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壞形象”的誕生(13)

自序 “壞形象”的誕生(13)

“企業社會責任”源於社會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儘管依然有不少公司和專家對這個概念持保留態度,但更多的企業和企業家已經投入到這一事業當中。

中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行動會頗具中國特色。根據一份稱作《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報告》的調查顯示:很多公司捐贈公益事業,但報告中顯示他們中近70%的人認為這增加了公司的成本,而且他們沒有得到理想的“投資回報”。很多公司將“履行社會責任”與“獲得品牌效應和公司美譽度”看成投資和回報的關係,但報告同時指出只將這個結果作為目的的企業,很少能得到他們理想的回報。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從事這項事業的原因就是為公司樹立“好形象”,目的單一帶來的行為也被簡化。對不少企業來說企業社會責任等於公益,公益等於慈善,慈善等於捐款。當企業社會責任這個宏大命題被簡化成捐款之後,它的意義就發生了變化,行為就被扭曲,給公司帶來的就不再完全是正面影響。

一些企業捐贈時非常大方,但是對待自己的員工卻十分苛刻,加班加點和拖欠工資是家常便飯,還拒絕提供基本勞動保障。看來,*潢色小說http://wwW.56shuku.CoM/class12/1.html這些人對待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有很大偏差,本末倒置了。一些公司只有在電視台直播的時候才肯捐出他們的愛心;一些公司向社會虛報、多報他們的捐贈數額。

慈善給公眾帶來的好感與口碑是任何自我吹噓都換不來的。美國傳媒大亨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創始人特納曾毫不隱諱地說:“我發現,我越是做好事,錢進來得越多。”並非每個人在贊助慈善事業的時候都出於經濟回報的目的,但在行善過程中,擴展了人脈資源,贏得了公眾的口碑和尊敬,樹立了良好企業形象,提升了企業無形資產。但慈善的特殊屬性又決定了,如果企業在慈善上面試圖獲得太多方面的回報,往往會適得其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危機與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危機與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自序 “壞形象”的誕生(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