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李自成等部進軍四川(4)
(25)和吳偉業同時的彭孫貽、談遷、鄭廉在所撰《平寇志》、《國榷》、《豫變紀略》等書里,都沒有提到滎陽大會。戴笠、吳殳在《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八中,還針對《綏寇紀略》的記載批駁道:“流賊如野燒,隨處可發,是以難討。若有期會謀畫,非流賊矣。吳紀載七十二營頭目會議滎陽者(原書作“會議者滎陽”)訛也。且自成不出關,而謂解回,獻之爭,不亦誣乎?故不取。“
(26)金光宸:《金雙岩中丞集》。
(27)康熙十七年《滎陽縣誌》卷八,《藝文》內收有本縣舉人張鳳毛在崇禎八年十一月寫的《顏公生祠碑記》,文中說:“是歲首月,流寇披猖,闕剪我廬舍,虔劉我百姓……。”同書卷一《地理志·兵燹》記,“祟禎八年正月初六日,流寇破城。”附帶說一下,康熙《滎陽縣誌》裏並沒有記載起義軍在本縣召開大會之事,直到乾隆年間重修縣誌才引用《欽定明史》的記載補入,說明本地人並不知道這次大會。鄭廉《豫變紀略》卷一,記起義軍攻克滎陽的日期為正月初七@。河南巡撫玄默在《剿賊圖記》裏說:“崇禎八年正月元旦,(左)良玉又有滕家店之捷。然賊愈殺愈多,我兵日分日少,不數日而賊復猖狂滎(陽)、汜(水)二縣,城池盡失。”(《魯靈兩捷圖第二十二》說明文字)。這些材料都證明起義軍的來到滎陽在八年正月上旬。
(28)這裏所列時日和引文都是根據張鳳翼:《樞政錄》。
(29)康熙元年《汝寧府志》卷一○。《武備·軍功》。
(30)康熙《上蔡縣誌》卷十二,《編年志》。
(31)康熙《廬州府志》卷九,《祥異》。
(32)參看梅之煥:《梅中丞遺稿》卷二,《寄劉同人》。
(33)康熙五十六年《羅田縣誌》卷一,《祥異》。
(34)原名於皇寺,元末毀於兵燹,洪武年間另行擇地重建,改名大龍興寺。
(35)《明史》卷三,《太祖本紀》三。
(36)天啟元年《鳳書》卷七,柯仲炯:《中都五美帖·上太守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