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季威上校訪談錄
廖季威上校訪談錄
我非常有幸,採訪到(日本投降后,應盟軍:“中國作為戰勝國應該派遣五萬佔領軍駐在日本國”的命令,曾經作為中國駐在日本佔領軍先遣隊的)廖季威上校。
我特別請廖季威先生談了日本投降以後,他作為中國佔領軍駐在日本國的印象。
廖季威先生是個非常沉得住氣的人,他城府深、不露聲色、不緊不慢、不溫不火。
廖先生自我介紹,他1933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36年回國。隨即,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搞研究工作。他說,他們研究報告要常常進呈蔣介石、何應欽等高級將領參閱。我自己悄悄觀察,廖先生雖然年輕時認真、嚴謹。但是,現在,畢竟是歲月不饒人;記憶力衰退,百密一疏,難免有發生張冠李戴的情景。
但是,他這樣的國-軍抗戰將士的獨特經歷,真是百萬分之一才有,實在是彌足珍貴。
廖季威先生看我一邊提問、一邊記錄,就不慌不忙地說:“我是上校軍銜的參謀,你這樣記錄,再發表,我還擔心你曲解了我的意思呢。這樣,我給你寫下來,錯了算我的如何?”
我一聽,樂了。心想:“採訪知識分子就是不一樣。不但詳細、翔實,還省事。”
日本投降后,中國駐在日本國佔領軍先遣隊廖季威先生這樣回憶:
(應筆者邀請,此文,為廖季威先生為本人親筆所寫。筆者只是照本宣科,文字錄入。另外,照片為筆者所加。照片來源:日本國出版《一億人的昭和史》中翻拍。)
廖季威先生這樣寫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盟國按照《波茨坦公告》決定,派遣“駐日佔領軍”和組成“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監督日本消滅一切製造戰爭的工業體系,徹底清除軍國主義的殘餘,懲辦戰爭罪犯,歸還掠奪的土地,物資,賠償受害國的損失,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等等。
當時國民黨政府組織了“中國駐日代表團”赴日,參加盟國對日的管制工作。筆者由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指派出國,為駐日佔領軍先遣官,后調任為中國駐日代表團第一組(軍事組)上校參謀。從1946年至1948年在日本工作3年。現根據當時我所了解到的日本戰敗后的混亂、蕭條,日本人民的痛苦,盟軍對日本的佔領和管制情況等,撰成此文,供來採訪的方軍先生參閱、引用、轉載。
主要闡述:日本戰敗后的混亂和人民遭受的痛苦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曾親眼看到和親耳聽到,侵華日軍對我國人民之兇惡殘暴、驕橫跋息、氣焰凌人,真是令人髮指。日本投降后,我被派往日本,充任中國政府駐日代表團成員,得以目賭日本國內戰後慘狀。當時我雖然很高興,認為這是日本侵略者應有的下場。應該是我們勝利者揚眉吐氣了。但同時也感覺到這些受罪的日本人多是無辜的平民百姓,令人頓生憐憫之心。
(一)日本人民情緒沮喪橫遭凌-辱
我初到日本時,,在東京、橫濱、名古屋等地的街頭,。看見來往的日本人,男的大多數穿黃-色軍服,並且有一付垂頭沮喪的樣子,面無笑容。他們看見盟國的軍官,都很自卑地不敢正視。日本婦女一般是低頭小碎步往前走的同時,或向我們俯首鞠躬,以示尊敬。
