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後的三菱

二戰前後的三菱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三菱財閥一直作為侵華日軍經濟上的強大後盾,竭盡全力支援戰爭所需的一切。在這一過程中,三菱財閥一直奉着所謂的“為國家服務奉獻”宗旨,不遺餘力地加緊財富的聚斂。

三菱電機和三菱重工可以說是支撐日軍戰鬥力的主於產業。三菱電機設

立於1921年,生產經營種類除電器機具等一般產品以外,還生產船舶、飛機等大型產品所需用的大型發動機、感應電機、變壓器等。三菱電機設立之後不久,就同美國威斯汀豪斯建立了合作關係,合作之後沒過多久,就躍居到了日本電機界首座的地位。此外,該公司還積極與其他一些公司簽定技術協定。1929年,其資本金達1.2億日元,主要工廠在全國共有12處,在名古屋、神戶、福崗等地。該公司本身的直系公司當時有三菱化工廠和日本建鐵工業公司。

石油是重要戰備物資。三菱石油是1931年3月,由三菱合資、三菱商事、三菱礦業公司和美國的聯邦石油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1936年前後。以川崎煉油所為中心,該公司向日本國內提供了大量的石油。隨着日美關係的緊張化,美國公司撤了回去,這個公司成為三菱的分系公司。戰後廣美兩公司之間的關係又重新恢復。

三菱財閥中的三菱商事在二次大戰中也極為活躍。1941年,它除在日本國內、台灣、朝鮮有為數眾多的營業所以外,還在亞洲有27個,歐洲有5

個,南北美有8個,澳大利亞洲有4個營業所,共計有46處,從業人員達

6500人。從1919年開始,該公司在中國河北開闢了糧食和棉花的供應基地。在戰爭中,從那裏獲得糧食,然後再以上海、青島為中轉站向各地輸送。除此以外,該公司還經營水產品以及食品、礦產品、原料等軍需重要物資,另外還大肆掠奪中國礦產資源,把手伸向山東礦業、山西省太原煤礦等地。

三菱財閥的船舶部於1943年獨立出來,和股份公司崗崎本店合併設立了三菱汽船公司(后未的三菱海運),承擔運送水泥、鋼鐵、水產、石油等物資。

1937年,三菱又設立了三菱房地產,它在合資公司中成立最晚,從事建築設計、監督和繼續擴大九之內等地的業務,同時它向朝鮮投資,從事辦公樓租賃和住宅公寓的建設、管理等。後來,它在國內還設立了軍需工廠。

三菱的化學工業是起步較晚的部門。1934年,由三菱礦業和旭銷子共同出資在福崗縣黑崎正式創立了日本焦油工業股份公司,生產以煤為原料的化肥以及工業藥品和特殊化學藥品等,後來也同其他部門一樣在中國東北、台灣和朝鮮等地投資,並在日本國內各地設立工業公司,着手建設綜合的化學工業。該公司1940年改為日本化成工業,成為三菱的分系公司;

1944年,又和旭銷子合併,改名為三菱化成工業股份公司。旭銷子是岩崎小彌太的弟弟岩崎俊彌創立的。

1930年岩崎俊彌死後,由岩崎小彌太繼承。在日本化成時代,它又合併

了新興人造絲股份公司,經營化學針織工業,它是今日三菱人造絲的雛形。在三菱重工業方面,1938年,開始建造超級戰艦。“武藏”號(7·2218噸),歷時4年,於1942年竣工,成為海軍主力艦艇。1939年,建成“零戰”號。又大批量生產車輛、槍炮等兵器,形成包括造船、航空、內燃機等多領域種類齊全的綜合重工業基地。無論規模,還是生產能力以及技術水平,

都可謂雄居日本首位,令其他部門望塵莫及。

充當三菱組織潤滑劑的三菱銀行,1943年的存款額達4.8億日元。1945年,存款額達121.7億日元。這一年,該行以政府的金融機關強化政策為指導,合併了第百銀行,又買下了森村銀行、金原銀行、東京中野銀行。當時,該行分店達170個,從業人員達6900人。

第五章三菱的滅亡

一、美軍佔領

1944年7月開始,日本本土遭到美軍飛機的大規模空襲,三菱旗下的工廠遭到極大破壞,生產力急劇下降。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佔領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5年8月30日,麥克阿瑟的座機徐徐降落到日本的厚木機場,麥克阿瑟身上沒配帶任何武器,只戴着太陽鏡,嘴裏叼着煙斗,瀟洒輕鬆地從座機上走了下來,充分顯示了勝利者的驕傲與威嚴。

