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方現行經濟制度存在重大缺陷(11..

第二章:西方現行經濟制度存在重大缺陷(11..

就波動性而言,股權收益人總是鍾情於房價出現更大的波動(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在雞尾酒會上高談房價,在餐桌上闊論自置房屋的原因所在),而住房抵押者擔心的則是房價過多的波動會導致負資產或者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比如說房市崩潰),因為這會讓他無家可歸。(當然,他也擔心作為按揭付款人,收入方面的波動會使他陷入困境,使他無法獲得他應有的收益)。

一個難以捉摸卻至關重要的細節是,住房抵押者並不介意房價是否下跌。事實上,他既不關心房價產生的任何波動,也不關心會否出現負資產。但是,他關心收入波動,因為收入的下降會導致他無力支付按揭付款,如此一來他就很可能無家可歸。雖然他跟股權收益人有相似之處,但是他並沒有那種“大不了把房子交給銀行抵債”的意願和氣魄,因為他需要彌補他“先天不足”,即他必須要有一個安身之處。此外,當你既是股權收益人同時又是住房抵押者的時候,期權價值將會從根本上減少。至於債務水平,住房抵押者毫無疑問的會傾向於減少債務,從而減少無家可歸的風險,但正如前面所討論的,這與他作為股權持有人而鍾情於舉債的一面相矛盾。

“自置居所”政策的片面性

最根本的問題已經浮出水面,那就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像美國這樣的工業化國家的政府政策(事實上這些政策只是個別人自己的意願)完全忽略了不願承擔風險的住房抵押者的意*願,而只是迎合了那些鍾情於風險、波動和債務的股權持有人的口味。這種愚昧的行為已經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但是其影響程度尚未完全顯露出來。

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政府就開始實行一項雄心勃勃的自置居所戰略,旨在使數百萬的美國人有自己房子,但是美國政府沒有預見到這項政策本身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決策者們被“讓所有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的口號弄得精神失常,竟無意間推出了一個長達50年之久的債務文化,並且催生了這樣一代人:他們把自己的經濟情況牢牢地置於一條經濟破壞之路上。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美國人擁有住房的百分比在1930年為47.8%,1960年為61.9%,到2000年為66.2%。

政府提供了一套不知不覺惡化了的槓桿(債務)文化,以至於西方大多數人現在的生活入不敷出。這一政策固然滿足了擁有房屋產權的房主的需求,然而卻忽視了住房抵押者的意願。西方各國,包括他們的政府和家庭,都被深埋在沉重的債務負擔的土堆里(唯一的出路似乎是逃脫債務的償還義務)。為了促進廣泛的自置居所戰略的實施,西方政府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予以支持,然而這一做法是弊大於利的,這將促使整個西方經濟全面的消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西方迷失之路:西方的經濟模式是錯誤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西方現行經濟制度存在重大缺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