最初登陸的美國官兵,因在戰場上曾與日軍搏鬥過多次,他們的同伴戰友,多被日軍殘殺,故對日本軍人非常仇恨。尤其看到他們仍穿一身軍服,更是十分憎惡,不順眼還要去打他們。在日本電影《人證》中也揭露過這些佔領情況,那是真正的事實。短短的電影鏡頭,只不過是當時情況的輕描淡寫而己,實際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於戰爭結束,特別是駐日美軍的軍紀也很鬆弛,因而他們酗酒打人、**搶劫之事時有發生。當然也有一些日本少女,為了貪吃美軍的巧克力糖或者達到別的慾望等,甘願與美軍親近作樂,這種情況不在美軍禁止之列。故在街頭和公園內,日本少女和美軍官兵成雙成對,攜手並肩的現象,也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記得在1946年8月,我曾在日本的報紙上見到過一條新聞報導說:“美軍進駐一年來,日本醫院已有好幾個黑娃娃出世了,這是日本第一代黑人。”因為美軍中有一部份是黑人官兵。
由於對日戰爭勝利了,美軍官兵絕大多數都希望很快複員回家,不願久留日本。等待複員回家的人們,真是度日如年。因此常常借酒發泄愁悶。發泄的對象,當然是向著日本人的。
此時,日本人也感到自己是戰敗國的人,對待盟軍是打不敢還手,罵不還口,只有逆來順受。盟軍總部的高級人員對此也未加以制止,還掩飾地說:“這是軍隊中思家病流行,情緒不好而發生的事。”直到1946年6月以後美國對日的改策改變,不願過份刺激日本人民,已撤走了大部份的軍隊,把一些不願留在日本的官兵,統統複員回國,或調離日本,另外在國內徵集新兵來補充,重新整頓軍紀,並處決了幾名在日本殺人搶劫的美軍士兵,把另一些犯罪的美軍士兵判處徒刑。自此以後,美軍軍紀才比較嚴肅一些。
此外,在1941年,我還看見有些美軍基地和軍營附近,插有木牌,用英、日文寫的內容是:“凡日本人進入此線以內者,格殺勿論!”可能這是美軍的機密要地。
(二)戰後的日本國廢墟遍地無以為居
我到過的日本大城市和地區,很多己是一片一片的焦土,絕大多數房屋波燒光了,高樓大廈偶有倖存的,凡成了危險建築。被推倒拆除其中如無危險的,則勒令日本政府修復,供應美軍使用,從東京到橫濱40公里長的京濱國道,過去這裏是工業區,建築物是與東京連成了一片的。現在國道兩旁全是一片瓦礫。殘存最多的是各種大小保險柜,立於地上未被燒毀,總有成千上萬之數,這是過去繁華區域留下的陳跡。以被破壞的程度而論,據我所見:
東京市約佔50%,大阪60%,名古屋50%,橫濱約70%,神戶30%,廣島90%,長崎60%,小倉80%。還有其他地方雖不是大城市,但有軍事設施和重要工廠,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廣島遭到的破壞是最為嚴重,在原子彈爆炸中心直徑約兩三公里之內的建築物,全部夷為平地,都是在核爆炸的高溫之下被毀。以外地區,則是因衝擊波而被毀的。當時統計,該市除死亡20多萬人外,受傷的也有10多萬人,都是被光輻射所殺傷,受傷后其中也陸續死了不少的人。
有很多的日本人在在廢墟中揀來的高溫熔化殘物,作為紀念品出賣。我出於好奇心,也買了幾個作紀念品。看見了鋼鐵、水泥、玻璃溶為一體變成另一種混合的物質,真是一種奇觀。可見核爆炸時溫度之高,簡直難以想像。
但是,在大城市建築物中,惟有京都和奈良兩地完好無損,未受過轟炸。這是有意保存他們的文化古迹嗎?據說這是經中國古建築學家粱思成教授向盟軍呼籲、要求而得倖免的。
記得在1946年7月時,《朝日畫報》復刊第一期載有一大幅面,是八開本的兩頁。該畫面是在空中鳥瞰拍攝的日本被轟炸后一片頹垣斷瓦的景像。他的標題是《國破山河在》。我因見他把杜甫這句詩真用活了,我就買了一本來欣賞。可惜未保存好而遺失了。
日本大城市的房屋,在盟軍反攻的轟炸之下,大片大片地被炸。倖存的,凡高樓大廈,如百貨大樓、銀行、大公司、旅館等大樓,都被美軍佔用。倖存的住宅,不論是公家、私人或皇親貴族的,只要是西洋式的、上等的或稍好的,若是盟軍和盟國的官員有家屬需要住房都可以徵用,而且是無償的。如中國代表團團長的住宅,即是徵用日本農林大臣的官邸。中國駐日代表團的辦公樓,是徵用皇族有栖川親王的紀念堂。和日本內閣統計局的樓房。
