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圳(3)

水圳(3)

高雄鳳山縣至今仍水流有聲的曹公圳與一個人有關,就是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曹謹圖片18.曹謹繪像(鄭溫乾翻攝))曹謹是河南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他年逾五十之時,由福建閩縣知縣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任上,調台灣鳳山縣任知縣。那年春天台灣大旱,饑民遍地,盜賊四起。“弭盜莫如足食,足食莫如興水利”,這是曹謹到任巡察后得出的結論。按當時台灣知府熊一本在親撰的《曹公圳記》中所述,曹謹為了開圳,“不辭老瘁,不惜厚資,歷二載而如一日”,終於帶領鳳山百姓掘出44條、長130餘千米的水渠,將高屏溪之水汩汩引進千家萬戶與萬頃田野。水圳修成后,知府熊一本前往勘查,不免大悅,他提議索性將水圳取名為“曹公圳”。(9.1曹公圳土溝原貌(鄭溫乾攝)、9.3曹公圳作為山護城河的一段(鄭溫乾攝)、9.4曹公圳流入村落的一段(鄭溫乾攝)、9.6曹公圳紀念碑(鄭溫乾攝))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鳳山縣又現旱情,那時曹謹雖已經調任淡水廳同知,不在鳳山知縣任上,卻還是籌資又開掘了一渠,稱為“曹公新圳”。連橫在《台灣通史》中寫道,曹公圳築成,鳳山“收谷倍舊,民樂厥業,家有蓋藏,盜賊不生”。

曹謹在台任職時間不短,前後共8年,從鳳山知縣到淡水廳同知,再到台灣候任知府,卸任后回歸故里,死後葬入沁陽市南關村曹氏祖墳。(IMG_3975玉山之子-曹族(源自嘉義縣立文化中心《嘉義風華-嘉義縣老照片精選集》))

曹謹在老家的知名度似乎並不太高,《河內縣誌》中對曹謹的記載非常簡略,只有10個字:“曹謹,清嘉慶丁卯科解元。”但他在台灣鳳山,卻一直是家喻戶曉的名人。“曹公路”、“曹公里”、“曹公祠”^H小說、“曹公樹”、“曹公國小”,一座不大的城市,卻密佈了這麼多“曹”字頭的名字,讓人在抬頭低頭間,思維驀然間就會回到了100多年前。(18.日據時期曹公祠(鄭溫乾翻攝自高雄州要覽))

曹公祠修建於咸豐十年(1861年),那時曹謹逝去已經12年了。

祭拜曹謹的寺廟不僅鳳山縣這一處,另有一處在新竹縣的城隍廟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過台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過台灣
上一章下一章

水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