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份史前大鳥肝怎麼樣?(2)

做份史前大鳥肝怎麼樣?(2)

這是因為鳥類與哺乳類不同,它們不能咀嚼它們嘴裏的食物,所以素食鳥類雖然可能演化出大的喙部,卻沒有必要演化出龐大的頭部,更不會擁有強大的頜部肌肉。因為一個較大的頭及強有力的喙,對素食性鳥類覓食幾乎沒有什麼幫助。判斷這些大型陸棲鳥類的生態習性的關鍵,不是僅僅分析它們的頭部與身體結構,而是應研究它們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對於不飛鳥類來說,沒有什麼植物是適合它們的,因為它們的頭部實在太大,強大的頜部肌肉更是毫無用處。我們可以對比一些大型素食或雜食陸棲鳥類,例如滅絕不久的恐鳥(Dinornis)、現生的鴕鳥(Struthio)、鴯鶓(Dromaius)和鶴鴕(Casuarius,俗稱食火雞)等,它們無一例外,都長着較小的頭部和靈活的頸@部。不過,以上的觀點在今日看來,並不能包攬所有的不飛鳥類,因為不同的不飛鳥類差異性較大。雷嘯鳥類在不飛鳥諸多類群中,存在植食成員的可能性最大。1998年,澳洲古生物學者穆雷(PeterMurray)和蒙基雷恩(DirkMegirian)的研究顯示,雷嘯鳥類事實上更接近於鵝、鴨子和其他的水禽。整體上,缺乏鉤狀喙,腳趾無鉤爪,有胃石,群體生活,視線無法重疊(這種鳥的雙眼不像一般肉食動物那樣長在正前方,而是分別長在頭的兩側,難以鎖定要捕捉的對象),這五個事實都是證明雷嘯鳥類是植食性動物極為有利的證據。有學者甚至表示,雷嘯鳥類中長有大嘴的雷嘯鳥、牯鳥(Bullockornis),它們的大嘴很可能主要用於群體間的複雜社交行為。雷嘯鳥類中,生活在迄今5萬年前更新世的牛頓頜鳥(Genyornisnewtoni)身高近2米,與其近親牯鳥相比,牛頓頜鳥擁有占其身體比例非常小的頭部,頸部也類似於食火雞,不少學者傾向於將其歸為植食性鳥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把恐龍做成大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把恐龍做成大餐
上一章下一章

做份史前大鳥肝怎麼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