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經濟學理論的偏倚:缺點還是優點?(1..
1.8經濟學理論的偏倚:缺點還是優點?
好,現在你可以學着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問題了。但是,有一點要注意,我們關於社會的理論既不完美,也不是沒有偏倚的。(你知道什麼理論既完美又中立嗎?)經濟學理論並不提供沒有成見的觀點,既能顧及所有事實,又能對所有價值觀一視同仁。回憶一下我們在前面提到過的經濟學理論的基本預設,即所有社會現象均源於個體的行為和互動,在這些活動中,人們基於自身期望的收益和成本進行選擇。
難道這不正是一個帶有偏倚的視角嗎?我們以對“選擇”的強調為例。經濟理論如此(色色小說專註地研究選擇,以至於有人曾批評經濟學竟然假設人們會選擇失業或貧困的生活。等到我們在後面討論貧困和失業問題的時候,你可以自己作個判斷,看這種說法是中肯的批評還是對理論的誤解。但是毫無疑問,經濟學理論試圖解釋這個世界時,其假設就是社會現象都是人們選擇的結果,特別是無意的結果。
經濟學理論重視個體,這一點與關注選擇密切相關,這點上我們的日常語言常常會犯錯誤。因為實際上只有個體進行選擇,所以經濟學家在試圖剖析企業、政府、國家等集體的決策時,總是落實在其中個人的選擇上。比如,你選擇上你現在的學校,但是學校本身並沒有“選擇”收下你做學生。學校本身是由一群不同角色的人組成的,他們各有各的責任。事實上,是學校中的一些人以學校的名義錄取了你。運動場管理員、秘書、差不多所有的教員和學生對錄取你為新生可能不起任何作用。同樣,不是微軟、紅十字會、紐約市或者基地恐怖組織作選擇,而是那些集體中的個體作選擇。(如果這些組織不是由一個個人構成,你能設想它們能做出決策嗎?即便你認為可以,對於解釋這些組織的運作,這能帶來有價值的洞見嗎?)這就好比一個物理學得好的學生,對於我們日常語言所說的太陽“升起”還是“落下”(他能夠超越這些,認識到其實是地球的自轉使得太陽看起來升起或落下)。同樣道理,一個經濟學學得好的學生應該很快就能懂得是個體在作決策和選擇,而不是組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