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求糊塗,小人求聰明(3)

高人求糊塗,小人求聰明(3)

《道德經》,道,本原;德,本原的外現。人,只可不斷地接近本原,但不等於本原。經,是典籍,而非老子。真理落於紙上,落於文字,就不再是完整的真理,就會有歧義,和誤讀。所以……道可道,非恆道也。

《老子》是講給修道煉功的人聽的,是“無”。《黃帝內經》是講給帝王聽的,是“有”。《易經》是講給活着的人聽的,是“有”、“無”之間的東西。三者都落於文字,又都在語言文字之外。每^H小說個人都只能得到自己能得到的東西,但絕非全部。

不必苛求自己,慢慢來,能悟多少,便是多少,生生世世,去累積吧。

讀孔孟,入世正。精老莊,忘世豪。修禪佛,出世空。中國人的福分就在此,可入、可忘、可出,“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可正、可豪、可空,無人能奈你何。

其實,老子、莊子非常不一樣呢。老子的無情令人畏懼,那種冷,直入骨髓。莊子看似無情,實則大有情,那種熱,能化堅冰,能使花開。把他們放一起,就像畫了個太極圖,冷氣熱氣都是氣,但又不相雜糅,既保持着自己的獨立,又顯現了圓融……

老子對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在於:本來人類覺得那個發明12345的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沒想到有人居然發現了“0”!而更讓人驚異的是發現了那個-1、-2、-3……,由此,人類的思維被極大地放大了,而老子在我眼裏就是“負數”的發明人,及闡述者,他掌握的語言,及對宇宙秘密的認知,令我臣服。

他,就是那個不可言說的“道”,就是那黑暗的不確定世界裏冷靜而又溫暖的一盞燈。

老子並不出世,但他所言是宇宙法則之下的“世界”,所以高明的統治階級一定“內用黃老”。而莊子才是真正的出世者,他蔑視一切權威,蔑視人類所珍貴的名利和情感,他笑傲江湖,笑傲樊籠,笑傲桎楛,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他就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對岸,是鼓噪而犀利的青春,是黑暗裏的灼人的熱情……

他怎麼說,我都喜歡,他怎麼胡鬧,我都讚歎。

《道德經》第3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老子的話是對“君”說的。君在人為心,心無分別,則五藏無分別;心不貪難得之貨,則五藏六腑也不知何為貴;心君不慾火騰騰,藏腑亦不亂。所以,美好的社會,健碩的身體,都需要消弱心的慾念,只求肚腹的滿足,腎精足而又收得住,就不亂鬧。如此不生淫邪慾望之心,則國泰身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命沉思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生命沉思錄
上一章下一章

高人求糊塗,小人求聰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