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歷史(2)
除了口傳,還有宗祠和族譜強化歷史感和家族觀。宗祠是有形的、實物的,除了拜祭祖先,有慎終追遠的作用之外,還可以收族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七祖祠,香港中華書局,1974年。,維持宗族的聯繫;族譜是無形的、文字的,記家族的歷史盛衰。建宗祠、修族譜是一個家族的重要活動,也有助於小孩感受家族的綿遠之感。在美國創辦計算機大企業的王安說:
一如許多中國家族,我們家族也有族譜,過一兩代就要由族裏有力的人主持修訂。族譜使我們的家族有源遠流長、賡續不斷的感覺,這是我在變動頻繁的西方看不到的。……我還記得小時候父親曾指着書架告訴我哪一本是族譜。……我一如大部分中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一種觀念:我們的文明和家族都是歷史悠久。王安《教訓》頁3—4。
歷史感和家族觀不但影響到宗族、家庭,連個人姓名也按輩份安排,孔、孟、曾姓是其中的代表者。同一輩的人,名字中都有一個相同的字,同族的人,只要一聽名字,就知道對方的輩份。
悠久的家族歷史,使中國的家庭產生莫大的韌力,在艱苦卓絕之中,千方百計堅持要生活下去,復興家族;也產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重男輕女思想,以致用過繼收養等等方式,製造一種假的延續。兄弟之間,孩子可以過繼;同宗之內,可以過繼;有時富有的人因為無子,硬要收同姓的窮人的一個兒子為子,承接香燈。這種螟蛉子,若果養父終於無子,還可以保持地位,及至養父生了兒子,寵愛*自然不及了。不過,傳統中國人對收養過繼還是很認真的,尤其是過繼自兄弟,對養子女一般亦疼愛有加,分家也有他一份。所謂親娘不及養娘大,養子女對養父母的親近經常超過親父母。
家族綿延大概還有一種效果:在長幼有序的倫理規範之中,加強了敬老思想的牢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