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落孫山 (總004節)
李老師兩鬢斑白,戴着一副鏡片很厚的近視眼鏡,臉上的膚色顯得十分粗糙。他長得又瘦又高,似乎總是挺不直腰板,看上去有些駝背。他才四十六歲,但外表比實際年齡卻顯得蒼老。他是一位極有思想和文學修養的語文老師。每當站在講台上,他那雙濃眉下會透射出一種充滿睿智和深邃的目光,配合著抑揚頓挫的語句以及那十分合拍的手勢,充分展現了他的才華橫溢。
從本校初中部升至高中部的學生都知道:幾年前,校園裏有一個頭髮花白凌亂、戴着一副缺只腿的眼鏡、身穿灰色破舊衣服的勤雜工,學生們都叫他“李老頭”。多年來,“李老頭”總是一個人在校園裏掃操場、清樓道、擦窗戶、洗廁所,還兼做一些搬運雜物的活兒。不管什麼時候,他總是低垂着頭,不吭不哈,也從不主動跟任何人打招呼。即使有人向他問話,他也只是“哦”、“啊”、“嗯”地應答,很少能對人說出一句完整的語句。他在學校里的住房十分簡陋,是一間不足九平米的斗室。他沒有家室老小,一個人過着狐獨而凄苦的日子。到了1979年秋季開學,高中二年級文科(1)班的學生們才驚訝地發現,以前十分熟悉的勤雜工“李老頭”竟走進教室站在講台上,變成了他們新來的語文老師。
李祖明老師有着令人同情的身世,不妨先抖開他那段命運途舛、大苦大悲的歷史:二十二年前,他從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后,被分配到南疆市第六中學當上一名語文老師。1957年,身為青年教師的他因為在《南疆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千字雜文,竟然無辜地被劃為“右派”分子,同時也被剝奪了給學生上課的權利。在學校後勤科的監管下,他從此扛上掃帚、拎着水桶,就地被勞動改造。1962年,學校雖然給他摘去右派帽子,但仍勞動改造的“待遇”未變。“**”期間,作為“黑五類”(註:簡稱“地、富、反、壞、右”)中的摘帽右派,他少不了被所謂革命造反派的紅衛兵小將們又揪了出來,在學校大會上遭批鬥。多年來,他忍氣吞聲地充當著一名勤雜工的角色,像牲口一樣地夾着尾巴做人,嘗盡了苦澀的人生之味。直到一九七九年秋,他才得以“平反”,並重新走上三尺講台。他雖英姿不再,但卻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上,以其富有激情和才華橫溢的講課贏得了學生們的敬重和愛戴。
“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熱衷探索的問題。你們即將高中畢業,不論今後能否繼續升學,遲早都要走進社會、走向新生活。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認真思考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問題,應該說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李老師指着寫在黑板上那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口號,面對着全班同學專註的目光,侃侃而談地說道:“你們可能不知道,這句口號過去曾經被提過,並在五十年代風行一時。但後來卻遭到了批判。那時,我本人還在大學裏讀書。二十多年過去,時至今日,報紙上再次把這句話拿出來讓人們展開討論。這種輾轉反覆,有如時代鏡鑒,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那麼,這句口號到底對不對呢?你們有誰來發言,說說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李老師這番話,在教室里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學生們交頭接耳地議論着,有不少人主動地舉起了右手。
“很好。”李老師掃視着那些舉手的學生,微笑地朝廖明超點了一下頭,鼓勵地說道:“那就由班長帶個頭吧。”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我認為前半句是正確的,後半句是錯誤的。”廖明超自信滿滿地昂起頭,旗幟鮮明地亮出他的觀點,如背書般地朗聲說道:“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要‘為人民服務’,要‘毫不利已、專門利人’。雷鋒同志在日記上這樣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在實現‘四化’新長征路上,我們要以雷鋒同志為榜樣和楷模,發揚光大‘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甘心一輩子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我完全贊同班長說的觀點。”劉雲鋒緊跟其後地站起來,言簡意賅地說道:“雷鋒精神的核心是什麼?是服務於人民,奉獻於社會。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像雷鋒同志那樣去做人和做事。正如他在日記中寫的那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我認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沒有擺正個人服務於社會的位置,而是過於強調所謂自我的價值觀。”何秋霖的發言換了一個不同的視角,剖析地說道:“正如潘曉所說‘主觀為自已,客觀為別人’,這完全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應該遭到徹底批判。”
“有沒有持不同意見的?”李老師對上述發言並未表態,往講台下環顧一番后,問道:“有誰還願意再說一說?”
座位上的學生們又開始嘀嘀咕咕起來,彼此相互交流的議論聲不絕於耳。
“我想說的是,主張‘為人民服務’,當然要強調‘我為人人’,但並不應該就否定‘人人為我’。‘人民’的概念其實就是你、我、他,每個人既為社會和別人提供服務,也因為是社會當中的一員而享受到別人的服務。”副班長吳燕玲舉手後站起來,正反兼顧地說道:“需要說明和強調的一點,我並不反對個人為社會作奉獻的精神,但是我覺得‘只講奉獻、不求回報’,那只是我們應當去追求的一種崇高思想境界,但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們的社會一直都在大力宣傳和提倡‘雷鋒精神’。不過,‘奉獻了,索取應有的回報’,這也是合乎情理的價值觀,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它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所以我認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有其本身存在的依據,同時它還折射出一種人本主義或是人文關懷的精神,我們應該說它不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我認為,要求每個人都大公無私,並要求全社會的人們都變成雷鋒似的人物,這是一種不太現實的想法。”畢自強經過充分思考後,鼓足勇氣地說道:“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問題,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恰如其份地體現出當今社會的真實狀況。當然,只有在‘我為人人’這個前提下,才可能有‘人人為我’的客觀存在。比如說,一個醫生為各種人治療疾病,而同時工人、農民、教師等各行各業的人也都在為他提供服務,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都成為別人服務的對象。所以,我認為這句口號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下每個公民應有的、也是最基本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經濟復蘇、體制鬆動、思想活躍、各種新事物不斷湧現之年。隨之,人們開始學會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情。**的十年動亂,曾經給一代青年造成深重的心靈創傷。隨着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他們此前那種真誠和信仰幾乎在一夜之間,就像雪崩似地坍塌下來,以往的價值觀念似乎不起作用了,而留在心裏的感覺就是“上當受騙”。正因為如此,那一代青年可以說是心理上無所依託,行為上無所適從。人生的困惑就這樣擺在他們的面前,促使他們去看到社會進步和反省人生得失,並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
“好了,今天的課堂討論就到這裏了。”李老師抬腕看了看手錶,揮手示意同學們都安靜下來,說道:“下面的時間,我給大家選讀幾篇這次寫得較好的作文。”