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

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

李經述決定“放開報禁”之後,民間的報紙迅速增加,全國達到一千多種,討論的內容也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中國女權運動的興起,在全國引起了大討論。引發這次大討論的,是吳虞假妻吳曾蘭之名發表在《女界報》的《女權評議》一文。

吳虞,生於1872年,四川新繁人,留學回國后,在成都擔任教職。雖偏居西南一隅,卻在《女界報》等刊物上發表非儒排孔、非孝平權的言論,痛斥“聖賢誤人深”“孔尼空好禮”,得到魯迅等人的肯定。他發表《吃人與禮教》一文,是提出“吃人的禮教”觀點的第一人,更被魯迅譽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但在當時大多數保守人眼中,他是那個時代中“中國社會的病人”。

吳虞的女權思想,正是當時社會轉型期新舊女權思潮交匯的寫照。在《女權平議》一文中,吳虞先放眼全球,從西方哲學大家談起:“歐洲自盧梭、福祿特爾,穆勒約翰,斯賓塞爾諸鴻哲提倡女權,男女漸歸平等”,再以美洲的女性受教育、參政議政舉例:“美洲男女同校,自小學至於大學,學科一律;女子之成績,反優於男子。立法,司法,行政,女子皆得為之。”隨後,他以進化論的思想,指出女性地位的低落的歷史原因:“由漁獵生活之平等夫妻時代,入於耕牧生活之不平等的夫妻時代,則婦女失其自由,為男子之財產,為男子之奴隸矣……是故女權之重,男權之優,乃自有其先後,而非同時見其優重。進化之跡,不可誣也”,同時,他又引用舊學文章中壓抑女權的經典篇章:“吾國儒教,素主宗法社會之階級制度,故尊卑、貴賤,上下之義,均由《易》發其凡,文字具存,勿能深諱,儒教恆以君比父,化家為國,此亦其一端,不得皆指為漢儒之瞽說。”

吳虞並不是最早撰文提倡女權觀念之人,也不是唯一一個。早在19世紀末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人,就受西方傳教士和洋務派的影響,接納了“天賦人權”的思想,提出帶有近代人權觀念的婦女觀。除了提倡女子權利,禁纏足、興女學、提倡女子參政、辦女報更是維新派具體的女權實踐。1889年7月24日,中國第一份婦女報紙《女學報》創刊,主編和主筆均為女性,其中包括康有為之女康同薇、梁啟超夫人李惠仙和《無錫白話報》創始人裘毓芳等。維新人士的婦女觀以中西共融為主,雖吸取西方女權思想精華,但因其改良派的立場,始終跳不出維護孔教的窠臼,對封建禮儀的推崇和遵守是其推崇女權的前提。在這一點上,吳虞的觀點比維新派先進,他並不認為封建禮教是需要尊重和恪守的。

接受西方思想教育的容雪,也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唐群英、呂碧城、秋瑾、沈佩貞等女權主義者都團結在容雪的周圍,爭取中華帝國的男女平等。看到吳虞的這篇《女權評議》,容雪等人很高興,決定拿去給李經述看,讓他推動相關的改革。

那日,陽光不錯,只是風裏還夾着一些冷意。李經述在總統府後花園的亭子裏,和廉政局局長袁世凱、廉政局常務副局長譚嗣同討論全國反腐的情況,他們坐在橢圓的石凳上,圍着一張石桌。

容雪拿着兩份報紙來找李經述,一份《女界報》,一份《大公報》。《女界報》上刊登了吳虞假妻吳曾蘭之名發表在的《女權評議》,《大公報》上面刊登了呂碧城寫的《論提倡女學之宗旨》。

呂碧城在《論提倡女學之宗旨》認為:“女權之興,歸宿愛國……實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於文明教化之途,同習有用之學,同具強毅之氣。自強之道,須以開女智、興女權為根本。”她提議國家開設專門的女子大學。

《大公報》主筆劉孟揚看后將這篇文章重點刊登,並感慨說:“以女子論女學,故親切有味,耐人深思。至理名言,非同膚泛……吾敬碧城女史,因而不敢輕視中國之女子焉。果有聞女史之言而興起者,則女學昌明,女權大振,家庭中有好教育,國民中自有大英雄,尚慮國家不能強哉?”