據日本當時的統計,在空襲中被燒毀的房屋共有975萬多戶。因此各地巡返的日本僑民,有幾百萬人無房居住。大部份人被迫遷到小城市或農村擠住。當時在東京都一間4疊半寬的小屋(約6。8平方公尺)。也要住上一家四五口人,甚至劃分時間,輪流睡覺,其居住緊張如此。
因城市住房很少,一般在東京各地的工作人員,大都住在很遠的地方,所以交通擁擠不堪。加之,當時的車輛多被炸毀,行駛的車輛也是破舊不堪車少人多,秩序也十分混亂日本人以洋蔥為主要副食品,故車中感到臭氣熏天。無論那條路線,都備有盟軍專用車輛,不管有無人乘坐,就是不準日本人上去。至於私人汽車,則早已絕跡。主要是沒有汽油。
(三)戰後日本國民衣食俱乏苦不堪言
日本國土多是由山地和丘陵組成,可耕地很少。人民生活,平時依靠外來糧食供應,戰時則大成問題。在海上運輸被盟軍封鎖之下,更為困難。日本政府在1943年時已實行糧食定量配給。到1944年後,因糧食越來越困難,所有的糧食業、餐館、食品店等一律停止營業,配給量也還漸減少。在日本投降前後,每人每天只配給大米0。2公斤。戰後在東京的飲食店幾乎絕跡,偶爾有一家麵館,並標明是代用品。至於以什麼代用因未嘗試過,故不得而知。1946年後,漸有華僑在橫濱經營飯館,但價格都很昂貴。至於糖果糕點,則根本沒有。日本人最喜愛而又離不得的白糖,過去是靠侵佔的台灣運來。戰後縱出高價也難買到,只好以糖精為代替品。一般做工勞動的日本人在用午餐時,就是幾個土豆或一點紅薯充饑而已。因此,很多人都是面黃肌瘦,營養不良,這是長期未能食飽的緣故。
那時,東京各公園中的花圃、草坪以及居民人家的院落里,很多人都自己種上了蔬菜薯類作物。動物園的動物,由於無飼料,獅子、老虎以及其他動物都被殺來吃了。
1945年,美軍初到日本不久,盟軍總部令日本政府徵用日本的勞力若干名為美軍服務。其中15至17歲的少男千餘人。18至至20歲的少女千餘人。工資由日本政府付給,伙食自理。徵集少男尚不成問題,徵集少女,日本政府頗感辣手:因為日本少女被極端份子造謠說:是征去作營妓,紛紛逃避。後來經過多次解釋、勸說,才勉強達成徵集任務。被徵集的少女,是分配到各軍官招待所(宿舍)作招待或清潔工。少男則分配到美軍各軍營中擦皮鞋、理床鋪、打掃潔、潔衛生,伺侯美國大兵。雖然工資不高,但有殘羹剩飯可吃,而且是西餐,味美好吃。後來日本人還認為這個工作是美差,有的想去,還要百般說情懇求,才能辦到,可見日本當時生活下降的程度。直到1946年秋後,美國才允許以記賬付款方式,賣了一些剩餘糧食以解決日本40%的民食,供應狀況才漸次緩和。
戰後初到日本的人,都很驚異。因為無論城市或鄉村,大部份日本男人都是穿黃布軍服,只是把帽徽和領章拔掉而己,看起來好象是全國皆兵:但是他們面容上表現的神情卻非常沮喪,又好象是俘虜一樣。他們中也有的當過俘虜,但都是昔日耀武揚威的“皇軍”,而今雖然仍穿着“皇軍”的破舊軍服,已經沒有從前那付兇惡的丑像,變成一付寒酸可憐的樣子。他們是戰爭中的倖存者,他們現在也並不是以穿此舊軍服為榮,實在是無衣可穿。穿和服和西服的人也有,但畢竟是少數在職公務人員。婦女穿的也多半是所謂的“戰時服”,我也說不出那種樣式,總之,既不合時,又破舊不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侵略戰爭開始以後,軍需品的生產壓倒一切生活資料的生產,故而布匹缺乏。加之,千家萬戶受到戰爭中的火災,衣物損失不少。複員的軍人,每人還有兩套軍服,有的還要分給家裏人穿用。布料的配給。
在日本投降前,每人每年只有50公分(中國尺1、5尺),只能作補舊之用。黑市倒有衣物、衣料出售,但價錢十分昂貴。直到1946年夏天婦女的服裝才稍有改變,大慨是費料不多的緣故吧!