美軍佔領日本以後,頒佈了一系列嚴厲的佔領政策,如解散日本軍部、指定戰犯、解體財閥、開放土地、婦女參政、組建工會、內務省解體等,這些政策徹底動搖了日本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如果從社會學觀點來看,在盟軍對日佔領政策當中,開放土地和解體財閥兩項措施,具有最為深刻的意義。在日本社會中,人們普遍認為財閥是造成戰爭犯罪的元兇,必須承擔戰爭責任,尤其三菱是日本重工業的重心,曾協助日本軍部大力推進軍需產業,是協助大日本帝國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對佔領軍頒佈的解體命令,其他財閥很快就作出了反應,大都對佔領美軍表示了恭順服從態度,申請作自發性解體。而三菱財閥則頑固不化。岩崎小彌太至死都強調:”我們只是遵從國策、全力以赴為國家盡義務,毫無可恥之處。”岩崎小彌太認為如果是佔領軍直接下達命令,要求財閥解體,作為戰敗國的國民,無可反抗。然而,由日本政府出面要求財閥解體,日本政府成為美軍的代言人,對此岩崎小彌太一直耿耿於懷。戰爭期間,岩崎小彌太過於勞累,早已卧病在床。日本戰敗兩個月以後,岩崎小彌太還支撐病體,與當時的澁澤敬三藏相進行交涉。岩崎小彌太與澁澤敬三藏相的會談,自然不會有什麼成果。在與“終戰聯絡事物局”的兒玉謙次總裁面談時,岩崎小彌太也怒氣衝天,激烈抨擊日本政府。然而,日本政府當時已完全受控於美國佔領軍,不僅政府的政客、軍人,甚至連財閥的負責人都有被指控為戰爭

犯人的可能。

盟軍總司令部的命令極為強硬,沒有絲毫迴旋餘地,而且國內攻擊財閥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應由財閥來承擔,正是財閥瘋狂追求利潤才引發戰爭的。因而財閥也越來越孤立,無論岩崎小彌太如何抵抗,最終依舊沒有逃脫被解體的命運。

1944年10月29日,岩崎小彌太因患病住進了醫院。當天,日本四大財閥(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的代表人員被召集到大藏省。三菱商事會長田中完三代表三菱財閥參加會議。大藏省要求四大財閥發表願意採取自發性解體的共同聲明。

1945年11月1日,在東京丸之內的三菱本館,按照岩崎小彌大的解體承諾,召開了最後一次定期股東大會。這次大會,岩崎小彌太因病未能參加,由船田雄一理事長代理主持。

在這次股東大會上,辦理了岩崎家族的退任手續,並選出了新的領導成員。退任的除了岩崎小彌太社長、岩崎彥彌太副社長以外,還有眾多在三菱中擔任高級職務的人,如董事會理事長船田雄一、常務理事平井澄、董事加藤武男(銀行出身)、三橋信三(倉庫)、山室宋文(信託)、斯波孝四郎

(重工)、監查役鈴木祥枝(東京海上)等人。由田中完三(三菱商事)就任新社長,鈴木春之助、石黑俊夫就任常務理事,開始進行清算工作。

岩崎小彌太在東大醫院的病床上聽到了該次大會的詳細報告。12月2日深夜,他病情突然惡化,大動脈破裂,轉瞬間就離開了人世。有人說岩崎小彌太是氣死的,不管事實是否如此,總之,他是在三菱王朝覆滅之秋離去的。岩崎小彌太過世,留下了先行退離第一線、年紀較長的岩崎久彌。岩崎小彌太生前曾站在第一線,以獨裁者的身份至死抵抗,而岩崎久彌則以強烈的自我抑制,過着平淡、安穩的生活。岩崎久彌在東京下谷茅於的住宅被沒收作為美軍將官的住宅,他所剩下的財產,僅只有土佐老家的土地,以及在東京駒叢的基地。由於無法繳納稅金,未廣農場一半的土地,也讓給了富里

村。

岩崎久彌於1955年去世,時已91歲高齡。在去世之前,他一直住在千葉縣三菱所經營的未廣農場的別墅中,未廣農場後來全部讓渡給千葉縣以及傭人們。這個才華橫溢、遠見卓識的老人,一直默默忍受着命運的轉變。岩崎久彌的長女——澤田美喜,在神奈川縣大磯從事保育事業,開設育幼院“伊利沙白聖達斯之家”,以收養混血孤兒聞名於當地。

二、接受股份

最初的財閥解體是把被指定的控股公司即財閥家族所擁有的股份全部放出去。執行機構是1946年8月成立的控股公司整理委員會。

控股公司及財閥家族被放出的股份是非常龐大的。戰前的1945年,三

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財閥控制着國內法人企業經營資本金的1/4,這樣龐大的股份最終被哪裏吸收了呢?有這樣一組數據:

