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斯須變蒼狗——文法:水流雲在月到風來..

白衣斯須變蒼狗——文法:水流雲在月到風來..

白衣斯須變蒼狗——文法:水流雲在月到風來

“觀天地自然之文,可以悟作文者結構之法。”清文人毛宗崗以杜甫詩句“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成蒼狗”為例證,說明作文之法,“事既變,敘事之文亦變”,生活乃是美之造型的根本依據,因而結構方法也應變化多端。

但對諸多結構方法進行歸納,還是可以從中總結某種規律的。毛宗崗就從《三國》敘事方法中梳理出了十二妙處,金聖嘆則早於他從《水滸》中提煉出了十五文法。外國有文論家還曾專為結構立法,可見不以規矩難成方圓。

首先,結構雛形孕育於創作萌動。生活中的某種意境激發了創作的**,也就調動了家心目中與內容相適應的結構機制。確定了作品的基本意象,他便會按這意象的藍圖把題材組織起來,形成完整的統一體。針對不同材料,應有不同的設計方案。所運用材料的素質,決定着結構的方法與形態。

其次,進行結構也是作者與讀者聯繫的過程。讀者必須經由結構之路才能接受家提供的題材與主題,有所感應和領悟。為使讀者最大限度地接受作品,家總會利用結構方式調節兩者之間關係。針對不同層次讀者,需有不同方式的溝通渠道。隨着讀者需求的變化,結構的方式也將不斷更新。

在題材素質與讀者層次的制約和推動下,結構呈現兩大方式:

傳統結構方式,可以稱為“完整”。巴爾扎克認為:“最大的法則是結構統一,(56書庫,無論是設計,沒有它,就凌亂……都要指向統一的中心,否則作品無法成形。”托爾斯泰針對有人指責《安娜·卡列尼娜》兩條線索缺乏聯繫時說:“我以我的建築自豪拱頂鑲合得那樣好,簡直看不出嵌接的地方在哪裏。結構上的聯繫既不在故事情節,也不在人物關係,而在內部的凝聚。”

這種完整的結構,是家對於總體凝聚的藝術追求。接受這樣的作品,會覺得它與生活存在一定距離。那另一個新的世界,彷彿有它自己的磁場,能把讀者吸附進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說課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小說課堂
上一章下一章

白衣斯須變蒼狗——文法:水流雲在月到風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