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一字盡風流——意境:如雨天花但聞香氣..

不著一字盡風流——意境:如雨天花但聞香氣..

不著一字盡風流——意境:如雨天花但聞香氣

作為編輯,我為鑒定作品設置七項指標:語言是藝術的,細節是獨特的,情感是真摯的,思想有其深度,人物有其個性,故事顯其新巧,結構顯其精緻。前三項是硬指標,必須做到。后四項有彈性,力求做到。這七項合乎我的標準,我將判斷“可發”——在我曾主持的刊物上發表,有的還曾特批發上“頭條”。

但經我手已發之作,有些我曾參與評選而獲獎的,當其面世和引起反響之後,除非特定需要,一般不會再讀。它們是一次性的精神“旅遊”,少數需再讀的,也只是一時性的精神“享用”。能在我心目中(56書庫“神女峰”,看作是“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必須具備我對的第八項要求意境。

“文學之事,其內足以攄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與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學。二者常互相錯綜,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廢也。文學之工不工,亦視其意境之有無,與其深淺而已。”如清文人樊志厚所說,意境於藝術,乃是生命與活力之所在,關乎文學創作的成敗得失,決定成果的品位級別。

僅就字面詮釋,意指作家主觀意念,境指生活客觀境界;意與境相連接,形成創美和審美特定的需求。這審美需求,應該是內與外的結合、心與物的交流、情與景的融會。在這定義下的意境,實質上跟藝術的形象是一回事——任何藝術的形象,都是作家反映生活、思想光照事物、主觀表現客觀的結果。

每一個家固有的美學理想,都是“意”;一切具體存在的事物形態,都是“境”。意從境生,“情以物興”——客觀環境激發思想感情;境因意顯,“物以情觀”——主觀意念映現生活圖景。“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劉勰)

若家對生活的發現和開掘,停留於抽象的見解,有意而無境;觀察和體驗停留於形象的表層,有境而無意:都談不上藝術創造。成功的藝術創造,必須建構完整而和諧的形象體系。意是其精神內核,無一點外貼之痕;境是其物質外殼,無一處遊離之態:兩者渾然凝為一體,共同組成藝術的生命。因而就可以說,凡已創造出相當完整和諧藝術形象的作品,都不無與之相應的一定程度的意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說課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小說課堂
上一章下一章

不著一字盡風流——意境:如雨天花但聞香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