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富士康“16連跳”的背後是什麼?(2..
可惜啊!在這些跳樓的人之中,最大的28歲,最小的18歲,這些新生代員工,他們還是令人羨慕的80后、90后。十幾個如此年輕的孩子,在人生中最燦爛和最有希望的年紀,卻用如此極端的方式,^H小說向他們面對的種種不如意提出了抗議。年輕的生命如鮮花凋謝,真是可惜、可嘆!
人們不禁要問,到底是這群年輕的80后、90后們工作能力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還是複雜多變的就業形勢工作壓力讓他們絕望到沒有別的選擇?
然而,這些都不能解釋他們為何會在產品出口量占深圳外貿出口的22%、每年為深圳創造出超過百億元稅收的企業里輕生,更不能解釋他們為何在“收入有保障”的企業中選擇沒有迴旋餘地的慘烈離世。
>>>1.“16連跳”在向誰抗議?
面對一個個早逝的年輕生命,我也經常在思考,究竟是誰錯了?問題出在哪裏?
在富士康一位員工的工資單上顯示,他每月加班都在100個小時以上,最多的一個月竟然達到了140個小時,平均每天加班近5個小時。不過,不僅是富士康,據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對深圳17家出口企業6000多名員工作的調查:2009年深圳的員工平均每天工作時間10.59個小時,每周工作65.94個小時,每月平均加班時間120.94個小時,“加班”已經成為這些企業員工的家常便飯。
在這裏羅列這些數據,我並不是想指責富士康,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生產型”企業所面臨的困惑。
就富士康而言,它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解決80萬人的就業問題,是中國製造業的標杆企業,也是中國少有的“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們審視富士康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它的成就和輝煌。
在全球範圍,其實像富士康這樣的“生產型”企業可謂多如牛毛,無論在印度還是馬來西亞,無論在亞洲,還是在非洲,有成千上萬的“富士康”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創造數不清的產品或提供服務。因此,富士康現象,實際上是全球性現象。
對那些以生產、加工為主業的企業而言,生產線的運轉就是它們的生命,為了生存和發展,它們不得不沒完沒了地生產。因此,那些有訂單的企業,其生產線從來不會停下,員工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都被精準地分解,上萬次的重複使時間成本達到完全可控的程度,以此來確保訂單上的交貨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