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4)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4)

有些民族,如滿族,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滿語通話的已經很少,認得滿文的普通老百姓則更少了,他們都用漢語漢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傑出的有我在上面提到的語言學家羅常培和文學家老舍。還有些民族自稱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經研究其實已經使用漢語方言,如畲族。有自己語言的民族中有10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但群眾里用文字的則只有幾個民族,如藏文、蒙文、維文、傣文、朝鮮文等,有些雖有文字,但識字的人很少。少數民族中和漢人接觸多的大多已學會漢語。我50年代初到廣西和貴州訪問少數民族時,當地各族的男子大多能和我用當地漢語方言通話。但是他們和同族的人通話時則用自己的語言。80年代我去內蒙古訪問,就遇到有不會漢語的蒙族,也有不會蒙語只會漢語的蒙族。在不同少數民族間通話的媒介也多種多樣,有以漢語交談,有各用自己語言交談,也有用對方的語言交談,也有用當地通用的某一種少數民族語言交談。這方面還缺乏具體的調查,但一般來說,漢語已逐漸成為共同的通用語言。解放后,人民政府的政策是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語言文字的權利,並列入憲法。

(四)導致民族融合的具體條件是複雜的。看來主要是出於社會和經濟的需要,雖則政治的原因也不應當忽視。即在幾十年前的民國時代,在貴州還發生強迫苗族改裝剪髮的事,但是這種直接政治干預的效果是不大也不好的,因為政治上的歧視壓迫反而會增加被歧視被壓迫的人的反抗心理和民族意識,拉開民族之間的距離。從歷史上看,歷代王朝,甚至地方政權,都有一套對付民族關係的觀念和政策。固然有些少數民族統治者,如北魏的鮮卑族,入主了漢族地區后獎勵和甚至用行政手段命令他們自己的民族和漢族同化,但大多數的少數民族王朝是力求壓低漢族的地位和保持其民族的特點。結果都顯然和他們的願望相反。政治的優勢並不就是民族在社會上和經濟上的優勢^H小說。滿族是最近也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歷史上,秦以後中國在政治上統一的時期佔2/3,分裂的時期佔1/3,但是從民族這方面說,漢族在整個過程中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且在國家分裂時期也總是民族間進行雜居、混合和融化的時期,不斷給漢族以新的血液而壯大起來。

如果要尋找一個漢族凝聚力的來源,我認為漢族的農業經濟是一個主要因素。看來任何一個游牧民族只要進入平原,落入精耕細作的農業社會裏,遲早就會服服帖帖地、主動地融入漢族之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