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主義的形成根源(1)

通脹主義的形成根源(1)

通脹主義的形成原因在於人們認識上的謬誤,很多人簡單地將貨幣等同於財富,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通脹有助於經濟繁榮。而通脹主義之所以盛行,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政府的利益。於政府而言,通脹的首要好處在於,它可以讓財政部向中央銀行出售公債。對於財政部而言,這筆錢是收入,財政部可以用它去償付各種各樣的賬款了。其次的好處還包括從人民身上隱蔽地徵稅,向國內的國外的債權人賴賬。而最大的好處則在於,政府雖然超發了大量的貨幣,製造了通貨膨脹,收了人民大量的稅,但它卻能夠同時收穫“民心”。

認識的謬誤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們所醉心的以通脹主義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破壞主義形成原因很多。首先表現出來的是,認識上的謬誤。

1.貨幣即財富

這種思想持有者將貨幣簡單地等同於財富,這點在約翰·勞的思想體系裏是表現得最為明顯的。這可以從他於1705年出版的書名為《論貨幣和貿易:兼向國家供應貨幣的建議》的著作中得到體現。在這^H小說本書里他反覆強的是如下幾個問題:

一個國家的實力和財富,與人口、軍事力量和外國商品的數量有關。但這些東西均依賴於貿易,而貿易又依賴於貨幣。

沒有貨幣,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動員人民、改進產品、促進製造業和貿易。

如果想和其他國家一樣富強,那麼就必須擁有與這個國家數量相等的貨幣。

據此,有人認為約翰·勞是一個赤裸裸的貨幣至上論者。在他的認識世界,貨幣即財富,創造了多少貨幣就等於創造了多少的財富。

如果他的這一理論框架是成立的,國家想要富強無需創新、制度性建設、技術提高,只要多挖金銀。而金本位破產後,就更簡單了,只需開動機器,印刷更多的紙幣就可以了。那麼新中國在成立之初就不需要付出那麼多,而只需要中國人民銀行開動印鈔機,印刷出與英國和美國等國家數量相等的貨幣就可以實現趕美超英的國家戰略了。但問題卻是,蔣介石政府在內戰期間,印刷了或許超過當時美英兩國貨幣數量總和的貨幣量,但國家也並沒有因此而與美英一樣富強。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弗里德曼就在他一系列的著作和演講里提到,如果蔣介石能夠在貨幣發行上控制得好一些,中國的政治格局會否出現另一種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全球大趨勢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全球大趨勢2
上一章下一章

通脹主義的形成根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