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逐北(六)
第四十一章逐北(六)
項飛在攻佔了河套地區之後,很快就接到了項羽的命令,於是按照計劃,他率領大軍在俘虜嚮導的帶領之下,一路想東北高歌猛進,沿途連破八個大小部落,斬敵兩萬餘人,一直殺到了匈奴大單于王庭之前。
接到戰報的老上單于大驚,連忙調兵遣將,以大軍構建壁壘來阻攔住項飛軍的前進,同時將東路的大軍也撤了回來,在王庭東、南、西三面構築了堅固的防線。原本匈奴人習慣的打法的奔襲騷擾,是騎兵突進,但這次卻效仿楚人的打法,以營壘守衛,阻攔住楚軍去路。
兩軍相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楚軍就開始了猛攻,匈奴人依據對地形的熟悉和構築的工事,以及頑強的戰鬥,使楚軍多次進攻均無功而返。項飛命大軍休整一日,等來日再戰。
對於糧草問題,項飛倒不怎麼緊張,沿途劫掠草原各部的牛羊糧食,加上自身帶着的,足夠大軍用上一個月了,他有信心,一個月內就可以打敗匈奴人,因為,皇帝陛下與韓信還有十幾萬大軍從東路進發,算算日子,他們的大軍也該要達到匈奴單于王庭附近了。等到兩軍一會合,楚軍聲勢壯大,勢力也壯大了之後,匈奴人想不敗都困難。
趁着這天休整的時候,項飛也美美地睡上一覺,這一路上來,他就沒能睡過一個囫圇覺,兩隻眼睛熬得像兔子眼睛(也像熬夜寫書的起點多數作者們)一樣,佈滿了紅紅的血絲,今天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真是愜意無比。可還沒睡上一個時辰,就被自己的侍從吵醒了。
項飛怒不可遏,不耐煩地道:“本帥不是說過,除了敵軍偷襲,其餘事務都不必來找我。”
“回大元帥,”侍從恭敬地道,“皇帝陛下有旨,宣大元帥即刻前往陛下那裏。”
“什麼?”項飛的瞌睡蟲立即被這一句話趕跑得無影無蹤,他趕忙一個翻身,坐了起來,半信半疑地問道,“你剛才是說,陛下派使者來宣,讓本帥去陛下那裏?”
“回大元帥,陛下的使者正在營中大帳。”侍從還是一個腔調地說道。
項飛歡喜地說道:“好,陛下使者就在大帳之中?快,你去回一下,就說本帥馬上就到。”
聽到皇帝陛下已經率領大軍趕到,項飛興奮得睡不着覺,立即帶上幾名心腹,跨上戰馬,跟着使者,一路向東而去,剛出自己的大營門,就看見東面有獵獵旌旗招展,儼然是大楚的旗號和軍馬。項飛快馬加鞭,趕到大軍面前,遠遠地看見陣前一人,跨着黑色駿馬,持着黑色大戟,不是皇帝陛下還會是誰?項飛飛馬趕到項羽面前,立即翻身下馬,跪拜着伏地行了個大禮,道:“臣項飛不知陛下駕臨,有失遠迎,望陛下恕罪。”
項羽笑着說道:“愛卿快快平身,朕大軍來得突然,你豈有知道之理,俗話所,不知者無罪,走,帶朕一道去你的大營,朕這裏帶來的兩萬兵馬,全都歸你指揮。”
項飛愣了一愣,狐疑地問道:“陛下東路十幾萬大軍,如何只剩兩萬餘人馬?”
他的意思,以為項羽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敵軍的攔截,因此只剩下兩萬人馬,可見他們除了一路風塵僕僕之外,並沒有激烈戰鬥的痕迹,戰旗和戰士身上,全無血跡。
項羽笑道:“如此軍機大事,當回營之後,朕自會與你詳說,不過朕這兩萬兵馬,所攜帶之糧草已經用盡,還需到你大營進行休整,你可不能怠慢了他們。”
項飛趕忙道:“臣為陛下之將,軍士也都為陛下之軍,臣豈會厚此薄彼?”
