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崇禎4
侯恂當然也知道皇帝的為難之處,他能做到現在的這個地步,就已經超乎侯恂的想像了,大家都歡呼“聖主出”看來真的是有那麼點道理的。
說到底,皇上也不過是個18歲的少年人罷了,弱冠之年,能做出這般成績,說一句天縱英姿也不為過啊。
不過崇禎今天請了侯恂等人來,顯然不是讓他來發獃或者稱頌自己來的,崇禎元年就是大旱之年,現在也該做些準備了,戶部和工部打發人下去,去挖井啊,還是什麼的,總要盡人事,聽天命,是不是?
賑災工作也應該提前準備了,可別弄的到時候措手不及,大家聽了皇帝之言,都有些詫異,這好好兒的,怎麼就要大旱了?
皇帝的消息是從哪兒來的?屬實么?
崇禎倒是沒有解釋自己的消息來源,看着他一副篤定之態,大家就將事兒按到了正在陝甘一帶的徐光啟頭上了。
這老頭兒,沒事兒找事兒,大家都忙着爭權奪利呢,誰顧得上什麼賑災啊。有人心裏腹誹道。
好在崇禎今天請來的這幾位都是軍機處的,都是剛直之士,大家聽聞有大旱,如何能不心焦。
是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商討此事,不過說來說去,還不是個錢的問題。民間地主們可不是沒糧,可是遇上大旱大災之後,他們的糧食就高漲三五十倍去了,誰能買的起?
至於國家的倉儲,不管是中央官倉還是地方糧倉,基本上都是個空殼子,哪裏還有一顆糧食啊。
現在東遼抗擊韃子,所有的物資都緊着那邊兒了,至於其他地方,誰關心?
望着眾朝臣們為難的目光,崇禎知道這個時候該自己說點什麼了,
“眾卿並不用憂心太過,只要到了玉米成熟之後,糧食的問題便不用發愁了。”
玉米在大明早有種植的記錄了,不過各位官老爺們所知不多,即便如今徐光啟開始大規模的推廣了,眾人還是所知不多,崇禎能不生氣嗎?
這幾位可都是所謂的國之重臣,他們都是這個態度,就更甭提是其他人了。
崇禎對着雙眼不時閃過迷惘的臣子,簡直要氣炸了,感覺到了自己的情緒波動,崇禎趕緊地在心中默念經書,讓自己冷靜下來。
雖然皇帝的情緒波動只是那麼一剎那,可是能站在這裏的,誰都不是傻子,所以大家忙不迭兒地開始請罪。
當皇帝也無奈啊,總不能動不動地就殺人吧,崇禎收起了自己的心思,淡淡寬恕了臣子們的玩忽職守。
南方的糧食成熟之後,走水路,運往陝甘一代,然後等着陝甘的玉米、土豆成熟,這一場大旱就應該能撐過去了。
當然,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的,興修水利,深挖水井,哪怕是面子工程,只能用一年的井,各地都有指標,皇帝會派出工作組去全國巡查,若是完不成這個任務,那麼撤職查辦,永不錄用。
這話一出來,大家就知道皇帝對於此事的重視程度了,雖然現在已經是崇禎元年了,皇帝剛剛才算是剪除了閹黨,可是對於朝堂的大臣們,並沒有太大動干戈,看來這次,只怕皇帝是藉著來完成朝堂上的換代了。
當然了,這個時候,雖然有心人注意到了恩科進士的培訓工作,可是誰也沒想到,皇帝膽大如此……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人要是被逼到了絕境上,那他是什麼事兒都乾的出來的。
在這個時候,京城,濟南,揚州,南京等富庶的城市,同時開了一家奇物閣,專門售賣什麼佛郎機國的葡萄酒啊,剩下的就是什麼玻璃的鏡子啊,各色味道的香胰子之類的。當然了,各色的西洋鍾,懷錶之類的也不會缺的。
這些新奇的物件兒自從一上市,就遭到了哄搶,在富商們最愛攀比的維揚等地,大家為了搶一塊兒懷錶,竟然不惜花數十萬兩銀子,一時嘩然。
崇禎在收銀子收到手軟的同時,心裏的憤恨也半點不曾減少,這些見鬼的傢伙,國家大難當前,不想着報國,哼哼,好的很。
皇帝的心思誰也不知道,倒是這奇物閣的來頭甚大,誰的面子都不賣,大家對它也沒什麼辦法。
當然了,這家店買的東西可都是好玩意兒,雖然有大規模鋪貨的,可也有限量版的東西。
這種東西,自然是身份的象徵啊,一般都是採用拍賣的形式,價高者得,也不是沒有人想過用別的法子,不過很快地就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
大家對於奇物閣的來頭更加猜疑的同時也曉得它的份量不是自己能動的。還能怎麼著,那就老老實實地競價唄,自己缺什麼,就不缺銀子,不是嗎?