(四)戰後日本國市場蕭條地攤繁榮
大城市的大百貨公司早已關閉,因房屋早被徵用了。小商店雖開業,但貨品卻少得可憐,如果想買一塊肥皂、一支牙膏都不容易。它們一般都是賣一些輕工業品和手工業品,最多的是民間工藝品及有日本風格的手工藝品,這些東西主要是賣外國人的錢,也比較好賣。商店雖然少,但地攤卻很繁榮。在東京每個區內都有很多地推。主要賣的是舊衣物和傢具用品、書籍、字畫、藝術品、古董等等。也還有衣料、高級酒類、外國香煙和其他五花八門的東西。可以說,只要你有錢,能出高價,還是可以買到你所想買的東西。換句話說,這裏就是大黑市場,是失業者謀生之路。這種市場在東京以澀谷區、新橋區、目黑區為最大。但都是被黑社會的頭目所把持,各個幫口有各自的地盤,猶如過去中國的青、紅幫會的碼頭一樣。如果要去擺攤賣物,必定要與頭目上壽,否則就會被打得頭破皿流。
日本投降后,盟軍官兵多把日軍指揮刀作為戰利品收藏。據說,回國的美軍不帶回一把繳獲的日軍軍刀就不光彩,好像沒有參加過二戰一樣。
日本投降后,除裕仁天皇的直系親屬外,其他皇族以及各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貴族,都被廢除,並取消其特殊的待遇。故這些垮台的皇族、貴族,一下失去了地位,也就斷絕了經濟來源。他們只有靠賣私有的古董、字畫、書籍、珠寶、首飾等為生。
如我認識一個日本人名叫襯邊繁一,有一次他引來一個姓寺崎的日本人來見我,他原是一個貴族,大約是個侯爵。家藏有許多中國古畫和西洋畫,請我到他家鑒賞。並希望我或其他中國人收買。當時,我對此道不懂,也無興趣。雖然看了,也分不出真偽,只好置之不理。後來他知道我是不喜歡書畫的,又來找我,並送了我一福清代王侯的老松圖,要求我轉達中國代表團,他願意將他家中所藏的二十多幅中國古畫全部以廉價賣與中國。當時我曾約我們代表團第四組組長張鳳舉和畫家錢鐵岩先生一齊去看過,他們都認為是珍品,叫他列冊開價審核。后因開價過高,就未理他了。又如投降初期的內閣總理大臣皇族東久邇宮,還是日皇裕仁的兒女親家,他垮台後很幸運未按戰犯處理,就在東京新宿區開設了一家古董玩器店。其他的皇族、貴族也有不少是如此生活的吧。
以上只是從表面上看到的現象,當時因我系中國官員身份,未能親自深入觀察和調查,戰後的日本民間也許還有更多悲慘的事,是我未能聽到和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