在大庭廣眾之下很沒有面子。大領導的貼身秘書南極仙翁看不下去,關鍵時刻拉了自己小兄弟一把,向元始天尊求了情,“你雖是下山,待你功成之時,自有上山之日”。大領導也順勢表示:“雖然你去,還有上山之日。”

按說這就是大領導打的保票,姜子牙只要仔細聽取領導指示,按照領導的部署和要求,認認真真去做就行了,遇到麻煩事搞不定了有整個昆崙山做後援團,結束任務就可以回山繼續修道,飛升成仙那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事實上元始天尊對姜子牙接下去的行動已經有了一個很具體很完備的指示,那就是在姜子牙臨走時給他的八句鈐偈。

有云:

二十年來窘迫聯,耐心守分且安然。

磻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

輔佐聖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

諸侯會合逢戊甲,九八封神又四年。

看看,領導的指示多清楚——徒兒啊,你的窘迫狀況是連綿不絕滴,所以你只有耐心守分且安然,就在磻溪那裏安靜地隱居好了,自有高明人士會來訪你。到時候你就輔佐聖君當個相父,九十三歲就能登台拜將執掌兵權,戊甲之日會合諸侯,九十八歲就能大功告成去封神啦。

這首偈語說得很好,因為基本上都是對的——“二十年來窘迫聯”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七十二歲的姜子牙下山後一直沒太平日子過,先娶了掃帚星老婆,然後做什麼生意賠什麼,好不容易開了算命館賺了點錢又遇到玉石琵琶精來踢館,碰到比干賞識自己卻又被妲己報復不得不棄官外逃,到了西岐先孤苦伶仃地在磻溪上釣了十二年的小魚,當了丞相后就開始忙裏忙外,每天不是出去砍人就是在西岐等着被人砍上門來,七死三災一茬又一茬,今天被開天珠砸,明天被金鞭痛打,後天總算沒人來打仗,居然還中了生化武器滿城遭瘟疫。——這種日子只能說“窘迫”連連了。最後終於幡然醒悟在磻溪安安靜靜隱居到了八十歲才遇到了姬昌出山為相(第二十四回中姬昌乘輿姜子牙乘馬進城),在大周十三年之時金台拜將(第六十七回中周公旦所讀祝文),當時姜子牙已經九十三歲啦,隨即出兵進五關,征伐四年多之後造反成功,姜子牙在九十八歲時主持封神,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任務。

這麼重要的工作行程安排,無知老年姜子牙居然完全沒有聽進去。估計當時他正沉浸在自艾自憐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吧。

姜子牙鬱悶地告別了南極仙翁,並沒有按照師尊的安排去磻溪隱居,而是自把自為地去了朝歌投奔結義兄長;你投奔義兄也就罷了,居然聽義兄之言破戒飲酒;你喝了酒也就罷了,居然還破色戒結婚;你結婚也就罷了,居然還跑去階級敵人紂王手下當官。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真的很不理解姜子牙為啥要這麼擰着干,難道是無知老年聊發少年狂?抑或是更年期的叛逆心理在作怪?不知道元始天尊師父在接到手下線報的時候有沒有氣得鬍鬚亂翹,大罵不是敵人太狡猾而是我軍太無能。

無知老年姜子牙在混了一段官場經歷后被紂王追殺,回到宋家莊被一代奇女子馬氏一腳踹開,隻身來到臨潼關,當時守關總兵張鳳嚴守朝廷法度,不放企圖逃避徭役的朝歌民眾出關。無知老年姜子牙被百姓們圍住,一句“姜老爺”就說得他飄飄然,立刻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表示“待我去見張總兵,替你們說個人情,放你們出關”。

無知老年姜子牙會見老兵油子張鳳這一段頗為經典。張鳳先是聽報朝廷的下大夫來訪,想到“下大夫姜尚來拜?他是文官,我乃武官;他近朝廷,我居關隘,百事有煩他。”於是“急命左右請進”。——對方是天子近臣,京官一枚啊,哪個得罪得起?如果能巴結好了還能對自己大有用處啊。

此時姜子牙依然自我感覺良好,穿着道服瀟瀟洒灑地踱了進來。張鳳一看來的人身穿道服,而不是身穿官服,馬上就變了臉色,從站着迎接變成了坐下提問:“來者何人?”——是啊,不是說朝廷官員嘛,穿套瑜伽服算什麼?

