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是活生生的,得琢磨它今天的心情(1)

藍是活生生的,得琢磨它今天的心情(1)

除此之外,藍染時還要放進藍染缸里。我們家從我父親那代就使用靛青、化學藍。靛青是一種藍染料粉,用來取代從前的藍球。藍草本是自古就用來染色的材料,大致分為從天然的草(蓼藍)或樹(印度藍)提煉出來的,和靛青這類經化學合成的染料等兩大類。不管是合成藍還是藍草,在染法上幾乎都一樣,要先“建藍”。若沒有這道工夫,藍的深色會出不來。

將這種靛青的粉末,與水、石灰、亞鉛末混在一起,放置二三天,就是建藍(色色小說。這又叫做“debo”。現在我們家有七個藍染缸,以濃度分為濃、淺、中。這樣三種一組,共有兩組,另一缸是最濃的藍。

這染缸本來是水缸,直徑約八十公分,深為一公尺,從我爺爺的時代用到現在。每個形狀都不一樣。缸子埋在土裏,用以保持一定的溫度,只有表面用薄薄一層水泥固定。藍染料必須保持定溫,溫度的要求很麻煩,太熱太冷都不行。從古早以前,就把藍染缸埋在陰暗屋子的土裏,因為地面溫度不像大氣那麼容易變動;但即使如此,冬天寒冷的時候,上端還是會冷,所以得用木炭稍微圍住以調節溫度。

進入藍染程序之前,必須先確認建藍是否已經完成。其中之一就是藍花。藍染缸里一旦開始發酵,就會出現泡泡。這就叫做“藍花”。攪動藍染缸時,泡泡會自然聚集起來,從藍花的狀態就可以判斷是否已經可以染了,也就是藍已經建起來了。

藍花的狀態,在某一程度是可以立見分曉的。最好的狀態是攪動藍液時,感覺很輕快。若是感覺沉滯,就表示藍液已經疲掉了。藍液疲乏的話,可以把兩三天前預先準備好的debo,再重新補足。不可以直接倒入靛青粉末,因為這樣會化不開。所以每天都要進行建藍,必須察顏觀色,看看它的“心情”好不好。按照每天攪拌藍液的感覺,預測“第二天可以建多少藍”,到了隔天,便可判斷“這樣就足夠了”。這幾個步驟十分重要。這些事我父親從來不教我,父親只說:“若是不懂的話,就仔細看你老爸或師傅們怎麼做。”

人家說“偷師”,這個字眼好像不太好,但實際上不這麼學,是學不會的。我父親在染前和染后,都會去藍染缸攪拌看看。染前和染后,藍花的顏色、藍液的輕重都不一樣,這樣就能懂得怎麼看藍液的狀態。這就是親身體驗。

藍染是氧化后產生顏色。缸里先用鹼水溶解。將布染藍后再拖出來,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時,就會初度染成藍色。所以缸一定要保持平穩,不然染出來的布上會出現斑點。

所謂藍染,並不是一開始就把布放在最後想染的顏色的缸里,而是從淺藍慢慢地漸次染在布上。一般都要染四次左右,才會呈現最後完成的顏色。若想一次就染成極深色,就會跑出斑紋,或是嚴重掉色,是染不好看的。若是想染淺藍時,得放在淺藍染缸里,一次又一次地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藍是活生生的,得琢磨它今天的心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