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3)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3)

十一、中華民族格局形成的幾個特點

以上我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過程擇要勾畫出一個草圖。中華民族的近百年和西方列強的對抗中成為自覺的民族實體,但是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是經過上述的歷史過程逐步形成的。說到這裏,我可以把從這個格局裏看到的幾個應注意的特點簡述如下:

(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存在着一個凝聚的核心。它在文明曙光時期,即從新石器時期發展到青銅器時期,已經在黃河中游形成它的前身華夏族團,在夏、商、周三代從東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分,經春秋戰國的逐步融合,到秦統一了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的平原地帶。漢繼秦業,在多元的基礎上統一成為漢族。漢族的名稱一般認為到其後的南北朝時期才流行。經過2000多年的時間向西方擴展,融合了眾多其他民族的人,到目前人數已超過9.34億(1982年),佔中華民族總人口的93.3%。其他55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是6720萬,佔6.7%。

漢族主要聚居在農業地區,除了西北和西南外,可以說凡是宜耕的平原幾乎全是漢族的聚居區。同時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交通要道和商業據點一般都有漢人長期定居。這樣漢人就大量深入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形成一個點線結合,東密西疏的網絡,這個網絡正是多元一體格局的骨架。

(二)同時值得重視的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主要是高原、山地和草場,所以少數民族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從事牧業和漢族主要從事農業形成不同的經濟類型。中國的五大牧區均在少數民族地區,從事游牧業的人都是少數民族。

我們所謂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這個概念是指有少數民族聚居在內的地區,所以並不排斥有漢族居住在內,甚至在人數上可以佔多數。少數民族占當地人口10%以上的有8個省(區):內蒙古(15.5%)、貴州(26%)、雲南(31.7%)、寧夏(31.9%)、廣西(38.3%)、青海(39.4%)、新疆(59.6%)、西藏(95.1%),其中佔一半以上的只有兩個民族自治區。在這些地區,有些是漢族的大^H小說小聚居區和少數民族的聚居區馬賽克式地穿插分佈;有些是漢人占谷地,少數民族佔山地;有些是漢人占集鎮,少數民族占村寨;在少數民族的村寨里也常有雜居在內的漢戶。所以要在縣一級的區域裏,除了西藏和新疆外,找到一個純粹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是很不容易的,即在鄉一級的區域裏也不是常見的。在這種雜居得很密的情形下,漢族固然也有被當地民族吸收的,但主要還是漢族依靠這深入到各少數民族地區的這個隊伍,發揮它的凝聚力,鞏固了各民族的團結,形成一體。

(三)從語言上說,只有個別民族,如回族,已經用漢語作為自己民族的共同語言外,少數民族可以說都有自己的語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