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補氣也需從天地借..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補氣也需從天地借..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補氣也需從天地借力

+激情小說“人得天氣而生,稟地氣而長”。所謂“天氣”,就是我們呼吸的大自然的清氣;“地氣”則是從飲食中得來的。我們補氣自然也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如此,便可借天地之力了!

人活着,無非就是為了一口氣。這口氣是怎麼來的呢?中醫認為它來於自然之氣。《素問-寶命全形論》指出:“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何謂“天地之氣”?《黃帝內經》對此有進一步的解釋:“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古人認為,天就是“氣之清輕者”上浮而成,而地就是“氣之濁者”下降凝聚而成。

“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地面水汽蒸騰,化為雲。云為天氣,因為它是清輕的。當它裏面的水汽越來越大,變得重濁時,就會化為雨落到地面上,這時就成為地氣,如此循環往複。所以說“雨出地氣,雲出天氣”。人體也是與此相對應的。“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中醫認為人有九竅,眼、耳、口、鼻這七竅位於頭部,所以稱為“上竅”或“清竅”。另外還有兩竅,就是前後二陰,稱為“下竅”或“濁竅”。“清陽”和“濁陰”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它的來源有兩個方面,一種是呼吸,也就是我們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氣,即所謂的天氣;另一種是飲食,也就是地氣化生而來。

中醫講,“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什麼是“嗌”呢?清代名醫袁仁賢對其的解釋是“嗌者,口內總機關,統咽喉言也”。可見,“嗌”就是我們所說的咽喉。咽喉是進食的通道,張景岳認為“地氣,濁氣也,謂飲食之氣”。所以我們進食也是在吸納地氣。

吃下去的食物經過胃腸的消化,一部分轉化為水谷精微,這種精微之氣叫做清陽。清陽以上升為順,所以它可以濡養人的臟腑肌肉,包括面部孔竅。剩下的消化不了的食物殘渣則成為糟粕,這就是濁陰,它是以下降為順的,並通過前後二陰,以大便、小便的形成排出體外。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之氣因為其清,所以可以走到肌肉組織比較細微的地方,比如人的體表毫毛;凝重的則會走到人的臟腑中。“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清陽之氣有發散作用,所以可以濡養四肢;比較沉濁的氣則是往內收,歸於六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男人養精女人養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男人養精女人養血
上一章下一章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補氣也需從天地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