姜子牙一點沒發覺張鳳的微妙變化,還欣欣然的告訴張鳳:“吾乃下大夫姜尚是也”。——看看,都已經不當官了,還忍不住用大夫的名義四處顯擺,這說明姜子牙當時是一個多莫膚淺的人。

總兵張鳳心想我知道你自稱是下大夫,“大夫為何道服而來?”姜子牙就開始blablabla地白話了一通,什麼自己不肯“欺君誤國,害民傷財,因此直諫”,什麼本想一死報君恩,結果“天數未盡,蒙恩赦宥,放歸故鄉”,又表示請求將軍“賜眾民出關”,最後免費奉送高帽一頂:“將軍真天高海闊之恩,實上天好生之德!”

結果老兵油子張鳳根本不吃這一套,心想我吃飽了撐得,居然費神聽這個江湖術士來叨叨,嚴詞訓斥一番后直接命令左右把姜子牙推了出去。這還得算張鳳在官場裏打混得久了,行事留有三分餘地——誰知道這個前任下大夫在朝中有沒有朋黨,解送回朝歌說不定就被人救了,萬一過個幾年又回朝中任職,老張我不就悲催了么。

無知老年姜子牙很無地自容,他根本沒有想到張鳳這麼狠心地戳穿了自己不堪一擊的華麗說辭,這麼不給自己這個前任下大夫面子。自己對着民眾,大話已經說出去了,事情卻沒有辦成,真真是發自內心地“滿面羞愧”啊。這時的姜子牙,已經遠離了下大夫這個官銜,遠離了一直無私給自己幫助的義兄義嫂,遠離了一直給自己忠告的前妻馬氏,遠離了發掘自己、讓自己借住府上的亞相比干。姜子牙就這樣孑然一身地站立在一片匍匐於地、嚎啕痛哭的災民中間,第一次感覺自己之前的行為是那麼的不知所謂,什麼官銜,什麼巧言,那都是虛的,要做出一番事業,不能靠別人的給予,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正實力。

此時姜子牙終於想起了自己的一身道術,想起了元始天尊師父對自己的教誨,他運用土遁之術救出萬民,挾老扶幼來到西岐,自己前往磻溪隱跡。有詩為證:

棄卻朝歌遠市塵,法施土遁救民生。

閑居渭水垂竿待,只等風雲際會緣。

武吉災殃為引道,飛熊仁兆主求賢。

八十才逢明聖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姜子牙在磻溪隱居期間,經過反省后,終於開悟,不再隨性地做那些毫無目的性、毫無益處的事情,而是一門心思地修心養性,靜等姬昌前來訪賢。為了達到目的,姜子牙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特長——五行道術,幫助武吉厭星,逃避了先天數的追殺,成功地引來了求賢若渴的姬昌。

在磻溪靜坐了七八年的姜子牙,已經不再是那個朝歌城中的無知老年啦。在整個姬昌求賢的過程中,姜子牙的表現非常滴沉穩,硬是挑逗着姬昌一口咬鉤緊緊不放。

他先是教了好多漁人樵夫唱山歌,愣把幾首飽含懷才不遇、不滿今上的反動民謠傳播成了當地的流行歌曲,引發姬昌求問:這個歌曲是誰教你們的啊,哦,是磻溪那個釣叟教的啊,嘖嘖,這個詞寫得真好啊,寫這篇東西的人肯定值得見見。——這個就是大造輿-論,給姬昌來個先入為主的印象。

