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電影的心靈划痕(1)

引子:電影的心靈划痕(1)

引子:電影的心靈划痕

一個人的觀影史與精神發育史

30年前,詩人氣質的電影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留下了一部叫《雕刻時光》的名作,至今仍被奉為經典。其實,電影何曾只是雕刻時光,也雕刻每個人的心靈,因此,一個人的觀影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人生有夢,有情,也有怨,有恨,電影就是造夢、尋親的工廠,也是泄怨、解恨的閥門,如同阿瑟-米勒所言,電影創造了一種特殊的觀看(建構)生活的方式。冗長的生活畫卷,變成2小時裏悲喜交加的制式故事,變成了特寫鏡頭,蒙太奇手法演繹的人生萬象(大戲),一部流淌着真愛、溫暖和痛苦、蒙難、生死的命運交響曲,

電影藝術遊走於虛構與真實、世俗與詩意、偶然與命定,瞬間與永恆之間,儘管故事,場景,人物都可以虛構,但人生的境遇(悲歡離合)是真實的,對生命的撞擊(生死愛痛)是真實的,觀影中投注的情感是真實的,觀后的感動與感悟是真實的,影片對心靈的划痕是真實的。因此,一些人出於消閑和娛樂,在觀影中尋求到放鬆、發泄、解脫,但更多的人則出於尋夢和開智,從中獲得了人生的澄明與徹悟,心靈的療治與救贖。

劉小楓在談論基耶斯諾夫斯基的電影《十誡》時指出:敘事家有三種,只能感受生活的表徵層面中浮動的嘈雜、大眾化地運用語言,是流俗的敘事作家,他們絕不缺乏講故事的才能,能夠在生活的隱喻層面感受生活,運用個體化的語言把感受編織成故事敘述出來,是敘事藝術家,,不僅在生活的隱喻層面感*受生活,並在其中思想,用寓意的語言把感覺的思想表達出來的人,是敘事思想家。相對而言,生命、疾苦、死亡主題影片大多直指人心,因而常常抵達敘事藝術家和思想家的境界。

今天,已是類型電影的時代,精明的荷里活的片商們把電影像切蛋糕一樣區隔為若干類型去招徠觀眾,什麼西部片、硬漢偵探片、神經喜劇片、歌舞片、家庭情節片等等,它們不僅僅一些商業標籤,還是一種藝術宣言、一個製作、欣賞類型,一類故事主題、敘事模式,一份特定的意境與語境。

在這些類型片中,似乎沒有醫學主題的電影類型,因為它不符合四項標準中的前兩項,還不構成一種獨立的製作、欣賞類別,也還沒有形成一種獨立的藝術宣言,只符合四項標準的后兩項,是一類故事主題、敘事模式,也是一份特定的意境與語境。但是,如果將醫學主題電影中的敘事津梁呈現出來,它卻是所有電影的精神母題,那就是生死、疾苦、命運的拷打與提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上一章下一章

引子:電影的心靈划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