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什麼是西方繁華的驅動力?(5)

導論:什麼是西方繁華的驅動力?(5)

關於資本,阿波羅工程的成本是個天文數字。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年度預算從1960年的5億美元飆升到1965年的65億美元——占當時聯邦年度預算的5.3%(今天聯邦年度預算的5%大約是1,250億美元)。順便提及,越南戰爭估計花費1,110億美元(相當於2008年的6,860億美元)。總共算下來,阿波羅工程的最終成本大約相當於1969年貨幣的200億到250億美元之間(相當於2005年的1,350億美元)。

資金只是其中一項挑戰,要實現登月的偉大目標,美國還必需具備另外兩個重要條件:人力和技術。幸運的是,美國全都有。

為了*保障阿波羅計劃的實施,美國航天局招募了一支龐大的科研隊伍,航天局的工作人員從1960年的10000人增加到1966年的36000人。除此之外,太空計劃還需要成千上萬的外圍科技人員,從1960年到1965年,為這項工程工作的人員增加了十倍還多——從36000人到376000人!這裏的重點不在於太空計劃需要如此之多的人力,而是美國確實擁有這麼多人力資源。如果沒有這麼多人才,他們就培養出來。私企、科研單位和大學為阿波羅計劃提供了大部分人才,正是龐大的人才隊伍才能夠創造出高端技術從而將美國送往太空競賽的前列,也將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送往月球——這一壯舉經常被引用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成就。

阿波羅工程的技術成就令人嘆為觀止。近世界1/5的人口在觀看人類首次登月直播、感慨這種偉大的奇觀時,也一定會為這種奇觀背後的技術成就感嘆不已。登月的奇思妙想,是在經歷了十年的反覆試驗、測試以及經歷了無數的困難之後才得以實現的,從能夠將汽車發送到太空的巨型土星號火箭,到能夠承載兩個150磅重的成年人的登月艙,還有數以十萬計的各種零部件,每一個組件都必須經過研究、設計、製造和測試,阿波羅組件的龐大和複雜令人難以想像。

然而,還遠遠不止這些。阿波羅計劃還激發了一系列有關火箭和太空飛行器的外圍技術領域,比如航空電子設備、電信和計算機技術,以及工程學,統計學,土木、機械和電氣工程領域。這就是思想的力量!阿波羅計劃的直接技術之外的溢出效應才是科技發展的真正成果,因為一旦技術被研究出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技術應用的邊際成本為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
上一章下一章

導論:什麼是西方繁華的驅動力?(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