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需要“小鎮式繁榮”(1)

北京需要“小鎮式繁榮”(1)

鳥巢之上,雄鷹飛翔。

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巨龍或躍在淵。而奧運會的落幕,亦正是北京未來時代的序幕。

內城合併,惹起北京未來發展之路的爭議。

事實上,在內城合併的同時,北京需要外城的分散。

與所有頭枕高山的戰略要地一樣,北京向北,被關山阻隔,唯有東擴南進,才能與天津連成一體。

無論是通州新城的發展,還是亦庄的崛起,或者是南城的異軍突起,都是北京未來實現普遍繁榮的徵兆。

作為典型的“圓環套圓環公司”,北京的繁榮逐步擴展到了四環外,但是,外城與內城之間,差距巨大。珠三角小鎮的普遍繁榮,或可為北京所借鑒。

同為世界之都,東京和倫敦,均已實現區劃的分散。而北京城區卻不到10個,每個區都過於龐大,分拆北京,按照功能細分城區,實為大勢所趨。

未來環渤海區要趕超珠三角經濟區,需要比拼的不僅是大城市,還有小城鎮,只有小鎮的普遍繁榮,才是真正的繁榮。

第一節分拆北京,大勢所趨

2010年3月1日,世界城市建設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此時正是兩會前夕。論壇的召開似乎宣示了北京欲在未來成為世界性城市的決心。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事實上,自北京奧運會之後,北京已躍升為全球性城市,甚至很多媒體認為北京是“令人驚嘆的城市”。在奧運會@次年,北京市市委書記劉淇亦宣稱,要把北京建設成世界性中心城市。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的崛起,亦代表着中國國運的走向。北京成為國際性大都市,從某種意義上說,亦是中國大國崛起的象徵。

香港《大公報》曾撰文,質疑“北京離世界城市有多遠”。從城市外貌上來說,北京已經與世界性城市差別不大,但是,如果不能對都市功能定位、城市佈局、城市管理進行更新,北京之於世界性大城市,只能是形似而非神似。

“大城小區”是國際性城市的主流

國際性的大都市,多採取“大城小區”的城市規劃模式。

“大城小區”模式乃是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城市的發展其實都是一個從集中到分散、從大到小的過程。在城市發展的初級階段,由於要集中資源發展城市,城市越來越大,各種功能也越來越複雜,最後,城市無法承受巨大的負荷,出現地皮、交通、污染、治安等方面的問題。而到了城市發展後期,各個區域經過長期發展,都產生了具有特色的產業區與居民社區,在“內城”形成了分散的功能區,在周邊形成了一系列衛星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北京需要“小鎮式繁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