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紅與黑》是19世紀法國乃至歐洲文學的一座豐碑。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鬥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欲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於連的兩次愛情動機都是以愛情佔有為出發點最終要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通過於連這個文學形象,一方面描述了法國七月革命前夕在人民革命浪潮衝擊下的貴族以及中小資產階級的恐慌情緒;另一方面又塑造了一個出現於社會劇烈變革中的個人野心家的藝術形象,美化了資產階級的生活觀和幸福觀。

的結構嚴謹勻稱,語言簡潔流暢,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與環境緊密相連,善於揭示人物的內心衝突和思想感情的瞬間變化,以此來突出人的個性特徵,這是本書最大的藝術特點。

作者簡介在歐洲文學史上,法國家弗雷德里克·司湯達(1783~1842)佔有重要地位。

他的代表作品長篇《紅與黑》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學習本節應充分認識司湯達對歐洲文學的貢獻及《紅與黑》的重要成就和意義。

司湯達出身於資產階級家庭。他的一生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1783年到1799年,司湯達是在法國東部格勒諾布勒市度過的。

這時他在外祖父的啟蒙思想和中心學校革新派教師的熏陶教育下,奠定了進步世界觀的基礎。

1799年到1814年司湯達先後兩次追隨過拿破崙,其間一度脫離軍隊在巴黎讀書。

這個時期的知識積累和閱歷為作家的創作活動作了準備。在1814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司湯達因厭惡復辟勢力而僑居米蘭。

1821年因與燒炭黨人交往被逐回巴黎。這是他創作的重要時期。重要作品有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第一部《阿爾芒斯》、著名短篇《瓦尼娜瓦尼尼》和代表作長篇《紅與黑》。

1831年到1842年,在七月王朝統治時期,司湯達出任駐教皇轄下的小城奇維塔維基亞的法國領事,直到去世。

這時他仍以寫作為主,主要作品有著名長篇《帕爾瑪修道院》和未完成的長篇傑作《呂西安·婁凡》。

司湯達是法國也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驅。他在著名的文藝論著《拉辛與莎士比亞》中,最先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文學主張。

在文學創作方面,司湯達實踐了自己的理論,率先探索19世紀文學所應遵循的原則,創作了《紅與黑》、《帕爾瑪修道院》、《呂西安婁凡》等傑作。

司湯達善於從政治角度分析現實,深刻地描寫了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時期的法國和神聖同盟統治下的歐洲的社會關係,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和鮮明的時代特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司湯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司湯達
上一章下一章

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