容雪把兩份報紙遞給李經述,說:“這兩篇文章的觀點我覺得很有意義。國會應該儘快制定法律,允許各地開設女子大學。”

李經述看完了文章,遞給譚嗣同,“復生,你一向對女權也很熱衷,你看看這文章怎麼樣?”

譚嗣同閱后,直誇讚呂碧城:“此文能辟新理想,思破舊錮蔽。欲拯女同胞出之幽閉羈絆黑暗地獄,復其完全獨立自由人格,與男子相競爭於天演界中。實屬難得。”

容雪聽了,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小酒窩和以前一樣動人,李經述看了她一看說:“興女子大學之事,梁啟超總長在國會提出來過,已經組織討論過數次,但是反對的議員太多,畢竟在保守的議員觀念里,‘女子無才便是德’根深蒂固呀。”

容雪說:“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出面。外界甚至有傳言說,你是反對男女平等的,因為你有兩個老婆,很多高官也有很多老婆。”

李經述聽容雪的語氣,倒是有幾分醋意,正準備開口,一旁的袁世凱有點着急了,袁世凱十七歲就在老家河南成婚後,陸續納了9位小妾,是高官中妻子比較多的,他說:“大總統在以前就是皇帝,三宮六院都很正常。兩位夫人算什麼?更何況,現在哪個有本事的男人不是三妻四妾?”

當時,正如袁世凱所說的,招妻納妾,確實是社會中有權勢男子的“必修之課”,一則為了傳宗接代,二則為了生理需要。

容雪有點不高興,說:“那是舊社會了。現在中華帝國就應該學國外,一夫一妻制。”

袁世凱哈哈大笑,說:“這不太可能吧,總統夫人不能讓現在娶了三妻四妾的離婚吧?那樣社會豈不是大亂?”

李經述聽了兩人的話,也笑道:“你們怎麼從興辦女子大學扯到一夫一妻了?我的意見,女子大學可以辦。但一夫一妻,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一夫一妻不等於男女平等了,現在與其讓那些富商、官員們在外面******、三奶的,還不如讓他們明媒正娶,花費銀兩。”

那時還沒有“二奶”、“三奶”這個詞,容雪聽得一頭霧水,問:“什麼叫二奶?三奶?”

李經述笑着說:“就是外面的姘頭。你想想,女人是做明媒正娶的小妾好,還是外面不三不四的姘頭好?男女平等,最終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不是觀念問題。這個改變過程,將會是很緩慢的。”

容雪說:“即便是緩慢的,我們也要走出第一步才行,否則永遠沒有一條光明的正道。”

李經述點點頭,說:“那就先從報紙上開始吧。我剛看了呂小姐的文章,裏面提到女性,都是用‘他’、‘伊’、‘他女’來稱謂,其實,我覺得可以用‘她’字來取代。”

說完,李經述用手指蘸水,在石桌上寫了一個“她”字。原來,中國的“她”字不是從古就有的,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有那麼多姿色卓越的女子,可是整本書卻沒有出現一個“她”字。“她”在歷史上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梁啟超提倡的早期白話文中,“他”、“伊”、“他女”都作女子第三人稱代詞。

容雪一見這個“她”字,兩眼放光,這不僅意味着“她”和“他”平等了,而且這是大總統提出來的,本身就是一條大新聞,她當即興奮離去。第二天,《華報》在頭版就刊登了一個大大的“她”字,並在後面講述了這個字的來歷,引起轟動,如一顆深水炸彈,攪動了社會輿論。

當時的社會名人紛紛響應。金天翮在《〈女子世界〉發刊詞》中指出:“女子者,國民之母也。欲新中國,必新女子;欲強中國,必強女子;欲文明中國,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國,必先普救我女子,無可疑也。”

馬君武在《新民叢報》中提出:歐洲社會黨人主張的女權包含五項內容,即教育權、經濟權、政治權、婚姻權與人民權,他將“今日女子應當恢復之權利”列舉為六項,即“入學之權利”、“交友之權利”、“營業之權利”、“掌握財產之權利”、“出入自由之權利”與“婚姻自由之權利”。

最後,連新任中國新聞局局長魯迅都參與其中的討論,他應邀到北京大學作了一場轟動全國的演講《娜拉走後怎樣》:“一個英國人曾作一篇戲劇,說一個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沒有路走,終於墮落,進了妓院……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裏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麼東西之類;倘使已經關得麻痹了翅子,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還有一條,就是餓死了,但餓死已經離開了生活,更無所謂問題,所以也不是什麼路。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