1949年度個人持股比率是69.14%。這就是說,財閥的股份被分散給大

量的個人股東。但實際上,個人股東只是徒有虛名的空架子。因為在當時的通貨膨脹下,一般百姓都勉強維持生計,根本沒有什麼能力再購買股票。所以,這些股票是由公司向領導、從業人員提供貸款,以個人名義購買下來的,本質上還是公司擁有股份。而且財閥們為了躲避盟軍總司令部屬下的“經濟科學局”的追查,還拚命地把股份向關係戶手中轉移。

曾有人說這種財閥解體的“空架子”為戰後財閥的再集結提供了溫潤的

土壤。但是,當時對岩崎家族而言,財閥解體卻是嚴峻的、逃避不掉的。岩崎家族被指定為財閥家族以後,擔任三菱公司的領導成員,受到嚴格的限制。岩崎家族共有11人被禁止到三菱任職。這些人是:岩崎久彌、岩崎彥彌太、岩崎高彌、岩崎恆彌、岩崎忠雄、岩崎淑子、岩崎孝子、岩崎勝太郎、岩崎康彌、岩崎輝彌、岩崎八穗,其中只有岩崎忠雄一人曾於1972年擔任三菱水泥化成社長。岩崎家族的獨裁控制徹底土崩瓦解了。

三、被指定為控股公司

1946年9月6日,三菱本社被控股公司整理委員會指定為控股公司,同

年10月1日正式決定解散,到了1952年,才完成清算工作。除三菱本社以外,被指定的三菱關係公司還有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

菱電機、三菱化成和礦業(都是1946年12月8日第三次指定),親戚公司

日本郵船也於12月7日第二次被指定為控股公司。在一連串的的財閥解體命令中,三菱商事的解散和三菱重工的分割是最猛烈的。

1946年12月28日,三菱商事被第三次指定為控股公司后,31日,美國佔領軍接管了總公司大樓。轉年1月4日,美軍發佈了追查戰犯的第一號敕令,1月15日,服部一郎社長退出臨時股東總會,商垣膝次郎就任新社長。半年以後,盟軍總司令部屬下的“經濟科學局”下達了解散三菱商事的命令。接到解散解命令時,三菱商事職員達4086人,經營額達60.7億日元,資產

達19.7億日元。三菱商事曾提出若干個分割方案轉達給經濟科學局,卻被毫不留情一律駁了回來,最終,三菱商事被分裂成139個獨立公司。

比起三菱商事來,三菱重工可以說算是幸運兒了,三菱重工當時在各方面都堪稱日本最大最強的公司,它下屬的軍需工廠是日本對外戰爭的強大後盾,在財閥解體中,自然是重點對象。

1946年4月,三菱重工制定了按造船、機械、車輛三大行業分割的方案·並提交經濟科學局。之後又準備了多種分割方案,甚至提出獨立成23個事業所的提案。但不知什麼緣故,經濟科學局一直沒有明確地表態。在這段時間裏,三菱重工做了最壞的打算。

但是,隨着美蘇對立及矛盾激化,美國的對日政策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三菱重工最後受到了寬大處理,於1950年1月按地域被分割成東日本重工、中日本重工、西日本重工三個公司。

1952年4月日美簽訂了和平條約,三菱商標又重新復活,上述三公司分

別改稱為三菱日本重工業、新三菱重工業、三菱造船。直到1962年6月再合併的這段時間裏,三公司各自獨立存在發展着。

三菱重工被分割成三大塊之後,三菱礦業只剩下了煤炭部門和金屬部

門,後者分離出來,設立了太平礦業(現在的三菱金屬)。三菱化成被分割為日本化成(後來的三菱化成)、旭硝子、新光人造絲(現在的三菱人造絲)。三菱電機因為在戰前曾和美國威斯汀豪斯公司簽訂了技術援助合同,經高杉晉一社長的巧妙周旋,毫髮未損地保存下來。另外,由於擔心分割金融

機關會產生大混亂,三菱銀行被改為千代田銀行。

貳二戰後的三菱第一章三菱企業再集結

一、三菱商事大合併陽和不動產事件

七零八落的三菱公司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戰後,它們以強勁的勢頭進行集結與重組。

在比較三菱和三井的特色時,常常有人形容三菱為“有組織的三菱”,三井則為“人的三井”。用這種對比來形容戰後三菱集團的再集結是比較恰當的。三菱擁有眾多的優秀人材,但作為三菱員工無論多麼傑出優秀,都必須對岩崎家族或三菱財閥絕對忠誠,三菱集團不容許屬下成員對自己有三心二意的行為。戰前有兩件事可以充分說明這種現象:奧村政雄曾擔任三菱合資公司理事,同時還擔任了日蘇通商詳細協定的日本代表,他曾提出在朝鮮大規模開發硫安計劃,但遭到一些人拚命的攻擊,岩崎小彌太也認為他心懷“二心”,最後讓他離開了三菱;鄉古潔自從擔任東條內閣的內閣顧問之後,在三菱內部便不再被重視,由社長降為會長。可見“有組織的三菱”中的成員必須一心一意效忠本組織,決不能有“腳踏兩隻船”的行為。

