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真人真假事(1)

附:真人真假事(1)

附:真人真假事《社交網絡》這部影片若擱在中國,一定會引發官司。

不信你試試拍一部騰訊馬化騰+激情的傳記片,站在360的角度來拍,我估計

“誹謗”、

“污衊”、

“醜化”等詞語會滿天飛,那家電影公司即便支撐到發行那一天,也避免不了賠禮道歉、彌補精神損失之類。

倒不是說咱們國家的法制特別健全,公民聲譽倍加保護,而是咱們有儒家文化,見面必須謙讓,至於背後捅刀子那是必然的。

除了赤條條來去無牽挂的網民,跟一個無冤無仇的大名人較勁,其實並不屬於中華文化的基因。

《社交網絡》(TheSocialNetork,2010)講的是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創業的故事,取材自2009年的一本書,叫做《不經意成了億萬富翁》,作者本麥茲里奇也是哈佛校友。

他的素材有兩個來源,一是法庭記錄,公開的信息;二是Facebook另一個創始人愛德華撒夫林,就是影片中那個埋頭幹活、不願移居矽谷的小帥哥。

麥茲里奇當然想採訪扎克伯格,但被拒絕了。寫作過程中,撒夫林和扎克伯格庭外和解,前者的股份從0.03%增加到7%,目前他的身價是13億美元。

估計馬克開出的條件包括不許撒夫林在外說他的壞話,因此,撒夫林中斷跟麥茲里奇的合作。

從完成的影片來看,撒夫林被塑造成誠實肯干,吃苦耐勞,但缺乏商業遠見,真正的

“壞人”是原先Napster的創始人、那個花天酒地的西恩帕克,而馬克則夾在中間,他聽信讒言,拋棄朋友,但骨子裏不是壞人。

美國有兩類傳記,一類是主角自述或者授權的,長處是夠權威,短處是往往只挑好的說;說得嚴重些,即便弄虛作假,只要不穿幫就沒事。

但美國人作假層次較高,通常不是貼金,而是誇大不堪的往事,比如詹姆斯弗雷的自傳《百萬碎片》(又譯《歲月如沙》)走紅后,有一家網站經過六周的調查,發現書中描寫的吸毒、犯罪記錄等骯髒過去全是虛構的。

還有一類傳記叫做

“未授權”(unauthorized),當事人沒有授權,甚至壓根不願接受作者的採訪。

我剛到美國時,看到這類傳記,心想,那有什麼價值,值得在封面上誇耀嗎?

豈知,得不到當事人合作,言下之意就是有猛料。好吧,你不願開口,我去找你的老同學、老鄰居、老朋友,還有,你的仇人,他們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壞:遠離標準答案的影評
上一章下一章

附:真人真假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