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暗訪”袁世凱(1)
2張謇“暗訪”袁世凱
新中國成立后,主席說:“談到中國民族工業,不要忘記張謇。”1953年12月政協會議期間,工商聯代表張敬禮(張謇的侄子)恰與、周恩來同坐一桌。如是說。
1853年(咸豐三年),張謇(字季直,號嗇庵)出生於江蘇海門。他自幼聰穎,三歲能背《千字文》。十二歲時,塾師出上聯:“人騎白馬門前去”,張謇當即對曰:“我踏金鰲海上來”。
這傢伙,不是神馬網絡用語,“什麼”的異音詞。,是神童。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設恩科會試,張謇考中狀元,被授為翰林院修撰。
甲午戰爭時,他是兩代帝師翁同的門生,翁同為江蘇常熟人,張謇祖籍也是常熟。老師與李鴻章大人政事非常不合,張謇也跟着幫腔上書“痛扁”李鴻章,往死里“扁”,說他“誤國”。
扁完了還發聲明:“南不拜張,北不拜李。”(南為張之洞,北為李鴻章)
可見,張謇之個性異常,有點誓不為五斗米低頭的架勢,那麼多伸手就可摘得的高官要位,只要他肯點點頭、伸伸手,但他沒有。這就是張謇。
甲午戰爭后,力主變法維新的翁同被慈禧開缺舊時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職務,準備另外選人充任。回常熟。
看着七十多歲、已經是一品大臣的老人被趕出京城,張謇不禁黯然神傷,更是看透了官場之無聊。
再大的官兒,在皇帝面前,終究是個奴才。
看來還是有錢好,有錢就是大爺。後來,張謇靠着奮鬥躋身“中國富豪榜”。排名靠前,是名副其實的“富一代”相對於“富二代”而言,“富一代”是指白手起家、率先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人群。。
張謇的父親去世,按照傳統當官的要回鄉守孝三年。於是他趁機辭官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