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百年一鳴?(3)

武漢:百年一鳴?(3)

但是,武漢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座未來之城。

武漢被稱為“東方芝加哥”,但是,芝加哥的發展,亦經過長期等待。1848年,連接五大湖區和密西西比河水系的伊利諾伊—密歇根運河和貫穿東西部的鐵路竣工后,芝加哥就成為水陸交通樞紐。便捷的水陸運輸極大地刺激了芝加哥工商業的發展。1870年到1900年間,芝加哥的人口從29.9萬人猛增到170萬人。芝加哥逐步成為美國的經濟中心。

芝加哥的崛起其實藉助的是兩大時勢:其一是國內市場的統一。芝加哥崛起於19世紀後半期,彼時美國南北戰爭已經結束,整個美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大市場,這使得芝加哥的大陸樞紐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果美國當時仍是南北分立,或者內部關卡重重,則其中心作用必將被削弱。其二是美國從外向型經濟轉向內向型經濟。美國立國之初,由於人口稀少,其貿易活動主要是與歐洲的貿易往來。自19世紀中期之後,隨着移民的增多、消費能力的提高,美國經濟快速起飛,外貿已經退居次要地位,美國由此轉型為內生性經濟大國,國內消費的比例,遠大於外貿,工商業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而工商業均為自由流動因素,這使得芝加哥成為美國@內陸商業交易的大中轉地,其“大陸樞紐”的作用,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直至今日,美國國內消費佔經濟總量的比重,大約為70%。

而目前,武漢尚未等來國家大勢的徹底變化。

未來,中國將實施均衡發展戰略,從優先發展沿海,逐步向內陸推進。而這種過程,往往歷時久遠,美國從外向型經濟體向內向型經濟體轉移,歷時半個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只歷時30多年,如以美國為標準,中國欲轉型為內生性經濟尚需20年,縱使加快進程,最快也需要10年以上。

同時,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大眾消費,占經濟總量僅為30%的大眾消費品,才是真正可以流動的要素,而這種要素,又由於條塊分割的政治體制,體現出“諸侯經濟”的特點。國內關卡林立,使大量財富不能跨省流動。武漢的內陸樞紐的作用,亦因此大打折扣。中國的收費高速公路佔全球的70%,跨省過縣,運輸費用繁重。海南的西瓜,運到北京后價格要翻數倍。內地的制度環境,要達到沿海的水平,亦需漫漫長路。而國內關卡的取消和市場的統一,牽涉各個地方利益,亦非短期可以解決。

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都非武漢力所能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武漢:百年一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