然後再安排武吉路遇姬昌——你不是自負先天數萬試萬靈嘛,讓你看看我的手段。果然姬昌一見大驚,當下詢問緣故,才得知磻溪有個老叟姜子牙能用法術對抗先天數的推算,一下子興趣就起來了,跟着武吉前去尋訪。結果姜子牙並沒有打算馬上讓姬昌見他。於是武吉趕進林來,不見師父,心下着慌——方才還在林中,一轉眼不見了。又到居所,童子回報老師不在。這是為啥呀?要繼續保持在姬昌面前的神秘感,調足姬昌的胃口,更重要的是我是個牛人,不能輕易出山,要擺擺自己的身價。

姬昌瞎轉了一大圈,連姜子牙的影子都沒見着,心裏很鬱悶,於是下了道命令:“百官俱不必各歸府第,都在殿廷宿齋三日,同去迎請大賢。”齋宿三天後,姬昌“沐浴整衣,極其精誠,端坐鸞輿,扛抬聘禮,擺列軍馬成行,前往磻溪,來迎子牙;封武吉為武德將軍。笙簧滿道,竟出西岐,不知驚動多少人民,扶老攜幼,來看迎賢。”

看看,全體文武百官跟着吃了三天素,隨後大批軍隊擺出儀仗,聘禮在前,樂隊在後,還封了武吉個雜號將軍的頭銜——這是先開個底價——轟動了全西岐的人們,就為了來看姜子牙。

這樣子的陣仗,面子是絕對夠了,越是如此,將來姬昌給予自己的發揮空間就越大。姜子牙心如明鏡,已然將這些事情翻來覆去想得一清二楚。果然,姜子牙一出山就獲封右丞相,“治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隨後就“起造相府”。起造相府,這是什麼概念,在朝歌紂王辛辛苦苦,不知道殺了多少人才從百官手中收回了相權,建立了王權;在西岐姬昌拱手就把相權給了姜子牙——姜子牙開設相府,就為下一步開府議事做好了準備。而在姬昌逝世、姬發接位后,相權就完全替代了王權,西岐的議事大廳也從姬發的金鑾殿移到了姜子牙的相府銀安殿。

從磻溪結束隱居,正式任相職的老神棍姜子牙,已經再非無知老年。此時的他,已經清楚地知道了如何藉助世間的一切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幫助自己實現那個驚世大任務——封神計劃。

老神棍姜子牙當上西岐丞相后,一時志得意滿,“治國有方,安民有法,件件有條,行行有款”。

“一日聞邊報,言紂王荒淫酒色,寵任奸佞,又反了東海平靈王,聞太師前去征剿。又見報,崇侯虎蠱

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

鉗制諫官。”

這兩條邊報很重要,因為老神棍姜子牙立刻意識到討伐崇侯虎的機會來了。

何解?其因有四。

其一,老戲骨姬昌在朝歌面君之時,老早就試探得出崇侯虎是紂王的死忠,一心一意聽從紂王吩咐,因此定下的大計就是先伐崇城,連接東南,結盟天下,共討朝歌。但是遠征崇城,必須要顧忌到朝歌的反應。先前姜子牙上任之初,聞太師已漸平北海,即將返回,姜子牙不敢造次;現在聞太師又去了東海討伐平靈王,朝歌空虛,紂王專心致志地研究酒色,不會派大兵來助崇侯虎,更不用顧慮會發生朝歌攻打西岐、圍魏救趙之類的事情。此時不攻崇城,剪除紂王羽翼,更待何時。

其二,崇侯虎自己又不爭氣,“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導致民怨沸騰,此時姜子牙去攻打崇侯虎還能博得救萬民、清君側的美名。

其三,姬昌與崇黑虎早有默契,崇侯虎的弟弟給你當內鬼,這仗姜子牙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其四,歸根結底,姜子牙隱居磻溪,出相西岐,為的就是找機會大殺四方,斬將封神。這麼好的出兵機會,又可以封神一大堆將領,何樂不為。

於是姜子牙第二天就上早朝啟奏姬昌,要去討伐崇侯虎。老戲骨姬昌心中大呼給力,面子上自然維護形象要拒絕一番:“孤與崇侯虎一樣爵位,豈有擅自征伐之理”。老神棍姜子牙馬上幫助主上消除顧慮:“主公受天子白旄黃鉞,得專征伐,原為禁暴除奸……。大王今發仁慈之心,救民於水火。倘天子改惡從善,而效法堯、舜之主,大王此功,萬年不朽矣!”

