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只會害死“貓”(1)
試圖通過人為刺激的方法,令繁榮持續的時間更長,只會讓錯誤投資帶來的浪費更多。往大里說,在資源有限的大背景下,這意味着我們未來的空間將越來越小。往小處說,這必將導致經濟的自我糾錯過程—蕭條—被人為拉長。
1929年前的經濟波動
對於反覆發作的經濟周期,馬克思在其1848年出版的《宣言》中斷言:“商業危機在周期性的重複中越來越危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了。”也正是這種斷言,以及蘇俄革命所帶來的震撼,加劇了人們——特別是資產階級以及代表他們利益的政府和政客,對經濟周期的反感和恐懼。蘇俄革命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的判斷,那就是商業危機的周期性重複的確會“危及”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為了生存最好的辦法就是熨平商業危機的周期性。而1929年大蕭條的到來,以及席捲歐洲各國的蘇俄社會主義運動及另一種極端革命——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又使這種反感和恐懼額外地獲得了更多的正當性。
在蘇俄革命之前,一般來說,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蕭條只會持續1~2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見到的是:物價大幅下跌、信貸極度收縮、不良資產被清算及失業人口在增加,但與之對應的卻是,經濟復蘇也會迅速到來。羅斯巴德給出的證明數據是:“1899~1900年以及1910~1912年,這兩次蕭條幾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而1907~1908年以及1819~1821年發生的蕭條,儘管很嚴重,但它們都迅速地結束了。”羅斯巴德的上述觀點也得到了亨利·桑頓數據的支持,在他的《大不列顛票據信用的性質和作用的探討》一書里,他列舉出18世紀到19世紀之間,大不列顛所經歷的19次經濟危機,他把危機發生的具體年份列了一個明細:
1702年、1705年、1711~1712年、1715~1716年、1718~1721年、1726~1727年、1729年、1734年、1739~1741年、1744~1745年、1747年、1752~1755年、1762年、1765~1769年、1773~1774年、1778~1781年、1784年、1788~1791年和1793~1794年。
^H小說從上所列明細中,我們可以看出經濟危機總會迅速結束。但可惜的是自蘇俄革命以後,特別是1929年的大蕭條以後,在干預主義者的調控下,這種時間短、經濟復蘇快的周期波動幾乎不再出現。首先是1929~1941年的大蕭條;而後是1969~1981年難以擺脫的大滯漲;再后便是自1991年的崩盤,日本泡沫破滅。大蕭條和大滯漲都持續了10多年,日本的麻煩則困擾了他們20多年。
除了時間跨度無限延長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在這幾場蕭條中,失業率也是越來越驚人。大蕭條時期失業率最高時是1932年的25%,日後雖然在羅斯福的刺激政策下有所下降,但卻一直在15%的高位徘徊。而20世紀70年代的大滯漲,失業率也一直保持10%左右。
對此,羅斯巴德不得不感嘆道“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對美國人的打擊是巨大的”。
凱恩斯的解決辦法
事實上,認定市場失靈是經濟危機的根源的,陸克文不是第一個、自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凱恩斯主義,雖然它並不徹底否認市場,但它卻又堅信市場是會失靈的,也正是基於此,它始終認為政府應該對市場予以干預。
陸克文這一教門的開創祖師爺凱恩斯,早在“大蕭條”的年代,就指出了市場失靈的可能性。他首先指出,固定不變的薪資會造成持續性失業,這讓市場自然復蘇成為不可能。他為之開出了應對的藥方,他的建議很簡單,就是提高總需求。他給出的公式是C+I+G=Y,他認為只要提高Y,就能坐等經濟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