“人的三井”和“有組織的三菱”二者不同之處在三井物產、三菱商事

各自合併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三菱商事大多數公司是以同一營業部門內的工作場所為中心設立的新公司。它們於1954年7月進行了大合併。而三井物產的大合併比其晚4年,主要是因為人的問題而延誤了時間。

戰後,在三菱集團的重組與合併方面,最著名的一件事情是陽和不動產

買斷事件。陽和不動產是指1950年處於清算中的三菱本社不動產部的第二個公司,它是與關東不動產共同設立的。在1952年春,陽和不動產被投機商藤綱一派一下子買下了25萬股,這些股份佔總股份1/3以上,而且他們還想進一步接收該公司的人員。股份被他們買斷以後,股價狂漲,每股一度曾達1600元。這事在三菱系企業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三菱素來以,“有組織的三菱”被人們稱道,如若讓他們如願,就彷彿割斷了三菱人的希望一樣,對此事豈能聽之任之。於是經三菱長老們緊急商議之後,由三菱銀行的原會長加藤武男拍板,決定以每股1600元的高價把25萬股全部都買了回來,此舉是由三菱系10個公司共同完成的,所需資金由三菱銀行融資。這項活動的代價相當高昂,但這不僅僅是一個陽和不動產的事情,而是牽動着所有三菱人心中的

精神支柱。

1953年4月,陽和不動產和關東不動產合併成三菱房地產。

經濟危機引發企業大合併

三菱商事的大合併比三井物產領先一步,這恰恰是有組織的三菱的具體體現,三菱商事的大合併對整個三菱集團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三菱商事被分裂為139個不同規模的公司后,這些零散的三菱系新公司群經營基礎薄弱,信用度很低,勉勉強強維持着經營。

在1949年~1950年期間,又出現了通貨膨脹和世界性經濟危機。三菱系新公司為了渡過難關,相繼展開了合併活動。當時,由於朝鮮發生動亂,

美軍的對日政策也呈現緩和趨勢,這進一步加速了合併的步伐。1952~1953年,大合併的氣氛極濃,眾多的零散公司被彙集成光和實業、不二商事、東京貿易和東京交易四個公司,為大合併奠定了基礎。

1950年4月設立的舊三菱商事的第二個公司光和實業,其主要業務是處理由舊三菱商事繼承的債權、債務、不動產以及倉庫業,在某種意義說,是為逃稅而設的徒有其名的公司。該公司由於1952年8月1日財閥規製法令的廢止而改為三菱商事。

1953年7月23日,新三菱商事正式誕生。它的資本金6.5億日元,年經營額2200億日元,在當時是日本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大型商社。

在三菱商事的大合併過程中,最賣力的有不二商社社長高垣勝次郎。東京貿易會長服部一郎、東京貿易社長荘清彥、東西貿易會長久保田幾之助、三菱商事(舊光和實業)社長松本雄田。除此以外,藤野忠次郎(當時東京貿易副社長)、寺尾一郎(當時不二商事副社長)等在幕後也起了很大作用,三菱銀行出身的長輩加藤武男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不二商事是1952年3月由都商事、丸之內商事、極東商事、明光商事四公司合併而成的,因其財務狀況不佳,曾一度被排除在外,後來把合併比率降低,比其他三公司低0.5,才被允許進入合併之列。

在三菱商事大合併時,圍繞合併比例,曾進行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藤野

忠次郎曾主張按各公司的財務經營狀況確定合併比例。但最終採納了加藤武男等人的建議,對等合併。由此也可以看出,雖說是“有組織的三菱”,但也不是絕對的,在很多時候,人的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三菱商事的陣營如下:商垣勝次郎任第一代社長。荘清彥任第二代社

長,藤野忠次郎任第三代社長,寺尾一郎任副社長(後轉任到三菱瓦斯化學)。在大合併之際,不二商事、東京貿易、東西貿易還在紐約設立了日資企業,由於佐分利健(原商事常務)等人的積極努力,與本國另外三家公司同

時進行了合併,建立了美國三菱商事。

1953年12月,也就是在大合併半年以後,三菱商事進行了四倍增資(新資本金25億日元),這些新增資股份分配給了東京海上、三菱銀行、明治生命等三菱系多個公司。這樣一來,由企業之間相互持有股份的資本關係代替了戰前財閥本社的中央集權的控制方式。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日本194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生日本1946
上一章下一章

二戰前後的三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