君臣大笑着,策馬向楚軍大營而去。一路上項飛介紹了西路軍的征戰經過,即收復了河套地區,擊敗了幾個部落,又到單于王庭與單于大軍撕殺了幾個來回,是各有勝敗。
沒多久,大軍就開到大營,項飛請項羽住進大帳,並召集諸將來面見陛下。諸將中有不少是項羽的老部下,也有些從來沒見過皇帝陛下一面的,卻都是一樣的激動和興奮。
項羽與眾人寒暄已畢,命眾人都坐下議事。項羽環顧一下四周,道:“諸位將軍都身經百戰,如今我大軍與匈奴大軍激戰真酣,單于兵馬甚眾,又兼熟悉地形,我軍深入敵國,宜速戰速決,不知諸位可有破敵之良策?”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兩軍相遇,除了拼人數之外,比的還有士氣與頑強的戰鬥意志。匈奴人佔據天時地利,加上處於守勢,自然消耗不大,而楚軍客場作戰,又是長途遠涉而來,地形又不太熟悉,而且處於攻勢,因此難度很大。
所以一時間眾人也想不出什麼良策妙計來,就連項羽本人,也是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倘若用火攻,匈奴大單于王庭附近有大量的水源,縱火根本就沒有多大效果,一旦風轉了向,反而會燒到自己一方。除了用計之外,就是比拼實力了。
如果說有更好的辦法,那就得等到韓信率領大軍突然出現在單于王庭的後方了,可是茫茫大漠草原之中,韓信的運氣能否向衛青霍去病那麼好呢?如果他不能在二十天內出現,那麼項飛這裏的大軍就要強行攻擊了。到時候,就不能心疼倒下多少人馬,為了勝利和大多數人的生命,以及帝國的存亡,死上幾萬十幾萬的大軍,也在所不惜。
不過也不能坐吃山空,項羽道:“明日叫陣,約老上單于與朕陣前一會,朕當年會過冒頓單于之後就斬殺了冒頓,待會見老上單于時,一箭射死他,豈不方便。”
“陛下,恕臣直言,臣叫陣多次,匈奴人從不出戰,老上單于更是居住王庭不肯出來,陛下想在陣前一會老上單于,恐怕難以成行。”
項羽頗感到意外,但還是笑道:“呵呵,老上單于竟成了縮頭烏龜,被我大軍壓迫得躲藏進老家,足見我大軍氣勢正盛,明日眾將隨朕及大元帥一道,衝殺匈奴南大營。”
“末將等遵旨。”眾人齊聲應道。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楚軍就飽食一頓,集結完畢之後,開拔向匈奴南營。匈奴南營為呼邪王把守,匈奴人見慣了這幾天楚人進攻,也不以為奇,只是沿着大營佈置了一些障礙,組織楚軍衝殺。這些木製的障礙在項羽眼中根本就是玩具一般,項羽命人放起一把火來,將路障燒掉,火借風勢,差點將匈奴人的營門燒到。不過匈奴人似乎也早有準備,將火撲滅,也並不顯得有多麼的緊張。
項飛令旗一揮,楚軍齊聲吶喊,衝殺向前。匈奴人這一回是一反常態地玩起了堅守戰,見楚軍來襲,忙以弓箭相對付。楚軍在盾牌的掩護下,死傷並不多,很快地就衝到了大營前。
楚軍這次並沒有攜帶攻城器具,但發現匈奴人以壁壘堅守之後,用一根大木改裝成了撞木。巨大的撞木撞擊向了營門,衝擊着匈奴人的神經。匈奴人趕忙死命保護住,並用長矛不斷地刺殺着衝到營柵欄前的楚軍軍士。楚軍也不示弱,以步軍沖在最前,弓手在第二梯隊,不斷地向營中射着箭——火箭。
用火攻不可能將匈奴人打敗,但起碼在他們大營中造成一場不小的災難,擾亂一下匈奴人的軍心,使他們既要忙於對付攻營的楚軍,又要去撲救營中起着的大火。
不過,很快地,匈奴人的旁邊兩營就派來人馬增援,不過卻沒有來衝擊楚軍陣型,而是躲進了匈奴南營,配合南營的匈奴兵士抵禦着楚軍的進攻。匈奴人倒下一批又填補上來一批,楚軍也是同樣如此,中槍中箭仆地的軍士到處都是。