土豪的心思你別猜,自從一輛馬車賣了八千兩之後,崇禎算是徹底地知道了這大明的百姓們到底有多富足了。
藏富於民,這算不算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強盛呢?
不過民富而國弱,只怕也落不得什麼好下場的,皇帝心中不無惡意地想到。
這奇物閣就是內務府的工匠們造的,小光團提供了各種方子之後,崇禎帝就開始着手準備了,他的哥哥是個手工業愛好者,所以內務府的工匠們自然也不是說著玩兒的。
魏忠賢為了讓天啟皇帝玩的開心,從全國各地搜羅了大批的能工巧匠,現在,總算是派上了用場。
當然了,這銀子么,自然都是進了崇禎的內庫,他想要做點什麼事兒,這沒銀子了,不是需要銀子嗎?
有了奇物閣,這算是有了只下金蛋的母雞啊。
皇帝的心情很好,這有了餘糧,心中不慌啊。
對於丈量土地,施行新的稅收政策的提議又提上了議程。這次,大家都是沉默居多,皇帝倒也無所謂,反正他也沒想着用這些人,自己的培訓班,新科進士們差不多可以結業了。
這些人才是有衝擊力的,又求功心切,現在不用他們衝鋒陷陣,更待何時?
當然了,等這些人歷練出來,又立下了大功之後,朝堂上這些尸位素餐之人,是不是就該挪屁股了?
崇禎的心思誰也不知道,不過看着皇帝的態度,只怕是在所不惜了。不過相對於皇帝提出的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大家還是喜歡一條鞭法多一些。
所以,問題又開始集中在到底到底是一條鞭法還是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了,這個時候,誰也沒提到底該不該改革稅法了。
雖然耍了個心眼兒,不過崇禎對於能取得這樣的進展表示滿意,雖然都是些混蛋,可是現在自己要靠着這些混蛋治國啊。
不過大家的反對也讓崇禎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能太過激進了,所以挑出幾個大的地區來做新稅法的實驗地,其他的地區,復行一條鞭法。
這比一開始就是新稅法的接受度高了許多,藉著神相的名頭,倒是好辦事兒許多。
不過這推行稅法,總得要人手吧,丈量土地什麼的,工部也好,戶部也罷,總要派人出去幹活兒吧,所以人手在哪兒?
這個時候,吏部提出了完整的歷練程序,新科進士們在老人的帶領下,分為九批趕赴全國各地。
大家對於皇帝的大膽舉動表示震驚的同時,老狐狸也是憂心忡忡,皇帝的心思還真是明了啊。
可是這是陽謀,正大光明的,即便你想反對,可不知道從哪兒下手。看來大家都小看了當今啊。
雖然只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可說不定這大明還真是會在他手上實現中興,是以老狐狸難得的振奮了一下,可是畢竟積重難返,誰也不知道皇帝最後會不會成功,所以還是算了吧,大家也就繼續往日的維持會的工作就好了。
這些人的心思崇禎倒是知道一些,既然這般地不思進取,那就騰出位置來,總之,朕的朝堂上不養閑人。
崇禎這裏忙着,別人也不閑着啊,遠在東北的皇太極和自己的謀臣范文程開始謀划南征了。
現在這天寒地凍的,外加上袁崇煥在遼東的經營,就在今年,整個滿洲遭了災荒,市面上的穀子已經賣到八兩銀子一鬥了,盜牛殺馬甚至是殺人的事兒都不在少數,滿洲人基本上全民皆兵,現在因為缺糧,已經有不少人帶着自己的財物投奔大明了,這一切還真是讓皇太極覺得棘手,不過范文程是誰啊?
這位謀略著稱的漢人,自然是會告訴皇太極,這南征,可並不止是一條路可走喲,咱們可以借道兒蒙古,正好兒呢,震懾蒙古,一舉兩得!
當然大家一起攻打大明,得了好處,一起享用啊。
“妙啊!”
皇太極聽了范文程這個陰損的法子之後,拍手稱讚,真不愧是范先生。
皇太極召開了高層會議,開始提起了南征的話頭兒,這滿洲勇士可不都是馬背上的好漢么?誰不想着建功立業呢?是以,話頭一開,群情激奮,真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皇太極滿意地笑了,一副盡在掌握之態。
范文程微笑不語,作為一個漢奸,他只能為主子謀划,至於大明,哼,故國又如何?
皇太極開始秣兵歷馬,這消息自然是不會保密到哪裏去,很快地,就傳到了袁崇煥和崇禎的耳朵里。
大明君臣最大的考驗來了,誰也不知道結局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