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革命苦樂觀(1)
人生革命苦樂觀
“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在生活中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客觀世界,觀察一切事物,正確地揭示了苦與樂的辯證統一關係,闡明苦與樂既對立又統一,兩者相互對立,相互滲透,苦中有樂,樂中有苦,沒有苦也無所謂樂,沒有樂也無所謂苦,苦與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苦可轉化為樂,樂也可轉化為苦。人們所講的“苦盡甘來”,“樂極生悲”等都是說苦與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道理。
曾多次論及苦樂觀,1958年12月他說:“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指出:革命就得吃苦,不怕苦。怕吃苦,吃不得苦,就別革
命。革命不經過艱苦鬥爭,又怎麼能取得革命勝利呢?我們從事任何工作,不經過痛苦的磨鍊,不進行艱苦的勞動,或者艱苦的求知,或者艱苦的生活,怎麼可能幹出優異成績呢?世界上沒有不費任何氣力、不吃一點苦就能辦成的事。要干出一番事業,要為社會發展或人類作出貢獻。就必須艱苦奮鬥。“苦盡甘來”。由苦轉化為樂,需要經過艱苦努力。怕吃苦,吃不得苦,就不能實現向樂的轉化。所以,真正的快樂只能由奮鬥的艱苦轉化而來。
自然,吃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變苦為樂。魯迅說過:“人固然應該生存,但為的是進化;也不妨受苦,但為的是解除將來的一切苦;更應戰鬥,但為的是改革。”這就是說,是為了變苦為樂,為了使人民獲得歡樂。以苦為榮,以苦為樂,並不是安於貧苦,去當“苦行僧”,而是為了創造美好的未來感到快樂;現#小說在吃苦,正是為了將來不吃苦、少吃苦而感到苦中有樂;個人和少數人經歷困苦,正是為了換得他人和多數人的歡樂和幸福而感到欣慰。倘若吃苦的結果不能給人民帶來利益、幸福和歡樂,還有什麼“榮”可言呢?老吃苦而不能由苦轉化為樂,還有什麼“樂”可言呢?這種苦與樂的辯證統一的觀點,是苦樂觀的一個重要特點。
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說:要勤儉建國,反對鋪張浪費,提倡艱苦樸素、同甘共苦。同志們提出,廠長、校長可以住棚子,我看這個法子好,特別是在困難的時候。我們長征路上過草地,根本沒有房子,就那麼睡,朱總司令走了40天草地,也是那麼睡,都過來了。我們的部隊,沒有糧食,就吃樹皮、樹葉。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禍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