看看,老神棍多會說話。姬昌聽得美滋滋地,“其心甚悅”,馬上決定進攻崇侯虎,來博這個萬年不朽的功勞,隨後又怕姜子牙會放過崇侯虎,心想斬草除根這種事情還是自己親往比較保險,於是不顧自己九十七歲的高齡,親自督軍前往崇城。

當時的崇城屬於不設防狀態,因為根本沒有想到會有軍隊來攻打。崇侯虎在朝歌陪王伴駕,只有世子崇應彪在崇城主事,與西岐一接戰,馬上被打了個落花流水。崇應彪當時就很納悶,“我與你各守疆土,秋毫無犯”,西岐“反興此無名之師”;在第二十九回中,崇黑虎問世子討伐緣故,崇應彪也回答道:“不知何故,攻打崇城”。就連崇侯虎本人,在朝歌接報后也只是認為姬昌在“欺凌大臣”,沒有往更深層次去想。

這隻能說崇侯虎父子政治上太過幼稚,眼界不高。當時的殷商天下已經不是紂王剛接手時的太平盛世。北海袁福通反了,東海平靈王反了,弄得聞太師像個救火隊員一樣東奔西走,到處平叛;東魯姜文煥反了,天天和竇融大戰遊魂關;南楚鄂順反了,日日和鄧九公大戰三山關;紂王在朝歌大興土木,魚肉百姓,朝歌百姓紛紛西逃五關,到西岐去安家樂業。就此種種,天下亂象已現。

在帝乙老皇的太平年代,崇侯虎緊跟聖明天子步伐,老大你讓我幹啥我就幹啥,這是正確的。但是到了紂王這個天子在位,崇侯虎還來死忠這一套,就顯得不怎麼高明了。紂王壓根兒沒拿崇侯虎當自己人,一開始還要殺四大諸侯來鞏固王權,崇侯虎是從刑場上被費仲撈回來的,結果從此就死心塌地地幫着紂王做事,實在沒啥膽色和眼力見兒。

身逢亂世之時,立場不重要,親情不重要,道義不重要,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姬昌姜子牙乘着機會,吞併崇侯虎的地盤,這是正着。天下刀兵四起,亂世中不是吞併他人,就是被人吞併。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得不耳。當時崇城的實力,打自己的小弟冀州蘇護都打不下來,反而死傷慘重,要是當時沒有姬昌出手崇侯虎都無法收束,不知結局如何。面對西岐的入侵,崇城同樣損兵折將,一敗塗地,只能龜縮防守。崇侯虎如果夠機靈,在東南二侯被殺、姬昌羈囚羑里的時候,就應該設法回到崇城,培養實力,韜光養晦,以待天時。不管崇侯虎是想順天下之勢往朝歌分一杯羹,還是想幫着紂王對抗反叛,積蓄實力都是重中之重。

結果傻乎乎的崇侯虎一心逗留在朝歌勾結費尤,陪伴紂王。命是保住了,錢也撈了不少,可是在亂世里這有什麼用呢。覆巢之下無完卵啊,紂王自己都被人圍毆了哪裏還有空來保你這個小弟。

崇侯虎發覺自己老巢被姬昌偷襲了,馬上很委屈地去找紂王哭訴,頗有小學生被同學毆打后找班主任告狀的架勢。結果班主任紂王是如何處理的呢?“昌素有大罪,逃官負孤,焉敢凌虐大臣,殊為可恨!卿先回故地,朕再議點將提兵,協同剿捕逆惡。”——我早就看姬昌不順眼了,你先回去扁他,然後我再來跟你一起扁他。

看看,紂王處理得多藝術,輕輕鬆鬆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事實上直到崇侯虎敗亡后很多年裏,紂王都一直沒有出兵西岐過,出兵也是因了聞太師的決策,心裏大概早就把崇侯虎這茬兒給忘了吧。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封神]精分道侶萌萌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封神]精分道侶萌萌噠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章 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