雙方很快就進入到原始的消耗人命的戰鬥中。楚軍由於有皇帝陛下親臨戰場,軍士們軍心大振,展開了瘋狂的攻擊戰。撞木很快就要將營門撞破,營門吱吱地就要被撞開。
呼邪王見勢頭不妙,忙招呼一隊人馬從偏門殺出,企圖以騎兵衝擊一下楚軍的進攻。果然,楚軍見敵人殺出,步軍都驚慌地後撤,弓手們更是逃跑得厲害。呼邪王心中暗喜,大單于還命令騎兵不得出營,想不到楚人一見我騎兵殺出,竟是這樣的不堪一擊,還不趁此良機大殺一陣,挫挫楚人的傲氣,揚揚大匈奴的軍威。
於是這五千匈奴騎兵朝着楚軍步卒殺去,還沒等到楚軍面前,就見楚軍陣中無數騎殺出,朝呼邪王所部的兩邊急速包抄過去。呼邪王大驚,慌忙命人返回大營。楚軍騎兵絲毫不肯放鬆,緊緊追擊過去。營口的匈奴射手們不敢放箭,生怕傷及自己的頭領和自己人,楚軍趁勢衝進匈奴的偏營門。騎兵衝殺進去,大殺一陣。項羽見狀,忙命大軍轉向,殺進偏門。
匈奴人見楚人殺了進來,自然是驚慌不已,忙拚命抵禦,費了好大的氣力,在四倍於楚軍的兵力優勢下,終於將楚軍趕出了大營,不過匈奴人的損失也真是大,死傷無數。倒是楚人,傷亡卻不到匈奴人的四分之一,在取勝無望的情況下,才從容地撤出了匈奴大營。
從總體兵力上來說,匈奴人的兵馬比楚軍要多出近一倍,但是卻採取守勢,這一點讓楚軍不少將領都迷惑不解。倘若是匈奴人入侵楚境,而楚軍又兩倍於敵,楚軍一定合力進攻,直到將對方打死或者打退出關去。
項羽知道,匈奴人之所以採取守勢,其根本原因是不想過多地消耗自身的實力。楚軍拼掉十幾萬人,還能立即召集到十幾萬的大軍,而匈奴人卻不行,總人數達不到楚人的二十分之一,他們幾乎是全族皆兵,消耗掉一部分,就損失了一部分,很難彌補得上。
所以,即便匈奴人大舉進攻,打敗楚軍,自己也要損耗十萬人的性命,這對於匈奴一族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重大損失,因此老上單于才決定,以守代攻。楚軍深入敵境,必定尋求速戰速決,一旦曠日持久,楚軍就會自亂陣腳,因此,守比攻要來得划算。
老上單于還真是看到了楚軍的弱點。遠來之師,不能長久,時間一長,糧草難以為繼,就算可以從關內運送過來,匈奴人這時候就可以派出一支隊伍,沿途襲擊騷擾楚軍的運糧隊伍。押運糧草的隊伍,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就算楚人派上一支精悍軍馬跟隨,匈奴人只需要一把火,就可以將那些沉重的難以轉移的糧草付之一炬。
項羽及項飛等人一下子就陷入窘境當中,雖然陣上小挫了匈奴人一回,但卻沒能傷及到他們的元氣,得想個什麼辦法來攻破匈奴人三座大營其中一座這樣他們互為犄角之勢就陣勢就將被攻破,從而讓楚軍佔據戰場有利形勢。
按照孫子兵法上所說的:“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如果己方兵力為敵方十倍左右,就可以去圍困他;若我方為敵方的兩倍,就可以正面與他對敵。可是現在的局面是,匈奴人是楚軍的兩倍,而處於圍攻之勢的卻是楚軍,想獲得勝利,確是非常之困難的事情。
大帳之中,楚軍幾名將軍圍着項羽坐着,商議着對策。項飛率先言道:“陛下,我軍必須速戰,如今匈奴人成犄角之勢,我軍可聲東擊西,佯攻南營,而實取西營,如何?”
項羽搖搖頭,道:“敵三營相距較近,往來增援甚是便利,縱然我軍調得猛虎離山,其歸還速度也快,恐怕徒勞。”
幾人正商討間,忽然有斥候來報,說匈奴幾營皆大亂,有拔營而起的跡象。
項羽精神為之一振,莫非是韓信已經偷襲到單于王庭之後,這些匈奴大軍才倉皇回援老上單于?果然如此的話,便可趁勢追擊,掩殺一陣,配合韓信的舉動而大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