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戰略思維(2)

第一章:戰略思維(2)

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定戰略。細節上的一些錯誤有時改起來還比較容易,但如果戰略錯了、方向錯了,那麼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曾經說過:“胸懷全局者,才能擔當重任。”其實,“全局意識”不僅僅成為像海爾集團這樣著名企業選拔幹部的標準,也應該成為所有幹部選拔的標準。

只有胸懷大局者,定出來的戰略,才有真正的高度。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前半生雖然很努力,但沒什麼成果。后經高人點化,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在這個過程中,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了一套三分天下、建基立國和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並沒有向劉備講述如何打仗,而是對當時的整體形勢進行了分析:北面的曹操和東面的孫權,都兵強馬壯,根基深厚,難以動搖。而荊州的劉表無能,益州的劉璋昏庸懦弱,恰恰是很好的機會。於是他建議劉備先佔荊、益二州,對外則聯合孫權,等到時機成熟,再稱霸中原。劉備採納了諸葛亮制定的戰略,最後建立了蜀國。

儘管這只是一個歷史故事,但給我們今天的幹部仍有很好的啟示。

第一,缺乏戰略思維,就算有才能,也未必能成大事。其實,在諸葛亮出山輔佐+激情小說劉備之前,劉備身邊也不乏才人:文有孫乾、糜竺等人,滿腹經綸;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等,都有“萬夫莫當”之勇。他們都有能力,但為什麼沒能助劉備完成立國大業?原因還是他們缺乏戰略眼光,所站的高度不夠。

有什麼樣的戰略思維,就能成就什麼樣的事業。幹部幹部,除了在行動上要帶領大家先干一步,更要在戰略高度上,比別人高出一步,否則,怎麼能更好地帶領大家前進?

第二,訂戰略關鍵要從具體事務中跳出來,用全局的眼光去做判斷和決策。在上面案例中,諸葛亮並沒有一開始就談如何帶兵打仗,而是先對整體形勢進行了全面分析,然後才制定出最終戰略。如果諸葛亮不是從大環境、大背景出發,再切入到具體該怎麼做,而仍然就事論事:你的兵力不如曹操,所以要更多地招兵買馬;你的根基不如孫權深厚,所以要多安撫人心,爭取更多人的支持……那麼,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就會被改寫。

然而,在現實工作中,很多幹部陷於具體的事務中無法擺脫,以至於把戰略思考拋在一邊。那麼,該怎麼改進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做最好的幹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做最好的幹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戰略思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