講到這,魯迅再一次“為錢正名”:“錢這個字很難聽,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覺得人們的議論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飯前和飯後,也往往有些差別。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裏面怕總還有魚肉沒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之後,再來聽他發議論。”

李經述覺得時機成熟了,便推動國會很快通過了《女子學堂辦學條例》,女子學校高等教育在中國取得了合法地位,不僅限於在小學、中學和師範就讀。

飛鷹汽車集團還給政府捐資五千萬元,聯合在中國江浙一帶傳教、辦學的美國八個教會組織一起,在北京成立了中國女子大學,總統夫人容雪擔任了第一任校長。

李經述接見了捐贈人,也就是飛鷹汽車集團的創始人,他叫張永濤。雖然很年輕,此人是國字臉,看起來深沉機智,對中華帝國的新政府充滿信心。他的老爸以前是小海商,新政府成立后,工商立國,他經商慢慢做大,將兒子送入浙江大學堂讀書。張永濤學的是汽車工程專業,畢業后投入汽車行業,創立了飛鷹汽車集團,他和美國福特公司合作,引進了生產線,飛鷹車標是一個圓圈外兩邊一對飛鷹翅膀中間飛鷹頭凸出下邊是鷹尾!他的夢想是將飛鷹汽車銷售全世界中高端頂級品牌。當時汽車產業是中華帝國政府大力扶持的高端產業,飛鷹汽車集團迅速崛起,銷售額佔到了國內市場的10%。

李經述感謝張永濤對中國女子大學的捐贈,表示這筆捐贈可以抵扣飛鷹汽車集團的一半稅款:“以後,國內所有企業對慈善事業的捐贈,都可以抵捐贈金額的一半稅款,算是政府和企業一起做慈善。”

張永濤說:“大總統英明,我今後一定更加積极參与中國的慈善事業。”

中國女子大學成立后,一時間,中國大地上,女子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在廣東番禺,還出現了一位奇女子張竹君,開辦了很多醫院,救死扶傷。

張竹君是廣東番禹人,廣東是與洋人最早接觸的地區,風氣遠較內陸開通,張竹君的父親原來是三品京官,但思想開放,在義和團“扶清滅洋”口號震天響時,還送張竹君進了“夏葛女醫學堂”。這是一所綜合性的醫學校,四年畢業,再經過附屬柔濟醫院的實習,便自立門戶,懸壺濟世。

張竹君身材高挑,鵝蛋臉,高鼻樑,大眼睛,平時喜歡穿洋裝和高跟鞋,這在當時的嶺南,是一道風景。她把診所開在廣州市區內,每次出門,都坐四個人抬的敝篷椅轎,引得路人駐足側目而視。

張竹君有一位閨中密友徐佩萱,是富貴人家的女兒,又嫁給了名門貴公子李晉一,可惜好景不長,李晉一患急症身死,徐佩萱終日悒鬱不樂。張竹君看着這位閨蜜整天沉溺在沮喪的深淵之中,便拉她與自己合夥在荔枝灣開辦提福醫院,專為貧民治病,還加入了“紅十字會救傷隊”。

後來,她又與徐佩萱在柳度橋開南福醫院,還在兩所醫院中各設福音堂一所,除了傳教佈道外,更定期舉辦演說會,討論會,傳播新知,闡述時事,一時間成為廣州市新派人物、知識分子聚會的中心。

當時經常來聚會有胡漢民、馬君武、盧少歧、宋通儒、程子儀、周自齊、王亦鶴等人。有的是年輕的官員,有的是報館的編輯,有的是學者,有的是名門貴公子,夏天來臨,天氣燠熱,張竹君便長期租用一隻大花船,取名“紫洞庭”,邀大家一同上船游弋在珠江之中,清風指襟,款款清淡,大有同舟共濟之慨。

由於張竹君在社會上的影響,許多妻妾成群的男人都怕她。張竹君大名鼎鼎,據說有一女子連路遇劫匪時,報出張竹君的名號,歹徒都竟然斂容正色,鞠躬而退。

李經述聽說張竹君的事迹后,大加讚賞,使得張竹君的名氣更加響亮。李經述還提議把每年的3月8日定為婦女節,這一提議獲得國會通過。後來,英國、美國等國家紛紛效仿,這一天就成了國際婦女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越1879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越1879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8章 中國女子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